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婷 《传承》2012,(13):6-7
理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张闻天关于青年理想的观点,包括革命青年要有坚定而高尚的理想;要为实现理想奋斗到底;要学习实现理想的方法,同群众一起去实现理想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重温张闻天青年理想观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滚滚红尘中,众多朝气蓬勃的青年,为着自己的理想,沿着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去拼搏,去奋斗!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人生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发挥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党的事业教育、团结和带领好青年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法轮功”问题的出现再次证明,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青年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按照党的要求,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共青团工作所面临…  相似文献   

4.
青年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产生对“理想美”的向往与追求,继而引发容貌焦虑的现象值得关注。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女性容貌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文章在深入分析社交媒体“理想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培养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不同维度阐释社交媒体与女大学生容貌焦虑产生的逻辑关联,揭示社交媒体在形塑、内化、引导、激化女大学生“理想美”过程中的传导机制,为减少社交媒体对女大学生容貌焦虑的影响提出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5.
刘杨  李锋 《中国青年研究》2023,(5):42-50+67
本文通过对全国网络问政平台将近16万在读大学生及毕业大学生就业诉求数据分析,发现相比于党的十八大以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大学生就业诉求数量和政府回应数量显著提升。青年大学生就业诉求集中于秋招和春招时段,具有显著的周期性。通过大数据文本分析可知,党的十九大以来青年大学生就业中的工资拖欠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在提升社会保障、完善人才政策、规范就业合同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省份之间的就业诉求主题具有重大差异,需要各地针对性解决。此外,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就业诉求数量较大,但是地方政府的回应情况并不理想,导致中西部地区青年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乡村青年能够克服“数字鸿沟”,表达自身的就业诉求,然而政府更愿意回应来自城市的就业诉求,在农村形成了“回应鸿沟”。因此,必须从青年就业诉求出发,分地域、分阶段推进诉求解决,从减少政策性约束、做好就业服务和更重视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地解决青年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四有”新人,不去消除业已存在的不利因素,不去克服青年心理上的种种屏障,青年就不可能稳固地树立起理想的支柱,“四有”新人的大厦也难于大功告成。  相似文献   

7.
刘瑞  印剑 《人民论坛》2020,(14):120-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髓和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丰富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的文化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的关键阶段,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其价值观养成的具体实践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明确的人生导向,塑造理想人格和正确的价值信仰,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成长成才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强闻天说过:"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生活幸福是每个人的希望和目标,也是青年成功人生的重要内容.但是,青年的幸福生活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青年人去辛勤地创造、细细地品味和用心地维持.  相似文献   

9.
孙其昂  倪秋思 《传承》2012,(23):85-85
青年精神生活出现的异化现象,归根结底是现代性这一宏大背景的影响所致。青年需要理想,青年精神生活本质上是理想主义的,这与人类永恒地追求理想生活和理想社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骨干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实施对象,在对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政治素质、自我状态、价值观等情况的调研结果基础上,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以下五大关键:增强党团组织凝聚力和活力以团结青年;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发挥青年自我教育和示范教育作用以激励青年;在体民情、知国情的实践环节中锻炼青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精神为指引来感染青年。  相似文献   

11.
东方巨人的魄力青年毛泽东为何不留学?任武雄到国外去留学打工,几十年前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数人在欧洲战场上丧生,法国等国家缺乏劳动力,于是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提倡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勤工就是勤“打工”,俭学就是过着俭朴的读书生活。那时,毛泽东和他的挚友蔡和森等就在他们所组织的新民学会内响应。他们认为赴法国勤工俭学,到国外去可以开阔视野,吸收世界上有益的新思潮和科学技术,又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对闭塞的中国,对求学无门求业无路的青年来说是个佳音。于是他们从1918年开始就积极酝酿,推动青年到北京、保定等地的留法预备班学习法文,准备出国。毛泽东又多次到上海欢送青年到法国去,然而地自己却没有去。这是为什么?一位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外国学者说:因为毛泽东没有学好外语,所以他后来始终没有去。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当时到外国去的青年,并不都是学好了外语才去的,大多数人是到国外才学好外语的。那么,青年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到外国去留学呢?青年毛泽东未将赴法勤工俭学视为青年的唯一去向,他认为要根据各人的特长和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国。他在1918年一开始推动青年赴法留学时,就劝新民学会会员罗学  相似文献   

