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龙眼  阿牛 《党员文摘》2007,(8):46-47
前些时候,老公接了一个我们居住的费尔法克斯县警察局的电话。电话里一位先生情真意切地说:“前一阵,我县一位警察因公殉职的事情想必您已经听说了。我们现在在给警察的家属募捐。捐款金额有100元、50元、25元三档.你愿意捐哪一档呢?”老公一下语塞:“那,那,就捐50元这档吧!”  相似文献   

2.
西方谚语说,只有原子弹的力量才可与传媒的力量相匹敌。如今的传媒神通广大,一个新栏目、新名词,能在一夜之间变作流行时尚。自“非常男女”一炮打响之后,各色媒体上的各类“非常××”,便如滔滔江水,涌向观众。 “非常周末”,是电视台的当家娱乐节目; “非常女警”,正在播放的港台电视剧; “非常系列”,包括“非常苹果”、“非常柠檬”、“非常可乐”等等,为某商家在媒体天天狂轰滥炸的广告词。 初闻“非常男女”,感到新鲜,也曾吸引我去看过那档节目,后来“非常”日多,听腻了,看滥了,“非常”就倒胃口,乏味、陈腐了。 …  相似文献   

3.
胡晓军  李韵  刘健婷 《党建》2009,(2):38-39
“中国红歌会”是近年来电视屏幕上呈现的一档特殊节目,它借鉴了当前颇受关注的选秀形式,却赢得了与选秀节目迥然不同的评价。 在一批低俗节目和不良广告被陆续叫停的同时,“中国红歌会”唱响了大众传媒走出低俗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2,(7):66-66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  相似文献   

5.
李红艳 《新湘评论》2013,(22):25-25
如果在十几二十年前,应该不会出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节目。因为那时,汉字文化传承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面临危机,更不会有人振臂直呼:保卫汉语!持续两个多月的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落幕,获得年度“汉字听写全国冠军”的小姑娘陆佳蕾颇为引人关注。更值得思考的是,这档节目缘何能够掀起一轮全民关注汉字书写的热潮。相比于当下综艺荧屏的光怪陆离,这档节目一点儿也不养眼,节目流程简单,比赛规则单一,视觉呈现单调,然而收视率却一路飘红,成功“逆袭”同期不少热播的音乐选秀类节目。  相似文献   

6.
光阳荏苒,转眼间,我在甘肃卫星广播都市调频台工作6个年头了。从一名踌躇满志的学子到一名记者,从一位听众到一位广播人,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广播电台从业者的酸甜苦辣,并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严军传呼》是甘肃卫星广播都市调频台开播之初打造的一档舆论监督类精品节目。这档节目是顺应20世纪90年代国内传媒普遍推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事、关注民生疾苦”的传播理念后,所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专栏,也是省内媒体中最早开通的以舆论监督为主题的节目。节目组  相似文献   

7.
龚其云  王芳 《共产党人》2004,(24):37-38
银川城东南的平原上,绿树掩映,庄稼丰裕,芦苇摇曳,美得好似一幅风景画。2004年,这片宽阔而平坦的绿野上悄然崛起了一片别墅,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记者常常从银古高速公路匆匆而过,一直以为那是开发商投资建设的度假村。直到有一天慕名去银川经纬实业有限公司采访,才知道那片别墅原来是经纬公司建起的“长湖村”创业园。  相似文献   

8.
刘俏到 《廉政瞭望》2013,(13):73-73
去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据说今年下半年将要推出第二季。这档节目号称旨在寻找中国最好的声音,结果如何暂且不论,但这口号倒是响应了魏晋时期的那旬“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原生态的嗓音往往超乎任何器乐之上,最能表达人的内心,那才是好声音真音乐。如此说来,魏晋名士们动不动就要来一嗓子的长啸,仿佛就是魏晋版的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9.
北京台有档周播节目叫《七日》,其广告词这么说:“生活,就是一个七日接着一个七日。”我也做电视媒体,按同行眼光,这句话堪称神来之笔,既行云流水勾勒了百姓过日子,又将岁月和节目划了等号,自恋了一把。  相似文献   

10.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妻子,还有两样东西——越来越富裕的村寨和藏书已达万余册的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档电视娱乐节目,湖南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以及随后兴起的“红楼选秀”、“奇迹舞动”等娱乐节目都曾轰动一时,并使诸多少男少女一夜之间成为耀眼的新星。观大众之反应,欢呼鼓掌者有之,嬉骂怒斥者亦有之。上自学界精英,下自草根民众纷纷卷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23):46-47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20多年住深山,拼了老命办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是云南省保山市群众自编的一首歌谣,赞扬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相似文献   

