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逾陀本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一个神国兼神国都城。在前7-4世纪的列国时代,阿逾陀是印度北部恒河流域中游奴隶制王国居萨罗(■萨罗等)前期的都城。7世纪中叶玄奘记下的阿逾陀国(城)则是戒日王帝国治下的诸侯国(都)。之后,阿逾陀国(城)不复见于史乘。1730年起,印度穆斯林在阿逾陀旧址旁边筑城法扎巴德,故今天地图一般只标注法扎巴德。现代以来又出现一个容易相混的叫阿瑜陀的地名。它是泰国的佛教圣地,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的都城。旅泰华侨称之为大城(府),多数著作和学者译成阿瑜陀耶。  相似文献   

2.
泰王国是东南亚的君主制国家之一。从公元1238年泰族建立第一个独立政权素可泰王朝起,经历了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直至今日的曼谷王朝九世王朝。泰国国王和皇室成员深受泰国民众的尊崇和敬仰。本文主要介绍"泰国之父"兰甘亨大帝的杰出贡献。关键词:兰甘亨功绩"泰国之父"  相似文献   

3.
泰国的国旗     
史学家迄今无法断定泰国第一面国旗何时和怎样飘扬于上空,可是在其他文明国家,国旗则自远古以来就被使用了。阿瑜陀耶的那莱大帝在位时期(1656—1688年),在有关叙述中就出现了最早升旗的确切记载。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推测,泰国使用国旗的时间还要早得多。  相似文献   

4.
阿瑜陀耶王国是十四世纪中期继素可泰王国兴起的另一个泰族王国,也是中南半岛的强国之一。无论是对泰国或对东南亚,它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该王国是如何兴起又是如何成为强盛的国家,并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参考。一阿瑜陀耶王国的创立者,原系湄南河下游乌通(Uthong,在素攀武里 Suphanburi附近)的统治者。据说他原为泰人贵族,因与乌通太守的女儿结婚,1344年便继其岳父成为乌通太守。1347年,迁都湄南河口的阿瑜陀耶城(Ayudhya,亦称大城)。1350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国与泰国的友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泰国是近邻,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泰国原名暹罗,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建立统一的国家,为时较晚。在我国宋、元时期,其境内出现两个王国,一个是泰族人在北部建立的素可泰王国,称为暹国;另一个是蒙人在湄南河下游华富里建立的罗斛国。后来,罗斛吞并暹国,改称暹罗斛国。元代末期,泰族首领拉玛铁菩提一世征服了罗斛国,在湄南河下游大城建立了阿瑜陀耶王国,至此,该国宣告统一。这个阿瑜陀耶王国,中国史籍称它为暹罗国,现在叫做泰国。泰国建成统一国家不久,中国也重新统一。1368年2月,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建立了汉族的封建政权,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派使臣访问泰国。第二年,泰国国王参烈昭毗牙遣使来华访问。从此,两国使者来往不断,关系很好。本文叙述有明一代中国与泰国友好交往的盛况。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92,(1)
1644年,清朝取代了明朝在中国的统治。清朝政府希望保持和发展与周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在1647年发表文告,如暹罗等国有“纳款来朝者,地方官即为奏达,与朝鲜等国一体优待,用普怀柔”。很快,阿瑜陀耶王朝便遣使人访中国。从1664年至1766年的102年间,阿瑜陀耶王朝共16次遣使来华。官方交往的发展,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1684年以前的贸易人们应该注意到,在实行海禁的几十年里,走私贸易并未完全禁止,因为中国的海禁并不认真,也不象1636年以后的日本人那样闭关排外。清朝当局所以不能完全禁止非法贸易,主要是国为他们缺乏有效的管理,加以商人和某些地方官员的勾结无处不在。在那莱王朝的头十年里,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私商在阿瑜陀耶、曼谷(阿瑜陀耶的南部门户)、六坤、宋腒劳和庄他武里贸易。这些中国商人主要来自广州和福建南部。  相似文献   

8.
在16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的最初阶段,泰国(1939年以前及1946-1949年间称为暹罗)就有了早期殖民者的足迹。在长达几百年的东南亚殖民时代,东南亚各国相继沦为列强的殖民地,而泰国则是东南亚唯一未沦为殖民地而保持主权独立的国家。本文试图考察殖民时代泰国政府对列强的外交策略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进而检视外交政策对于泰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与作用。一、对西方列强的外交策略及其转向从16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整个殖民时代,泰国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外交态度与策略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来阐述。第一时期:阿瑜陀耶王朝后期(16…  相似文献   

9.
小历1129年(公元1767年)五月上弦九日,缅甸军队在暹罗王都阿瑜陀耶城外的胶隆佛寺和夜南奔佛寺炮击王城,并在城脚纵火,致使一处城墙倒塌,露出缺口,缅军蜂拥入城,纵火焚烧王宫与锡善碧佛寺,掳掠王亲国戚、官员、百姓和金银财宝,独暹王一人逃脱。 上面所述,系攀壮他努玛编写的阿瑜陀耶史中王都第二次失陷的一段事件,其它史书也有类似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亲属关系和依附制度是古代泰国政治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重要关系。这两种关系在泰国政治中交互发挥作用的情形出现于素可泰和阿瑜陀耶时期,到曼谷王朝前期达到顶峰。直到今天,泰国社会中仍有其遗迹。一、泰国亲属关系和依附制度的概念与类型亲属按来源可分为三类:血源亲属、婚姻亲属和旁系亲属。前两种可称为直系亲属。这种亲属关系强调的是父母两方面的双边关系,认为亲族中的年轻者必须尊重男女长者。本文将先对泰国王公贵族的直系亲属作一个界定,因为他们是本文的主角之一。在一夫多妻制盛行的古代泰国,某王公贵族所有妻妾生的…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是泰国的第二大宗教。泰国穆斯林人口有2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4%。本文是奥马尔·法鲁克著《泰国的穆斯林:通论》一文的摘译。原文发表在印度比哈尔1988年出版的《东南亚评论》上。本文标题是译者加的。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1989,(4)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泰国外交部所属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潘·万纳米提先生一行四人到我国访问。10月18日,潘·万纳米提先生和泰国外交部政策处处长兼泰国肯尼迪基金会秘书窝拉普·沙匿翁·纳阿瑜陀耶先生在昆明金龙饭店和我所研究人员座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原中国首任驻泰国大使柴泽民、外交学会亚非拉大处长李德明、云南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彭仁东等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13.
公元7、8世纪,随着阿拉伯商人来到东南亚海岸,逊尼派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开来,并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教。目前东南亚10国都有穆斯林族群,其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属主体族群,在其他国家均为少数族群。随着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以及80年代初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中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在阿富汗开始立足,对“伊斯兰认同”及其价值观的重新认知与肯定浪潮波及东南亚,于是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宗教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增多,伊斯兰书刊、报纸有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伊斯兰势力不断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更是发  相似文献   

