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课》2012,(7):50-50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小胜靠智;犬砸靠德。”如果把企业比作人,小的时候讲求“做事”,但做大了之后应更重视“做人”,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和品行”。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基本功能和生存基础是有效利用资源。上世纪70年代,西方就兴起一种互利价值观,要求企业在确定利润水平的时候,把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起来,不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戴焰军 《党建》2009,(5):13-14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央再次提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撰文指出,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调整主因在内不在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可以用一个很简要的词概括:高速的增长期。年均的增长率9.8%,比全球3%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要高得多。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中国延续了一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繁荣期。从年度的增长率来看,持续了7年,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了顶点。  相似文献   

5.
制度即规则,它既可以是正式的,如以法律法规、准则、契约等为形式,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如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和规范等。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甚至认为,只有完善的制度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其他因素(如技术、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等)不过是增长本身而已。因为一个合理的制度体系能够刺激各要素主体的积极性,提高要素的转换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最终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对于这个被人们称为“…  相似文献   

6.
罗智强 《当代贵州》2009,(11):61-61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全社会的共识. 作为一名信访工作者,在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中,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维护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实际信访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前来反映各种情况的群众,他们大多情绪激动,有些还会采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如何处理好这一件件来信来访,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以及不断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在接触的众多有关信访工作的书籍中,我切实感受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一书对我实际工作的指导与启发.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条件下,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起决定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曾说,如果说科技是现代经济腾飞的发动机,人才就是这个发动机得以运转的“燃料”。发达国家的资本75%以上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永不枯竭的可持续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根据我国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1964-2000年期间,我国每十万人口中具有大专…  相似文献   

8.
丁晋清 《党课》2007,(5):40-47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在科学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实质的。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在科学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实质的。  相似文献   

10.
周绍朋 《前线》2014,(8):20-22
<正>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着人们采用不同的手段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学要解决和回答的几个根本问题,即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主要由市场本身来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则是从市场的要求出发,由多方面共同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很显然,在发挥"基础性作用"和发挥"决定性作用"情况下,资源配置的主体和范围是不完全相同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则为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指出了方向,并提出了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4,(2):53-55
贵州于2003年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分配不公的问题,教育公平的问题,司法公平的问题与亿万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陈君锋 《世纪桥》2009,(7):59-59,68
和谐社会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而中间阶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是社会和谐的缓冲层、稳定器。中间阶层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凸显其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潘文轩 《探索》2013,(1):85-90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结构失衡问题也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并成为制约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经济结构视角,提出了国家结构竞争力的概念,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跨国比较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国家结构竞争力在G20国家中处于下游水平.为了提升我国的国家结构竞争力,必须加快实施结构调整战略,坚持走协调发展、内外互动、制度创新、配套改革的道路,从需求结构、要素结构、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制定全面、系统的结构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正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转型时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应对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必须积极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保障机制、政治运作机制、动态协调机制、源头遏制机制、能力整合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社会预警机制、民意发展机制、文化认同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党的路线,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做细、做实,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凝聚人心,保持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7.
物质利益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化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应通过调节收入差距、规范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等途径,从经济关系上奠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9,(7):56-57
秦琳等在5月28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报道:目前许多报道都谈到我国经济已经走出谷底。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表示:这个判断可能是根据第一季度和4月份的情况来定的。从第一季度的情况讲,经济增长的滑坡到此为止,以后的几个月会陆续好一点。但是这样的看法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是看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主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矛盾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协调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将法律制度作为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手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引导人民树立妥协、协商、合作、双赢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20.
潘永江  姜作培 《唯实》2005,(11):56-59
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组织与领导。在南通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构建和谐南通的决策后,乡镇书记(乡镇长)、机关干部、县处级领导对构建和谐南通的认识和看法如何?他们关注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思考和建议?围绕这些方面,最近我们在市委党校乡镇书记(乡镇长)、市级机关处长和县处级领导干部三个进修班上组织了一次无记名方式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