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的一句“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了媒体的关注。议论的焦点集中在:当官到底该不该像官。张云泉是主张“当官不可像官”的,所以,他骑自行车上班,维修公共厕所时自己跳到粪池子里,在接待和处理上访时还总是赔礼赔罪赔钱……有些官员,出行有轿车,住宿进宾馆,吃饭入酒楼,平日里“一尘不染”,偶尔与群众打个照面也是拿腔拿调的,显出一番“与众不同”的样子。与他们相比,张云泉真是太不像官了。  相似文献   

2.
今天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天天跟人打笔仗的作家,一个至死也不肯宽恕的世故老人;其实不然,除了“金刚怒目”,鲁迅也有“菩萨低眉”的一面. 鲁迅并不像一些人传言的那样自私、冷酷和无情,相反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以至于受伤后仍“以德报怨”.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有位青年学生,因仰慕鲁迅来到上海,到上海后,鲁迅不但收留了他,还收留了他找的女友,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位青年学生不但心安理得地享用了这一切,甚至还提出要鲁迅为他谋一出路.鲁迅没法子,只好找到郁达夫,请他为这位青年学生去谋一职业,假使真的找不到,那么就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则由鲁迅自己出,让郁达夫转交书局或报馆,作为月薪来发给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反对克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瞭望》2001,(37)
或许有一天,这个社会就像美国“好莱坞”拍的一部电影那样:那些因人类自然繁衍而诞生的“上帝的孩子”被歧视,并最后被勒令不许出生。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依据“科学”选择的,男的女的,高的矮的,金发碧眼无一不是选定的,全是些合格健美的“人工人”。当然没有近视,没有遗传病,不带“易感基因”…… 或许有一天,当你走在街上,会发现迎面走来的人,与你的父母为你精心选择的身高、体重、相貌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拥有一个不同的名字和另外一张身份证;或许你还会遇到一个朋友,他与一位与他长得一  相似文献   

4.
曾纪鑫 《各界》2014,(5):55-59
一 苏颂以政治家立身,位居人臣之极——宰相;今日则以科学家闻名于世,在科技领域创下七项世界第一。 在以官为本、以权为准的中国古代社会,科学技术属于不入流的“旁门左道”与雕虫小技。像他这样政治、科技并举的“双料人才”,在中国古代社会,恐怕还找不出第二人。他那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的故居芦山堂,大门两旁有副楹联写道:“尚书御史翰林第,将相公侯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做人要讲“为人之道”,做企业要讲“经营之道”。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一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台机器、一笔资金、一车原料、一位员工,从进厂那时起,就被植入了这个企业的基因,他们按照什么轨迹运转,取决于这个企业的文化。大象无形,大道有痕,高尚的企业才能成就高尚的事业我认为,人的工作状态大体分为三种:卖嘴,卖力,卖命。一个人究竟采取这三种状态中的哪一种,关键的影响因素,除了个人素质,就是企业哲学。“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企业哲学的高尚程度,决定着员工的高尚程度。蒙牛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与自己较劲”,这和“…  相似文献   

6.
称“老板”与讲政治 如今“老板”流行,就像当年街上流行红裙子。光顾酒店、夜总会的男士定被服务员尊称为“老板”;广告词也大呼“老板气派”、“老板风格”;还有什么“老板鞋”、“老板裤”……然而,被称得最多而又真正做起了老板的是某些企业的厂长、经理。 “老板”是对旧中国私营主和外国资本家的称呼,他们欺压群众,剥削工人,本属当今批判和唾弃的对象。而厂长是社会主义企业的负责人,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分子。那么,为什么今日的厂长被称作老板呢?为什么有些称呼和被称呼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究其原因,是政治意识淡薄的表现。有的厂长明明知道“老板”的含意,依然听起来喜滋滋、  相似文献   