14.
被泰国人民誉为泰国民主制度之父的比里·帕侬荣曾任泰国总理、拉玛八世摄政 ,他组织发动了建立泰国君主立宪制的“六·二四政变” ,在第二次世纪大战期间 ,由比里·帕侬荣领导的自由泰运动 ,是泰国最主要的抗日爱国组织 ,在反对日本侵略和战后初期的泰国政治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试对比里·帕侬荣及其领导的自由泰运动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比里·帕侬荣 (pridiphanomyong) ( 1 90 0 - 1 983) ,爵名銮巴立·玛努探 (Luangpradistmanutham) ,中文名陈嘉祥 (一说名陈璋茂 ) ,1 90 0年 5月 1 1日出生于泰国中部阿瑜陀耶府古稿 (Krungkao)…  相似文献   

15.
一、穆斯林人口有多少?他们所居何方? 穆斯林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宗教群体.穆斯林人口的增长和地区移民的涌入,再加上“伊斯兰国”及其他极端组织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实施的暴力所带来的持续冲击,将穆斯林和伊斯兰信仰置于许多国家政治争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一些国家对穆斯林的许多情况并未充分了解.由于国内穆斯林人口相对较少,大多数美国人声称自己对伊斯兰教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图1是根据近几年发表的皮尤研究报告汇编的有关宗教人口的一些重要情况.  相似文献   

16.
黄素芳 《东南亚》2004,(1):59-63
从1 3世纪末到1 6世纪下半叶,以清迈为中心的泰北地区属于独立的兰那泰王国的统治。1 6世纪下半叶到1 8世纪中叶,兰那附属于缅甸或是阿瑜陀耶王朝。曼谷王朝建立到拉玛五世改革之前,兰那地区与曼谷王朝一直是松散的藩属关系。经过拉玛五世的地方行政改革,到2 0世纪初,清迈地区才逐渐地由藩属国变为曼谷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本文对曼谷王朝初期,清迈地区与曼谷由藩属关系变为地方与中央关系的历史过程及其对现代泰国形成的意义作一些探讨。一、兰那泰王国的兴衰史大约在公元1 0 50年到1 2 50年,一支泰族陆续向北迁移到泰北孟人建立的以南奔为中…  相似文献   

17.
阳志蓉 《东南亚》2001,(3):53-56
历史上的柬埔寨曾享有“富贵真腊”之盛名 ,一直到耶跋摩七世时期 (公元 1181—12 15年 ) ,吴哥王朝仍处于黄金时代 ,其疆域除了真腊本土外 ,还包括了占婆及今老挝、泰国、马来半岛的一部分 (直到克拉地峡 )和缅甸的一部分 (萨尔温江与伊洛瓦底江之间的地带 )。耶跋摩七世之后 ,吴哥帝国便逐步衰落 ,公元 14 32年吴哥在多次遭受泰人入侵之后终于被迫放弃 ,柬埔寨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极度衰落。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柬埔寨从其发展的极盛走向极度衰落呢 ?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略的分析。一、王权的衰落吴哥帝国是当时东南亚地区“印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非洲伊斯兰教系伊斯兰教传入非洲后同当地传统文化长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非洲特色。当前,非洲伊斯兰教不仅拥有大量信徒,而且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多数非洲穆斯林信奉传统、温和且具有宽容精神的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穆斯林主张建立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社会;还有一小部分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极端主义,他们的行为已成为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不安定的因素之一。从国际层面看,非洲伊斯兰教已日益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非洲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以前,泰国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结构是封建的。泰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由素可泰王朝(公元1253—1350年)初期开始,中经大城王朝(1350—1767年)和吞武里王朝(1767—1782年)时期,直至曼谷王朝(1782—1868年)初期共615年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寺庙教育时期,以后又相继经过教堂学校教育和1908年开始的地方小学教育时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穆斯林世界中伊斯兰教政治化的现象格外突出,不仅冲击着穆斯林国家中的世俗政权,而且不时地与“西方文明”发生激烈的摩擦和碰撞,已经引起各国政界及学术界的密切关注。美国知名学者格雷厄姆·E·富勒在其2003年出版的专著《政治伊斯兰的未来》中对此进行了入微分析。现将该书的主要内容综合介绍如下:何谓“政治伊斯兰”“政治伊斯兰”(“PoliticalIslam”或“Islamism”)是伊斯兰教政治化的直接产物,即“伊斯兰教中的政治”或“政治中的伊斯兰教”。严格地讲,伊斯兰教只是一种宗教信仰,并不具备政治意识形态的特性。然而,由于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