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柳 《法国研究》2005,(1):302-311
让·吉奥诺(1895-1970)是法国当代文坛上颇受读者喜欢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涉猎领域较广,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都有不少作品流传于世.但从他的个人风格以及艺术成就来看,吉奥诺主要是以小说家的身份在法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电影电视等新的艺术形式,迅猛入侵视听艺术领地,夺取其臣民。戏剧这门传统艺术是首当其冲的,大有被取代之势, 当然,如对传统戏剧本身不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现代人的需要及其感应,就成了戏剧家面对的任务。法国现代主义先锋派——荒诞派剧作家,率先在这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而推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唐果 《法国研究》2014,(3):57-61
在古典悲剧研究中,戏剧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因素。基于所有的戏剧文本都是建立在观众的视觉感官上,光影交织的"戏剧效果"则是实现剧本到舞台转化的有效元素。此研究通过对中国古典悲剧《赵氏孤儿》(十三世纪,纪君祥著)和法国古典悲剧《中国孤儿》(十八世纪,伏尔泰著)中暴力场景的对比学习,展现"暴力"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总结出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美学观念.换而言之,此研究意在阐明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礼仪规则,各自暴力的表现方式,以及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朋友和同行冯绍雷教授请我谈一谈我对俄罗斯"中国年"的想法,对此我欣然应允。3月26日,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在克里姆林宫隆重举行。两国领导人——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讲话中强调了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的意义,强调了两国人民命运和两国主要发展目标上的历史共性。实际上,正是两国领导人自己提出了举办这种大规模活动的倡议。中国艺术家们在克里姆林宫剧院的大型演出,成为中国音乐、舞蹈和杂技艺术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的真实展示。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  相似文献   

5.
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系的大江健三郎,在写作过程中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研究界目前对大江健三郎的"法国师承"脉络梳理主要集中在萨特、罗曼·加里等作家,对塞利纳的探讨则尚未多见。但是,大江健三郎本人却多次公开地提出塞利纳对自身文学创作甚至个人生活的影响。塞利纳战争三部曲之一《轻快舞》被作为小说元素引入大江健三郎的《静静的生活》,大江健三郎通过人物设定、引用与评论等方式使两个文本呈现出显性的互文关系;大江健三郎对于塞利纳"卑贱书写"方式的模仿,则使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具有了更为深层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国大革命把戏剧舞台变成了宣传革命理想的讲坛,而同时代的戏剧作品又成为了革命忠实的记录者和推动者。本文以大革命时期的戏剧为研究对象,浅析法国大革命和同时代戏剧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对法国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形成了专门的学科领域——法国学,前苏联科学院法国历史研究中心自1958年起定期出版刊物《法国年鉴》,它成为了俄罗斯法国学研究者之间的连接中心,并且扩大了法苏之间的科学合作,这对法国学研究十分重要。上世纪90年代由于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景气及苏联解体,此刊曾一度停刊,法国学也呈现群龙无首的状态。2000年后此刊又恢复出版,涵盖了从高卢时代到当今的全部法国历史,重新成为法国学在俄罗斯的中心枢纽。《法国年鉴》的艰难历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学在俄罗斯的兴衰起伏,本文以《法国年鉴》的发展为线索,以历史为主线,尝试探索法国学在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8.
欧仁·梅尔基奥尔·德·沃居埃的文学贡献在于他第一次向法国读者系统全面介绍俄国文学。他的翻译思想是专门针对俄罗斯文学翻译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纠正了当时俄罗斯文学翻译中所存在的删减、改编的问题,倡导"透明玻璃"式的忠实,确立了对待俄罗斯文学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他的"透明玻璃"的理论是19世纪法国翻译摆脱"不忠的美人"传统的努力的一部分,其核心是忠实再现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异域"风景",其本质和勒孔特·德·里尔提出的"历史重构"理论是类似的,强调在思想层面上而不是在语言层面上的忠实。  相似文献   

9.
戴丹妮 《法国研究》2013,(1):82-85,32
本文从莎士比亚戏剧在法国的演出、研究与传播等方面对莎士比亚在法国的影响力作了一定的梳理和归纳,内容涉及舞台剧演出、歌剧演出、电影、报刊杂志以及理论分析等诸多方面,充分展现了这位戏剧大师的优秀作品对法国文化及艺术界的影响,同时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法国人民对于外来文化越来越兼容并蓄的宽容性格。  相似文献   

10.
"颜色革命"在俄罗斯不可能成功,因为普京政权早已非常清醒地明白了"颜色革命"的套路。在周日俄罗斯总统大选的当天,我应邀在法国电视五台评论一周世界时事。与我同台的俄罗斯《消息报》常驻巴黎记者科瓦兰科与美国《泛大西洋》杂志记者克罗兹就普京当选事当场戗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