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前一阵子在新疆进行了一次企业文化的培训,我发现虽然现在大家很关注企业文化,但是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为什么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还是没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第三次企业文化高潮到来之际,很多企业都在不遗余力的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这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企业究竟该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本期将对此话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既是建设大银川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对一个城市来讲,经济是城市的“形”,文化是城市的“神”,是城市的灵魂。只有“形”、“神”兼备,才能相得益彰。如果一个城市失去了文化内涵,城市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只有高度重视,正确定位并扎实地搞好银川市文化建设,才能全方位地发挥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推动银川市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全面吹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号角,我国还要不要把西方文化“请进来”值得深思。详细梳理中国共产党91年来对“要不要向西方学习”、“怎么样向西方学习”和“向西方学习什么”等问题的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书写了一部不断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和观念文化的“三部曲”。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深刻反思和合理借鉴我们党把西方文化“请进来”的原则、立足点、方针、方式和难点等,对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早在2011年1月,日本奈良第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三方提出评选“东亚文化之都”倡议。根据行动计划,中日韩三国于2013年全面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各国选出一座城市共同当选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这是亚洲首次也是最高规格的…‘场区域文化评选交流活动,各国仅选出一个能够代表本国文化的城市。评选综合考核每个城市的文化综合性情况,是对参选城市历史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建设、城市软硬件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层面的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侯文禄 《前进》2010,(2):34-35
和顺县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县份,近年来,在省委提出“文化强省”、市委建设“文化晋中”的战略指引下,坚持把县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深度挖掘独特文化内涵,全力实施“文化活县”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推动了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温龙 《今日海南》2007,(12):17-17
任何社会部有其主流文化,也部有与之相适应的主导文化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坚持、倡导的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七大专章论述了文化建设,旗帜鲜明地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作为一名宣传文化工作者,我倍感欢欣鼓舞。然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是朝夕可为之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泡沫文化”与“危险文化”伊洛有些经济学家,把经济活动中只顾眼前的和表面的繁荣,而不顾社会生产力的真正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形容为“泡沫经济”。我不知怎的,却把这种“泡沫经济”与当前社会文化生活联想起来了。在如今热火的“文化”声中,我觉得不但有一种“...  相似文献   

9.
“灰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非主导价值体系而存在,对青少年不良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它以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不断地削弱主导文化中的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终极关怀等内涵,将青少年塑造成具有玩世不恭、过度消费、行为不检点、缺乏理想等个性特征或反社会人格,以致于最终脱离社会主导文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传播者的领导;正确把握文化选择的向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加强文化劝导力度,提高青少年对“灰色文化”的“免疫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而且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往届党代会政治报告,十七大报告论述文化的篇幅更大,体现我们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文化生产力”是首次出现于党代会报告的新概念。对文化生产力的关注,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一个强盛的国家,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不仅要有强盛的经济国力,也要有强盛的文化国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无极 《前沿》2009,(4):78-83
就内蒙古文化产业而言,与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国内大中型城市和以建设文化大省为目标的江苏、浙江、湖南、山东等一大批沿江沿海等东、中部发达省份相比,不仅仍有很大差距,而且基本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但我认为,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大整体转制力度的前提下,如果从强势产业着眼,从特色项目着手,从独家文化品牌着力,并把三“点”连成一“线”,大力发展和创造文化生产力,这种滞后局面不仅会大为改观以至彻底改变,而且也将是内蒙古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文化正义问题是文化建设的突出主题。"文化正义"是主体正义、制度正义和交往正义的复合建构。维护文化平等、保障文化自由、促进文化分享是文化正义的内在价值。尊重文化形象、优化文化环境、净化文化市场是文化正义的外在价值。"正义文化"是具有公心的主体文化、具有公理的制度文化和具有公义的交往文化的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文化正义和建设正义文化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纲领性部署,并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公报最大亮点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在中国原创动画领域,原创动画人才的培养是目前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的一大课题,作为一名动画专业教师,培养中国的原创动画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验精神,让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创作;其次要努力引导学生保持自我风格,在学习和理解我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心,在新时代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动画。  相似文献   

14.
何涛 《思想工作》2008,(8):26-27
近年来,东胜区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经济实力位居自治区101个旗县市区前列。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还不相协调。一定程度地造成了城市文化精神的欠缺和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为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2007年,东胜区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赴深圳专门就“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进行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5.
地处“湘渝黔结合点”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有汉、苗、土家、仡佬等24个民族,其中苗族群众占总人口的42.5%。近年来,松桃县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以民族文化活动、城市规划建设、市场化运作和民族语言教育为主要载体,巧借“民族力”,打好“文化牌”,将具有浓郁地方风情和丰富民族特色的松桃民族文化艺术进行全面展示和推广,使之成为松桃县一张通行全国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项目文化管理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深化的基础。企业文化只有通过项目建设,才能使企业各种经营管理理念获得全员的高度认同,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项目文化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之源。天津一建公司在近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借助项目经营管理“八个常新”,进行了项目文化管理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描绘出了基础蓝图。在此思路的引导下,未来一段时期,海南应立足省情,发挥小省的地缘辐射优势,不断提高政府投入。  相似文献   

18.
郑骏 《岭南学刊》2001,(5):81-82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重大历史任务。探索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适当方式和科学方法是各级党政机关文化部门的神圣职责 ,也是实践、实现先进文化代表的保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12亿多人口 ,9亿在农村 ,农村的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着中国社会的文化面貌。如何建设农村先进文化是一个事关大局的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农村社会随着物质经济的发展 ,文化面貌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在享有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 ,文化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 ,向往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村文化的主…  相似文献   

19.
贺云翱 《群众》2012,(11):76-7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闷”已经开始上升为同家意志和全民共识。“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事业一样,在其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都有若干问题需要面对和讨论,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我国“文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深层含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从根本上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良好的精神文明.二者缺一不可。通俗地说,就是让农民既生活得富裕.同时还要生活得美好。因此,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政策、措施。都必然包含着建设新农村文化这一深层主题。文化建设不仅是文化事业分内的事,更是一种经济社会文化统筹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不仅要解决农民急需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