7.
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递了一份 辞职书。这事不大。中国那么 大,每天发生的事比这重要得多了。 但一个先进党支部的书记,“一向干得不错”,获得过多项工作的先进,现在一不是因为超龄,二不是因为引咎,三不是因为另谋出路,却几经考虑,要求辞职,其原因就值得推究。 原因何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干了太多欺上瞒下的事”,而这些事又非他所愿。他本来是想做一个好官,为乡亲们办点实事的。但是环境与形势却迫使他违心地做了许多乡亲们不满意、不高兴,自己也问心有愧的事: 前几年,粮食还没收,“上面”就把产量“估计”好了。凭…  相似文献   

8.
电视台播映《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那阵子,人们对张大民的议论就像一锅煮开了的水。那么,电视剧播完了,这锅沸腾的水落开儿了,积淀下来的是什么呢?仅就一个话题来说,有无积淀,我以为是区别“一时”还是“永恒”的一种标志。这正是一个迟到者重提此话题的用意之所在。人们说贫嘴张大民的生活不易也好,幸福也罢,反正他就是在生活的旋涡里这么着过日子。他无时无刻地贫嘴,并自觉不自觉地为自个儿和身边人的生活付出代价;他成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提出让全省干部唱好《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 这实在是一剂针砭时弊的良药。 就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而言,我们有些干部明显地不如小小读书郎。求学的娃娃们对每一个“今日”都是抓得很紧的,他们都知道“今日事今日毕”,“功课完毕才回家去”。而有为数不少的年富力强的干部却是“今日事从不毕”、“工作不干尽把皮球踢”,遇事推诿,办事拖拉,将何其少的今日白白地浪费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兴趣选专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玫 《民主》2002,(10)
我有一种记忆,似乎每次高考季节总有一二亲友来同我商量,他们的子女应报考什么专业;而凡是来商量的人,又总有一个主要的着眼之点,即什么专业最有出路和前途。然而我的回答却总是只有一个:“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亲友闻言往往不以为然;有的还说“这不是兴趣主义吗”?于是,我就只能敬谢不敏了。“兴趣主义”从来就含有贬义,在过去如果碰在风头上还要受批判。然而兴趣在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朋友来信说,他刚到一个新单位,就受到领导的歧视。开始他很纳闷,不久就搞清楚了,是因为他曾参加过赌博而受过纪律处分,新单位的领导知道了这件事,便对他形成了一种调皮捣蛋的坏印象;一些人还添枝加叶,给他“安”上许多莫名其妙的过错,使他一直感到很苦闷……心理学上所谓的“晕光效应”,就是指这种对某人某事产生了“好”的印象,就把他的一切个性特点都认知为好,对某人某事产生了“坏”的印象,就把他的一切个性特点都认知为坏的现象。这种在认知上先入为主、推及其余的“是光效应”的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如人们看到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是杰出的,就往往赋予他们不属于运动方面的专长。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存在的:一些单位在树典型时,总是千方百计地给他们身上加优点,有的甚至把别人的优点也移植到这些人身上来;有的人有一点小毛病、小  相似文献   

12.
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一宰相叫苏味道,是一个处世圆滑、模棱两可的人,遇事不点头,也不摇头,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凡是有争议的事情,他从不出头露面,直陈己见,能躲则躲,躲不掉就装疯卖傻,表面上看谁也不得罪,实际有他自己的老主意。因为他为人做事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众朝臣都叫他“苏模棱”。虽然此人工于心计,巧于周旋,但时间长了,还是被武则天察觉出来,终究丢了官。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就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就要求我们的官员少一点“官气”。然而今天人民群众最看不惯却又看得最多的,正是那些打着共产党旗号的官老爷们——他们官不大可架子不小,水平不高可享受的待遇不低,趾高气扬指手划脚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官大。那份威风,那副神气,怎么能指望他们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报载,已被判处死缓的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当年在任时,就是官威慑人。他每次外出总要住五星级宾馆的总统套房。一次开会,他没有被按照总统级别安排,当场雷霆大发,怒…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夫”对人的一生确实重要。不过“功夫”有正道和邪道之分。把“功夫”用在正道上,可以使一个人在某一专业上精进,成为优秀的人才;而把“功夫”用在邪道上,则会使人堕落、倒退,严重的还会成为人民的罪人。  这些年来,已被法办的那些腐败分子,如胡长清、成克杰、远华走私案的贪污犯罪分子等,如果说他们没有智商,没有才华,那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他们很有才干,不过他们把才干邪用了。“功夫”邪用就必然要出邪才,邪才是滋生腐败的基础。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必须防止“功夫”邪用和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在一贯认真的共产党中,偏偏出了一些不那么“认真”的人。譬如,他们有了错误,不是实事求是地查找原因,深刻自省,而是左遮右拦,百般文饰。象前一阵子,有过“初级阶段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的说法。而最近,有些人又把“思想政治工作”拿了出来:群众对党风、官风不正意见大,原  相似文献   

