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1966年的门槛。刘国兴还记得,"文化大革命"的前奏曲,是从1965年冬天《人民日报》刊登《评〈海瑞罢官〉》开始的。最初,谁也没感觉出一场特大风暴的来临,  相似文献   

2.
论“将才”     
《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为将必须具备的素质:“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就是智谋才能;信,就是赏罚有信;仁,就是宽厚仁慈;勇,就是勇敢果断;严,就是纪律严明。将才素质结构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五种素质以智为首原则。将领的职责是决策和指挥,而智是将领根据客观形势进行决策的主观基础。同时,将领对部属的组织、动员和管理,也都离不开智。第二,五种素质整体配套原则。只有五种素质配套,才能发挥整体功效。将领有信,才能真正赏优罚劣,把部属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和调动起来。将领有仁,部属才会对将领真心拥护,…  相似文献   

3.
钱佳芸 《党建文汇》2002,(20):34-34
《邓小平》丁荫楠执导、卢奇主演的大型故事片,是十六大献礼片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邓小平逝世5周年、香港回归5周年的一个纪念。该片着重讲述了邓小平同志最后20年的光辉生活。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江西省发出通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通知要求.领导同志到艇层调研,不上警卫,不得封路和清场闭馆,不得接受宴请;慷缩会议数量和规模,推行公务接待自助餐;春节期间,党政机火之间小相互走访拜年。(2012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5.
万强 《党史文苑》2005,(5):32-35
佃农的儿子成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05年3月15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平侨乡黄茅岭的一户佃农家庭.1岁半丧父,6岁开始参加劳动,7岁入塾启蒙.因家境贫寒,几度辍学,17岁时才在叔父等人的资助下考入县立中学.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14日,我一打开《人民日报》,就看到翟泰丰同志写的《痛失“一团火”——哭柯岩同志》这篇文章。由于这是我最尊敬的一位中宣部老部长写的文章,又因为他哭的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著名的人民作家,所以我非常动情地读完了翟部长的这篇文章,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3,(24):23-24
时下,官方正大规模规范官员打招呼,不能叫“老板”、“大哥”,必须称“同志”。这是目前《人民日报》评论文童传递出的信息。文章刊发一周内,就有省委下发通知呼应。但是,在高层官员私人交往中,也有更随和的称呼方式——“外号”。  相似文献   

8.
“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袁文殊同志逝世后,《人民日报》载文对其作出的高度评价。 1993年1月下旬,当时我在广东兴宁县委工作。一份从北京来的讣告一下子把我震惊了:“著名的戏剧电影评论家、电影事业家、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原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协会副主席袁文殊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1993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袁文殊是1927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的老同志。他的老家与我同一条村。我还在小学读书时便听到过许多关于他“打土豪,闹革命”、演白话剧的故事。1985年我调兴宁…  相似文献   

9.
陈祖甲是《人民日报》资深记者、科普作家。2008年9月,其胞妹陈祖申不幸被查出患了胃癌,其科学家妹夫却听信“刘太医”的教导,拒绝开刀、化疗和放疗……两个月后,陈祖申离开了人世。这个“刘太医”伺许人?妹夫为何对他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0.
自中央八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后,身边时常有人抱怨“现在做官真没意思”,而且还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对于这种心态,笔者不知如何相劝,一日,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干事就有意思……”顿觉豁然开朗。认为现在做官“没意思”,那么,过去做官“有意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12,(3):61-61
梁衡在1月13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东晋时的大官刘尹是晋明帝的女婿,皇亲国戚,身份显赫,但他为政清静,死后人赞之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作秀,不太把做官当回事,而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人性的率真。曾亲历一件扶贫小事。那年所在的单位向对口扶贫的某县送去六大卡车棉衣、棉被,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纵览》2007,(2):32-36
陈原道(安徽巢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领导干部,1933年4月就义于南京雨花台.为实现丈夫未竟的事业,陈原道的妻子、我党早期优秀干部刘亚雄(1901-1988),在长达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勤勤恳恳工作,一直未再组建家庭,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  相似文献   

13.
赵萌 《党史文汇》2006,(7):47-48
那个年代生存着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倔强地试图挣脱世事无形的束缚,渴望自己能够支配那不可捉摸的明天,都曾经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下迈着蹒跚的脚步,去寻找一方心灵暂时栖息的场所。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我只能模糊地对30年前的岁月有这么一个模糊而肤浅的印象。但我的爷爷从那个年代开始延续至今的深情追求,却让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感悟,它们具有沉甸甸的分量。“文字工作好似一把梯子,我在这把梯子上一格一格爬了十多年,跌下来了。”这是在十年“文革”中爷爷对自己遭遇的形象概述。那时候,爷爷把自己的大部分藏书当作废纸卖了,只留下《毛泽东选…  相似文献   

14.
阎志峰 《党史博采》2011,(10):41-44
“极其壮丽”的一幕:全国山河一片红 到1966年底,“文化大革命”已经在全国各地和各个领域大规模地发动起来。1967年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在这种导向下,发生了使全国性动乱进一步升级的上海“一月夺权”事件。  相似文献   

15.
5月16日,我在《人民日报》上读到叶小文先生的《多难兴邦》一文,沉重的心情为之一振。5月22日,又在《长江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面对震灾.请慎言多难兴邦》的文章,说“多难兴邦”一词包含对亡灵不敬之意,“多难与兴邦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灾难.就是灾难”,“不要将过多悲伤以外的意义强行赋予悲伤”.“不要说什么‘多难兴邦’”。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6.
4月11日,日本首相营直人在《人民日报》、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等知名媒体上刊登题为《纽带》的文字广告。向全世界提供支援的国家、地区和个人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7.
《广东党史》2011,(2):55-55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也有人认为是195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的最后一条:“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其实,都不对。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3日。当我再次来到兴义市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先低矮落后的小城已发展成为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这是2010年4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中的一段话,总理的评价正是对兴义发展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9.
在1970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围绕在军队指挥问题上的提法,陈伯达、张春桥各执己见,争论不休1970年7月,“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43周年所写的社论,题目叫做《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其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为  相似文献   

20.
孟红 《党史文苑》2014,(3):28-34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的活动.直至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雷锋精神仍然在中华大地上被提倡和盛行着.那么,雷锋是怎么被树为典型的?谁是最早宣传雷锋的人?这些在当年并不算什么新闻,而今天道来却是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