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发展概念不等同于法制现代化理论。法制现代化理论因为强调"传统"的后发展国家的落后与"现代"的发达国家的先进而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而法律发展概念强调的是法律发展主体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同时,又注重各主体间的交流性,因而其内涵显得更为丰富。当今中国对于法律发展的研究理论在努力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影响下,呈现出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范式:以梁治平为代表的"文化论"、以朱苏力为代表的"本土资源论"以及以葛洪义为代表的"现代化范式"三种范式。  相似文献   

2.
法律多元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各国法治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当代中国自上而下推行法治,法律规范创制体系以国家制定法为中心,但现代社会中民间法的超强生命力、道德的法律化、法律原则的普遍适用等现象冲击了制定法的中心地位,法律规范的创制体系也由此趋于多元.这种多元主义法律观对当代中国的法治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丽君 《河北法学》2012,(10):141-145
语境不同法律变通的概念界定也存在着差异。在法律多元的语境下法律变通就是基于不同文化基础上的法律制度之间的调适和变通。在调适和变通中正式的法律制度可能被变通,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民族地区的民间习惯法也可能被变通。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对传统法理学体系结构的封闭、研究对象的狭隘和理论视角的片面提出了挑战。退宁教授提出要复兴一般法理学,为描绘世界的总体法律图景提供适当的概念工具,为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审视法律现象选取有效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5.
王琰 《法制与社会》2011,(26):7+29-7,29
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带来认识和知识的革新。在此背景下,法律多元的观念日益为法律社会学界所关注。本文对法律多元观的内涵、特点、争议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6.
法律多元主义在中国乡土社会的自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律多元主义认为,在国家法之外,存在着"一系列大量的法律规范散布于社会之中"。法律多元主义理论进入中国以来,形成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国家法和民间法这种二元架构,构成了我国民间法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近现代以来国家公权力对乡村社会的不断渗透,打破了"皇权不下县"的传统格局。改革开放后,法律多元主义在中国乡土社会一定程度上得以重建并发生新的变革。我们应充分发挥民间习惯的作用,使国家法起到一种连接各个分散的民间习惯的作用,最终形成国家法与民间习惯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苏力 《中外法学》1993,(6):14-20
<正> 首先让我们研究一个案件:某村20岁男青年甲爱慕另一村17岁女青年乙,一日甲将乙喊至村外一偏僻地方提出恋爱请求,遭拒绝后将乙强奸。乙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在公安机关收集证据调查情况尚未对甲采取强制措施时。甲之父找到乙家,请求"私了"……让甲与乙正式订婚,甲方还将付给被害人赔偿金人民币××××元,请乙撤回控诉。乙方表示基本同意,但要求增加赔偿金。经讨价还价后,双方达成协议。在双方均未达到婚龄的情况下,甲乙通过熟人领取了结婚证。被害人然后到公安机关要求撤回控诉。因当地政法部门及时发现,未能得逞。违法者甲被判处刑罚。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法律文化及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者的学术话语当中,“法律多元”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通常被用以描述各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多元并存的法律现实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多元”本身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和明确含义的概念,在当代中国国家法制统一的背景之下,对“法律多元”的使用尤需慎重。当借助“法律多元”的理论对多重法律体系的状况进行描述时,应当根据特定的语境和视角,对“多元”的含义加以必要的说明。立足于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研究的视角,语境化地对我国“法律多元”的含义以及现实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时,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9.
朱伟东  刘建平 《河北法学》2007,25(12):177-181
苏丹是一个多元法律体制国家.在多元法律体制下,苏丹的冲突法与属人法交织在一起,只不过属人法在冲突法三个领域的地位和表现各不相同.在管辖权方面,苏丹的属人法管辖权规则对苏丹的冲突法管辖权规则没有产生影响,但在某些个别方面,冲突法的管辖权规则让位于属人法管辖权规则;在冲突法的第二阶段即法律适用过程中,属人法的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婚姻、离婚、继承等方面;在冲突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中,主要涉及如何判断作出判决的外国法院对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苏丹法院基本上是根据冲突法而不是属人法的概念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埃利希在多元团体并立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秩序的多元化。在批判服务于法律适用的实用法概念并没有把握住法的核心本质的基础上,埃氏以实质法律观提出法律的本质即秩序的论断。故而,秩序多元决定了法律多元。法律多元涉及实质多元及形式上的多元。前者主要涉及法律制度的产生问题,即法律的实质渊源问题。一阶规范(活法)和二阶规范的多元并立构成了实质的法律多元。形式上的法律多元即法律的形式渊源问题,是法律多元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1.