16.
王晨硕 《侨园》2022,(Z1):14-16
<正>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华裔青年在郑国和的带领下,在广东恩平、开平、台山等地开始了“寻根之旅”。这次寻根之旅,给这些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子女带来很多感触,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回到他们祖辈的家乡。“一个人的身份很重要,身份不清,心就会乱,身份清晰了,人也就自强起来。根深叶茂,人若没有了根,就像树没有根,是要死的。”  相似文献   

17.
基层考官     
程青 《瞭望》1997,(46)
基层考官●程青撰文考试讲的是公平、公正,对考生往往是“一卷定终身”。但考试录取又是由人操作的,免不了会掺入厚厚薄薄的人情。在地方,大权在握的招生办公室主任可是个在人心目中分量很重的官,用老百姓的话说是“肥缺”。郝永效就当着这么一个官,从1986年起他...  相似文献   

18.
林若望 《侨园》2006,(3):34-35
2006年1月30日,马来西亚警方扣留打麻将的华人,并将他们剃了光头,受到当地华人社会的关注如果不是因为辱华风波,可能很多中国人对马来西亚的概念仅停留在旅游目的地上。李先生来马来西亚已经9年了,他是名副其实的“大马女婿”“,嫁过来的比较多,娶当地人作新娘的还真不多”,他告诉记者,在马来西亚生活就像在家一样。“正经人”在马生活很好“公平地讲,生活还是不错的”,李先生从事旅游接待的生意,像他这样在马来西亚经商的中国人据他说有很多,中资企业有100多家,大的像华为公司有百十人以上,而小的像李先生的公司只有两个人。李先生对这里的…  相似文献   

19.
没正形     
蒋子龙 《党政论坛》2012,(16):35-35
“没正形”这三个字,很形象地概括了当下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十人九歪”,有话不好好说,以“雷人”为有才;不会规规矩矩做人,以搞笑、搞怪为有趣;视生活为小品,游戏人生。孩子没正形,肯定跟他们的“三个老师”有关:父母、学校、社会,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像媒体报道的:“请客送礼,从娃娃抓起”,小孩子从进幼儿园就得给老师送礼,上学后要当班干部需打点的人就更多了……难怪有家长向一实验小学的校长请教到底什么是教育?这位国家特级教师脱口而出:“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像正经话吗?可你不能说这不是实话。  相似文献   

20.
导言近年有过一种理论:中国今日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中国没有在鸦片战争时代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如果中国人当时向英国殖民者代表的那种“蓝色文明”拱手奉献河山,那么中国今日早已富强如英、美了。如果此说成立,则鸦片战争又何须纪念?鸦片又有何可禁之理?林则徐不是民族英雄,反倒是千古罪人。而开门揖盗、拱让主权如琦善者流,倒应该讴歌顶礼为开风气之先的“圣之时者”也! 如果此说成立,不知道印度人民将作何评论。他们从19世纪以来,就前赴后继,不用不挠,以百年的牺牲奋斗追求摆脱英国殖民地地位的民族独立。曾领导这一独立运动的精神领袖泰戈尔、圣雄甘地,难道也都是印度民族不识时务的“历史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