13.
英国广播公司(BBC)因在节目中作弊,7月30日收到40万英镑(约合80万美元)的巨额罚单。这是英国广播公司收到的最大金额罚单。英国电信局经过调查,认定英国广播公司17个月内在4档电视节目和4档电台节目中作弊,包括在竞猜节目中要求员工冒充竞猜者打进电话,严重违反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桑林峰 《学习月刊》2014,(15):18-18
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我们在胃动的同时,更要心动;在感受食物之美的同时,更要感知食材的来源:在甘心做“吃货”的同时,更不能忘了敬畏自然。认清明天的走向.不忘昨日的来处。与其说《舌尖2》是一档美食节目,不如说它是一档人文类节目。  相似文献   

15.
金陵客 《唯实》2003,(11):95-95
忽如一夜春风来 ,各地媒体忽然纷纷关注起城乡拆迁的事。我看了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 ,一对农民夫妻被人当成“钉子户”。拆迁部门的同志拿他们没办法 ,就逼他们做小生意的女儿回来“做工作”。女儿饭碗发生危机 ,难免要责怪父母 ,说怎么忍心把自己“往死路上逼”。父母求告无门 ,只得签字大吉。可怜天下父母心 ,竟然被人拿来作为瓦解“钉子户”的利剑。那一对农民夫妻在镜头前流着伤心之泪 ,那种绝望与无助的神情 ,使得我们夫妻两个看客竟然也不知不觉跟着流起泪来。“钉子户”这个词从何而来 ?似乎是伴随拆迁而来。似乎有拆迁的地方 ,就有“…  相似文献   

16.
信息平台     
不能拿人民吃饭钱去搞“政绩工程”4月17日,新华社播发了江泽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所作的关于财政税收工作问题的讲话第一、二部分。江泽民在谈到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做好财税工作时强调,财税工作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社会账。要懂得数字中有政策,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数字包含轻重缓急,哪个事该办,哪个事不该办,这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谈到要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时,江泽民说,“民以食为天”,人总要先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才能干别的事;先要生存,然后才能发展;先要维持人的再生产能力,才能进行社会的再生产。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最基本的道理。他批评有些领导干部就常常忘记这个最基本的道理,把本来是用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钱挪作他用,去搞什么“政绩工程”,不知道人是首先要吃饭的,这不是在闹笑话和干蠢事吗?江泽民指出,一些人违反党和国家的政策,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塞进党政机关,都来吃“财政饭”,结果使当地绝大部分的财政资金用在了人头费上,不仅造成财政入不敷出,坐吃山空,而且导致歪风邪气屡禁不止,加重群众的负担,引起群众的不满。古人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相似文献   

17.
梁衡 《新湘评论》2006,(10):60-60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18.
李强 《当代贵州》2011,(29):7-7
一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让北大校长周其凤成了网络红人。当下,如若不是故意为之,做网络红人的滋味定是不太好受。以这“化学之歌”为例,众人围观,非议不断,否定者斥之“不伦不类,天雷滚滚,斯文扫地,仅供娱乐”,肯定者则谓之“朴实,可爱,让人会心一笑”、“科普本就如此”……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大城市的郊区县,纷纷建起了高档宾馆,目的是发展旅游事业。这当然是很好的想法。这些宾馆的生活设施比较现代化。这也适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可是,这些宾馆的娱乐设施,也是城里的那一套:卡拉OK、保龄球、弹子房、游泳地、桑拿浴等等。餐饮也多是海参、鱼翅、大虾那一套。据说,这是宾馆上档次的必需,宾馆都是这么办的。 “都是这么办”,或者“从来就这么办”,还可不可以有别的思路、别的办法呢?学城里的样子,办得最好,办得和城里一样,城里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城里人下乡,总得寻找一点田园风光,或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从政,他在宦 海生涯中浮沉长达40年,从编修、御 史、监司、督抚至钦差大臣,宦迹遍历东南沿海、中原腹地和西南边陲。在那时间如此之长、地区如此之广的为宦期间,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宦以贿成,刑以钱免”、贪赃枉法之风盛行的封建社会里,难能可贵的是林则徐却能始终保持身处污泥而不染,做到以身作则。从不利用职权中饱私囊,而且坚持反对赋税繁苛,同时,还想方设法阻止其他官吏的敲榨勒索。 在当时,河务是贪污营私的渊薮,江河每泛滥一次,贪官们就大发横财一次。1831年10月,林则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