12.
尚道 《台声》2007,(1):90-94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新则国新。青年最富有理想,最富朝气.最富有进取精神,青年论坛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一条纽带,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更是增进两岸交流的一个新平台,把两岸同购、两岸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短视频已成为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的新兴工具。由于短视频内容的良莠不齐以及长期使用短视频所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深受其影响。本文通过对10305名青年大学生的调查研究,透视青年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现象,剖析青年大学生青睐短视频的缘由,检视短视频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笔者认为,要从坚持内容至上、技术赋能、价值引领、完善监管机制、发挥主体动能性等方面因势利导,发挥短视频的正向积极作用,为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塑培基铸魂。  相似文献   

14.
国外奥林匹克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顾拜旦创立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以一种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年,促进青年身心的和谐发展.奥林匹克教育是沿着由个体到社会、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构建的.  相似文献   

15.
《青年探索》2012,(5):I0004-I0004
奥港两地第五届“理想家园”主题征文、摄影、绘画比赛圆梦闭幕 理想家园是人类所渴望和追求的梦想,为了鼓励作为人类未来栋梁的青少年用文字、镜头和画笔去描绘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家园。香港品质保证局、香港教育局、广州市青年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了的粤港两地第五届“理想家园”主题征文、摄影、绘画比赛(2011年)并圆满结束,颁奖典礼于2012年7月13日于香港上环文娱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比赛收到粤港两地作品合计四千多份,以下作品为本次比赛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发展最重要的是发展方向的把握。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来说,他们在实现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如何始终坚持正向发展取向,是他们能否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与正向发展取向相对照的是偏向发展取向,只有在揭示出青年学生偏向发展取向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认识自身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才有助于青年学生在发展中坚持正向的发展取向。调查研究发现,青年学生的偏向发展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物本发展取向对精神发展取向的遮蔽;科本发展取向对人本发展取向的僭越;当下、感性发展取向对长远、理性发展取向的替代;从众式发展取向对个性化发展取向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赖德胜  何勤 《人民论坛》2023,(11):40-45
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较低、就业过渡性特征明显、就业形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相较于其他群体,青年群体面临在劳动力市场脆弱性更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意愿尚未得到充分满足、政策支持不精准等问题。解决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困难问题,需要密切关注青年群体就业面临的新趋势新变化,通过短期实现经济稳增长“解痛点”与长期结构性调整“促长远”相结合,以确保短期促就业效果明显,长期通过就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不断提升青年群体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8.
石柏安 《两岸关系》2012,(10):53-54
黄鹤白云间,极目楚天舒。 7月9日至16日,由湖北省台办、省教育厅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抄大学、武汉理工人学、湖北人学、湖北中医药人学、三峡大学等共同主办的“极日楚天舒·2012海峡两岸大学生荆楚行”活动在此间举行,来自两岸35所高校的460名青年学子饱览荆楚胜景,感悟中华文明,传递同胞隋谊,放飞青春理想,留下了对荆楚大地共同的美好记忆。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发现寻求“自我发展”是青年典型而普遍的旅行动机,为了进一步揭示青年通过旅行获得自我发展的具体内涵,并尝试探讨其实现机制,特此对“天涯”、“猫扑”、“豆瓣”及“人人”网上青年旅游文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旅行可以成为国内青年寻求、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人生历程;青年“自我发展”之旅由两个面向构成:“现实自我的逃避”之旅和“理想自我的寻求”之旅。青年旅行与自我发展的关联机制有二:其一,在日常世界中遇到同一性危机的青年可以在旅行世界中反复“逃避现实自我一追寻理想自我”而建立自我同一性,进而获得自我发展;其二,青年亦可通过旅行主动增加阅历、获得社会化而获得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够寻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成为每一名大学生的梦想。对于在象牙塔里呆久了的学生们而言,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他们擦亮眼睛去认真对待,尤其是在面对找工作过程中的形形色色人时。笔者提醒莘莘学子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