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瑞军 《河北法学》2011,29(3):196-200
公元960年,北宋立国。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对社会治安的管理逐渐系统化。诸如:惩治政治犯罪、杀人伤人等伤害罪治安处理、侵犯官私财物行为的治安处罚、赌博饮酒的治安维护、制止淫乱行为等社会治安管理,这些管理措施维护了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治安史上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今天的社会治安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共管理导论》是欧文·E·休斯的著作之一。本文首先从总体上评价新公共管理所带来的变迁及其后果,然后以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为例探讨新公共管理对我国目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范围内兴起ADR运动之际,我国国内仲裁机构也正纷纷进行改革、改制以求发展。但是,仲裁机构管理文化的缺位却成为困扰我国仲裁机构完成实质性转型的重要原因。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精神和深层动力,它对仲裁机构的管理非常有借鉴意义。笔者结合仲裁机构本身的角色定位,引入企业文化的概念,提出了在仲裁机构内部构筑仲裁机构管理文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任何有效的管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之上的,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修己安人思想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对比中西文化对管理的不同理解出发,通过分析儒家修己安人的思想实质及其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指出修己安人思想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代监狱是我国监狱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监狱制度内容完善且丰富,对后世监狱制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汉代监狱的设置以及对囚犯的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日本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娟 《科技与法律》2009,80(4):44-47
日本是世界上首次建立由国家认可的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国家。日本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是因应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而建立的,其发展经历了从民间资格到国家资格的过程,并与其他专业资格考试有较大区别,强调人才能力标准。深入研究日本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相关制度的建设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剖析了法家管理思想注重制度的特色,而后提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了法家制度管理思想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日渐显示其主导地位同时由于其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遭到了来自许多方面的质疑及其批判。本文主要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介绍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政府模式转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思力 《海峡法学》2015,(1):99-105
工商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十几年,期间无论是改革目的、思路、方式、措施,对于目前检察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过去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及其处理,同样值得今天的检察管理体制改革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制度产生时间较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然而,美国则有着十分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通过对两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会员制度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和概括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不足,学习和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 recent assessment by the American Computer and Business Equipment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predicted that by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ree out of every four jobs in the industrial world and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likely to involve the use of VDUs. Richard Dedman and Gary Freer examine the legal implications of this development for employers, manufacturers and supplier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Shou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management be considered a required course in Technology Management curricula? If so, what knowledge and skills should be conveyed in a one-semester course?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each this material? This paper presents evidence th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hould be of central importance to technology management (TM) programs and that professionally vital knowledge can be taught to MBA an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MOT) students without legal backgrounds. IP management can be seen as a curricular locus, bringing together subjects such as entrepreneurship,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t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ve taken the position that IP Management should be taught as a distinct course in a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gram on equal footing with more traditional course offerings such as Marketing and Finance. We reflect upon 4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esent evidence from former students that the course fulfills its mission to be professionally relevant and pedagogically unifying to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gram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