陈佳宁 《法制与社会》2011,(12):294-294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当前法律文化相关的著作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法律文化研究因缺少理论基础而总体存在的几个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以法律多元主义作为我国法律文化的理论基础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我国法学理论的研究一如既往地稳步发展,对法理学传统上的一些"老"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化,对理论上和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而其中一个突出的亮点,是法理学界对我国近三十年来法律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整体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许多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了适时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白乃予 《行政与法》2008,(6):127-128,F0003
全球法律一体化问题是法律全球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21世纪,全球法律正处于空前的融合发展阶段,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法律的互相影响甚至趋同化趋势勾勒出了前所未见的全球法律发展图景。但是,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我们既要看到一体化给世界法律发展提供的契机,也要看到一体化之下隐藏着对公平、正义、本土资源甚至和平与稳定的重大挑战。本文从“一体化”的危机意识入手探求和谐发展法律全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于熠 《法学论坛》2022,37(1):19-28
李唐之初,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建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法律精神和治理智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上的"民本"理念呈现出以和为贵、追求和谐的鲜明"中国"精神价值特色。唐季以降,随着长城体系的打破,中华法系在农耕与游牧生产方式交织影响下,"民本"理念中增加了多民族和谐共存的内容。整体法律价值出现天下一体、文化正朔、民族共融的新补充。宋、辽、夏、金政权对峙期间,各政权围绕客观上异民族多元文化共存这一前提进行法律治理新模式的建构。两宋在"大一统"框架下推进法律"一道德、同风俗"的模式。辽朝在南北异质文化下探索法律互通的模式。西夏在"蕃汉兼备"多元文化下兼容各种法律模式。金朝全面接受两宋法律治理模式。这些尝试的结果奠定了中国国家法律治理的基本版图,完善了多民族共生共存的治理经验,加强了统一政权的认同感。这种努力使传统中国国家法律治理模式获得了道路试错与经验积累,具有多元一统的法律文化特征,融合了中国各民族法律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华法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一、多元法律秩序国际私法上讲的多元法律秩序,又称为复合法律秩序,是指一个国家内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法律制度或法律秩序。而这种同时具有几种不同法律制度或法律秩序的国家,被称为多元法律国家或复合法制国家。在多元法律国家内,具有或适用独特法律制度的特定区域或成员范围被称为法域或法区,故多元法律国家有时又被称为多法域国家或复合法域国家。多元法律国家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有的国家内存在多种法律制度或多法域现象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在有的国家内这种现象则是在它建国后的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但无论…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是目前设立和管理医疗机构的主要法律依据,但该法规对医疗机构的设立和变更登记等方面规定不完善,对医疗机构的法律地位定位模糊,没有关于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的规定,已经不适应中央关于国家和社会力量加大对医疗机构投资建设及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需要,不适应医疗机构改革和发展以及监管的需要,亟待修改完善。为此,本文通过对现行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制度不适应改革需要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提出完善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三十年中,我国商事法的体系建构具有立法中心主义的特征,即突出强调立法在商事法法源体系中的地位,但却忽视了司法判例、商事习惯、学说理论对于商事法体系形成的作用,也未理解和掌握商事法开放的、动态的自我更新完善机制。在中国法语境下,这种建构理念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也对商事法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以法律多元主义取代立法中心主义,进而建构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商事法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吴静 《法制与社会》2012,(23):137-138
多元民主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这尔提出的、将观察和认识西方国家存在的多元化利益集团在各民主国家政治领域中所起的作用为主要目的和目标、充分强调依靠多元社会的制衡机制来实现西方民主的一种现代民主理论.对于达尔多元民主理论合理性与局限性的正确认识,对于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具有启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反思千叶正士的“天道式法律多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千叶正士的《法律多元》一书,可以说是非西方法学学者对西方法学传统及其背后的西方文明中心主义的一个有力挑战。这本书的魅力之一,在于它在对日本本土研究的基础上,以法律人类学的独特视角,提出了其“法律文化的同一性原理。”其实我认为,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E·霍贝尔所提出的关于“公规”(或“文化主题”)的理论中,就可以隐隐发现文化同一性原理的影子;这样说来,千叶的上述理论,实是对霍贝尔文化观点的一种吸收与深化。①这也意味着,法学与人类学愈加明显的合作倾向,为法学领域注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一)千叶正士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就进行了法律监督之路的探索,到1956年,初步确立了法律监督意识,建立起相应的法律监督制度。1957年以后。由于我党对法律监督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一度忽视甚至取消法律监督制度,造成社会的非秩序化。1978年以后,这一左逐步得到纠正。社会重新迈向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