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关乎社会民生,关平社会公平。全省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的精神,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工作重要的导向和目标,在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教育公平的程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点。而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担负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重任的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项勇义 《今日浙江》2008,(10):48-49
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七大又特别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可以这样说,促进教育公平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途径。当然,教育公平是相对的公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教育公平有特定含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37-37
答: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王处辉 《人民论坛》2020,(6):126-129
在绩效导向和能力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个体通过教育而获得文凭是其实现社会流动的最重要途径,而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逻辑被认为是酿致诸多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的延续不仅会导致教育获得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现象,还可能阻滞社会流动并加大阶层固化的风险,从而对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造成掣肘。推进教育公平是防治社会阶层固化风险的先在基础,而其重中之重就在于推进教育供给侧,形成相对公平、均衡的教育发展生态,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奋斗和发展创造基础条件,从而建设一个活力充盈的社会和繁荣富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实现教育公平,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刚刚于10月1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杭州市积极破解“上学难”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探索出推进教育公平的“名校集团化战略”,该战略被专家称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所谓“名校集团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黄国泰 《今日海南》2005,(10):32-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是基础,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妥善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构建“和谐海南”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政策》2015,(3):61-6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近年来,当阳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城乡教育均衡、学校布局均衡、教育设施均衡和教师资源均衡上均迈出了坚实步伐。2014年9月,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督导评估小组验收。一个理念:把教育作为头等民生大事义务教育均衡化关系到教育公平,关系到老百姓  相似文献   

9.
今年三月“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除了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之外,还有医疗改革问题、农民工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0.
王耀辉 《世纪行》2006,(1):29-30
起点公平与机会均等是最大的社会公平,其重要的又是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穷人要致富,唯一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掌握的知识。如果穷人得不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那么他们还有什么“起点”,还能有什么其他“机会”呢?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保证起点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王金堤 《人民政坛》2008,(12):19-2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二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开展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也是近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三次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检查显示,义务教育已—  相似文献   

12.
王斌泰 《群众》2008,(1):16-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指导方针,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历史起点谋划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对教育事业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十七大报告在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的同时,还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3.
完利梅 《群众》2022,(10):21-22
<正>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常州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紧紧围绕“更加公平、更为优质”奋斗指向,大力推进更优的教育治理、更优的学校发展、更优的师资提振、更优的课堂教学、更优的学生培养、更优的教育服务,全面构建“基础教育更高质量、职业教育更高水平、高等教育更有特色、终身教育更有成效”的新格局,全力擦亮“常有优学”民生名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连续八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为推进“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走在前列,谱写了人民满意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陈安丽 《政策》2012,(4):78-80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均衡发展。近年来,我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保障受教育者权利、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出发,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来抓,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势初显,正在向优质均衡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5.
刘为民 《传承》2006,(6):129-131
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包括体现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经济状况的硬实力和体现为社会事业发展程度的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固然关心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更多地是关注社会公平、贫富差距、反腐倡廉、“三农”问题、教育乱收费、物价稳定等关系到民生的软实力。“软实力”是让人民充分享受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提升“软实力”是政府执政为民的体现。兴宁区在实现和谐社会目标过程中,把提升“软实力”与增强硬实力捆在一起抓,力求做到社会各领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江北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以促进民生、维护社会正义和实现社会公平为重点,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帮扶贫困群众,构建促进民生的服务机制。针对查摆出的“脱贫难”问题,他们建立500万元财政专项基金,实行扶贫济困工作责任制。通过实施区级党员领  相似文献   

17.
以暂时的不公平换取公平教育上海师大教授李培栋“教育公平”就实际情况而言,是一句空话。因为社会的每个成员收入、住房、医疗不公平,何来教育公平?当然,“教育公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事实上目前存在着不公平,我们就得承认它,争取在一个足够长的历史阶段中去否...  相似文献   

18.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和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事情.也是近年采“两会”代表热议的焦点。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简单地“加减”,更不是盲目地“平均”。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平均主义一日不可能.二日不可行。  相似文献   

19.
张道航 《人权》2009,(1):33-34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列为必须着力解决的五大民生问题之首,从而显示出教育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它要求赋予社会中每个人以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不仅要让所有儿童都能接受机会均等的公共教育,  相似文献   

20.
“贵族”学校、“精英”教育不利于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族”学校、“精英”教育不利于教育公平复旦大学博士生孙力在加大教育投资,推动教育发展的当下,人们极易忽略教育的发展紧紧地关联着社会分配的公平问题,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举措不应违背社会的公平原则。因为此举不当,将会加速社会的两极分化,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