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临近,涉港新闻报道和宣传范围不断扩大,在某些新闻报道和出版物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甚至是有明显错误的用语,值得引起重视。最近,中央外宣办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提出要正确使用涉港宣传用语的意见,规范涉港宣传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提法、用语。1、不能称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可说“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不能把香港回归,说成是“宗主国的更换”,更不能说“中国是香港新的立主国”。2、不能称中国对香港“收回主权”、“主权回归”及“主权交接”,应称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百年耻辱被洗刷。人们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也在思索如何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地区信息中心和自由港这一特殊地位,加强同香港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并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这里,我仅就香港回归与辽港两地经济合作谈点看法。一谈论香港回归后的辽港两地经济合作,首先必须对回归后香港经济发展的前景作一讨论。回归后,香港能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地区信息中心和自由港的地位,并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主要取决于“世界因素”、“中国因素”和“香港因素”。  相似文献   

3.
1982年9月,“钢汉子”邓小平会见“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向全世界宣告:“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在这里,邓小平展示了一个新中国香港回归之旅的时间上、下限:1949—1997.从“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到“收回主权、保持繁荣,制度不变、港人治港”,从“暂时不动香港”到“一国两制、50年不变”,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战略远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①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远见。一、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的问题不容讨论,英国想用中国的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1983年4月22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谈判首先要确定前提,就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这个问题是不容讨论的。第二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之后,香港怎么办?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的局面,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的科学性及现实可行性.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年后的今天,再看香港回归对台湾问题解决的推动作用,对我们坚定统一信念就更为重要.香港回归,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示范.香港问题,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代,始终未得到解决.而在党的“一国两制” 方针下,仅用很短时间便顺利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用事实向台湾民众及当局宣传了我党的对台政策.中英双方在解决香港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1898年6月9日英国乘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又强迫清朝政府订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1997年到期)。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与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邓小平说:中国政府不能不在1997年收回对整个香港地区的主权。我们的基本方针就是收回主权并保持繁荣。这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在保持繁荣方面,中国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在遭受英国150多年的殖民统治之后,终于将在1997年7月1日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回顾中国人民收回香港主权的这场斗争,我们不禁对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感到由衷的敬佩.正是由于他的运筹帷幄和精心设计,使香港回归获得圆满解决.在香港回归即将来临之际,对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所作的历史性探索和贡献作一回顾,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1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整个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随着1840年的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英国侵略者通过战  相似文献   

8.
香港回归后三个问题的解释1.我国收回香港后如何确保其繁荣和稳定?我国收回香港以后,将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以保证其繁荣和稳定。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在50年内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其财政收入全部...  相似文献   

9.
从1982年到1997年过渡期的15年中,香港的波一澜无不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终于,历史走出了它沉重的过去,开始了新纪元──香港以平稳过渡、持续繁荣的面貌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爱国主义是香港回归的伟大精神动力。在香港问题上,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表现为香港同胞对祖国根深蒂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表现为中国政府和香港同胞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保持香港的稳定繁荣而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献身精神。一、中国政府制定大政方针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1.“收回…  相似文献   

10.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走完了他93年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噩耗传来,山河呜咽,举国同悲。这一天,距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剩132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曾多次表示:希望在1997年,当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一定要到自己的土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 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统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1997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后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将香港强占去了。中国政府历来认为,香港问题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是英国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结果,等到时机成熟时,将通过适当方式加以解决。这个时机终于到来,今年七月一日香港将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我们扬眉吐气,一雪百年国耻,欢欣鼓舞迎接香港回归的时候,怎能忘记邓小平同志为收回香港所作的巨大贡献呢?正如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同志所说的:“没有邓小平,就没有香港的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2.
今天,香港回归祖国已是屈指可数的时日了。回顾这场收回香港主权的斗争,应该说早在毛泽东在世时就已经开始了。 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以“一国两制”的新思路解决香港问题之前,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尤其是她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在解决香港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阅史观澜     
《湘潮》2017,(7)
正重要言论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世所公认的成就,彰显出"一国两制"强大的生命力。20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习近平6月26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就展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14.
过渡时期香港的回归问题,首先是一个外交问题。从外国占领者手中以和平手段收回祖国固有的领土,必须通过外交谈判。自回归的原则达成协议到政权交接,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英方要保证做好香港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保持当地的稳定和繁荣;中方则要承诺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为收回后的特别行政区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县体政策,以落实“一国两制”,保持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5.
廖承志1908年生于日本,父母是国民党著名左派廖仲恺和何香凝.他的祖辈、父母和他本人都是华侨.他曾两赴香港,并为党的革命事业在港工作四年.建国后,他主持侨务工作,多年来为香港回归祖国而孜孜不倦地工作.“文革”期间,他被诬为“海外间谍”而饱受摧残.“文革”后,他初衷不改,继续为解决香港同胞的困难,促进香港与大陆的交流合作,加强血肉联系以早日收回香港主权而抱病工作.1983年廖承志逝世.今天,他未竟的伟业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以后,如何使香港进一步稳定繁荣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实,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都已清楚地告诉人们,“一国两制”是一项战略决策,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根本保证,坚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香港必将进一步稳定和繁荣。一、“一国两制”是一项战略决策早在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政策50年不变,50年以后也不变。这就是说,“一国两制”是一项战略决策,决不是权宜之计,必须坚持长期不变。香港回归祖国后,坚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是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邓…  相似文献   

17.
一、香港《基本法》的重要意义香港作为一个国际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作为一个自由港,这样的局面在97年回归之后能不能继续保持下去?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答复是这种局面是可以继续保持下去的。邓小平同志在考虑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他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香港要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一国两制"的政策,在《联合声明》里头通过我们政府的声明作了承诺,一共是十二项基本政策,还要把这十二项基  相似文献   

18.
信息窗口     
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召开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座谈会 7月11日,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在汉口召开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座谈会,武汉地区从事党史党建教学和研究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了座谈会。 与会同志怀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回顾了我国收回香港的历程,缅怀了共和国三代领导为收回香港作出的卓越贡献,并就如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繁荣香港,振兴中华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郭步云、袁继成、刘宗成、陈乃宜,赵丽江、孙少衡、毛磊、方城、王忠坤、田子渝、高世纲等同志在会上发了言。  相似文献   

19.
邓中夏关于收回香港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港回归后,我们倍加怀念早在20年代就提出收回香港的“三步构想”,并进行了最早斗争的邓中夏同志。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提出收回香港的党的领导人。1926年4月,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工人运动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邓中夏在领导省港大罢工时,在香港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香港是英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根据地”,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压迫中国的根据地,中国要得到“独立解放”,就“一定要收回香港”①。他还提出了收回香港的三步构想和近期目标。这是农国共产党人在没有掌握国家政权的历史条件下最早提出的“收回香港”…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英国国旗徐徐下降,中国国旗冉冉上升,香港人民洗雪了百年屈辱,实现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回到祖国怀抱十年来,香港繁荣稳定,港民扬眉吐气。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