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仁强 《江淮法治》2010,(15):22-23
建设“‘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队”制度……今年上半年,太湖县人大常委会顺应群众呼声,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报告,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全县3万多名“留守儿童”筑造了温馨的“大家庭”,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
2010年,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被列为我省民生工程,给广大“留守儿童”和孩子家长们带来了福音,颇受农民群众关注。本期“代表访谈”栏目就针对这一今年新增的民生工程,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以及学校的作用等方面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3.
孙涛 《江淮法治》2011,(23):41-41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市二中副校长郭惠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关注。他认为.“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是与社会急剧转型、经济高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了许多政策,着手对他们加以关爱。这些关注与努力都是正确和有益的。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星 《江淮法治》2011,(13):44-44
2008年,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分别领衔提出了有关“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被列为当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重点督办的建议,取得了丰硕的督办成果。如今一晃3年过去了,这些建议的落实对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效果如何?省人大常委会日前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回头看”活动,让代表对办理工作进展情况做一次实地检查。对代表建议的落实情况做一次全面检验。本期“代表访谈”栏目特别围绕如何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请他们畅谈各自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利辛县人大常委会去年通过督办两件建议,为“特殊”儿童带来特殊的照顾,为“留守儿童”带来浓浓的关爱。让这些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蓝色的天空、和煦的阳光。  相似文献   

6.
周正 《江淮法治》2009,(19):55-55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工作中,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7.
大手拉小手     
汪秀祥 《江淮法治》2012,(21):39-39
9月14日.在凤台县新集镇政府会议室里,新集镇人大组织的主题为“温情2012手拉手亲情相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来自前进小学、中心学校的20名学生和家长参加了当天的活动。20名人大代表作为“爱心爸妈”,每人都分别与1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  相似文献   

8.
董华 《江淮法治》2012,(11):49-49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孩子得不到温暖.不少孩子都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关注.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我认为各级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慎重研究,出台相关工作意见,明确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在“关爱”工作中的责任。同时。要抓紧完善和制定有关“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医疗健康、困难救助以及就业安置、劳动培训、民办寄宿制学校等方面相关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劳务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农村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在显露。”一直在基层工作的桐城市人大代表、该市孔城镇镇长张星生提及这个话题时,显得忧心忡忡,“这些正处在认知人生和社会重要时期的留守儿童,一直以来都跟随着祖父母生活,或寄住在亲戚家里,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身心健康普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如果不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代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有关方面应相互协力,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我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我不畏严寒酷暑,晴天一顶遮阳帽,雨天一把旧雨伞,走村入户,跑机关进学校,关爱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地的村民亲切地称呼我是孩子们的"代理爷爷"。当选为三和乡人大代表后,我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履行职责,真心实意帮"留守儿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当前,各中小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可怎样充分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急剧上升,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因缺少亲情和关怀而出现的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近日,笔者采访了黟县十五届人大代表、黟县二中小学部主任时景。当笔者说明来意时,时景面色凝重地说:“付出更多的关爱,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精神家园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山区农村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黄银萍 《江淮法治》2009,(11):42-43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在我省人大代表队伍中,也有这样一群人,当选第一年就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履职的重心,或坚持不懈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不断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已不再是单一的儿童成长和教育问题,其背后往往涉及了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后、家长关爱的缺失、社会保护的缺乏以及留守儿童自身方面原因等因素.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农村儿童犯罪的特点来探究农村儿童犯罪问题背后折射的家庭、社会、学校和留守儿童自身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预防上,学校应该加强法制教育、家庭教育要突出对儿童的关爱和保护、社会应该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康  拓宏伟 《法制与社会》2013,(24):232-233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身(生理)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极其严重、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道德行为失范。本文从国家、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大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家长科学教育,让留守儿童在监护人关爱下健康成长;学校应尽职尽责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还没能享够家中温暖的农民工们,不得不为了生计踏上回城的客车。而家中,那些年少的孩子只能再次把对父母的思念珍藏在心里.独自踏入新学期的课堂。 这是一群父母健在的孩子,可他们很多人对父母的印象只停留在记忆里,甚至有的早已模糊。用亲情温暖“留守儿童”孤寂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社会的关爱,不仅仅是父母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本期“代表访谈”栏目就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专访了3位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但我的老师是我的‘代理妈妈’。我同样有着母爱。”这是太和县一名乡村留守儿童对笔者说的话。老师成为“代理妈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还得从太和县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督办一件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代表议案说起。  相似文献   

18.
薛晨 《江淮法治》2010,(9):39-39
“在‘留守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问题常常被人忽视,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区公路局党总支副书记周长霞今年初参加了区公路局组织的帮扶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引起她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10,(8):56-56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周边环境的变化,“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房山区法院近日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特点进行了专题调研。该院调研认为,“留守儿童”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20.
陈平 《江淮法治》2010,(13):39-39
“在中小学生安全隐患中,‘留守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他们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采访中,谈到校园安全问题,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泗县黄圩镇三侯村党总支书记侯成芝对“留守儿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