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要求、符合后发工业化发展规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中国经济发展形态的变化为湖北解决制约发展的长期历史难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湖北需要抢抓机遇,谋划新的历史时期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战略思路,力争在新常态条件下加快发展,提升地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靠第二产业带动,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本文结合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主要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与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征表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在经济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制度环境、政策环境、融资环境、法制环境、人才和信息环境的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结构调整、资源环境约束、经济波动,要求改善和加强企业技术进步,但是企业技术进步需要做好创新环境的优化。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优化的实现途径有: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建设,优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4.
《思想工作》2004,(1):8-11
为了便于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更好地了解把握大局,这里我想就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作一简要介绍。 首先谈谈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概括地讲有两句话: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二是世界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是  相似文献   

5.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形态 ,是有序的、规范和成熟的法制经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经济发展经验 ,研究中国信用经济发展历程 ,探索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特色以及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无疑对中国应对WTO挑战、融入世界经济洪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国政府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作出的最新判断和表达,是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贵在形成共识和主动自觉,经济发展新常态必然催生中国经济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7.
何鸿 《新东方》2012,(2):51-53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机遇:综合国力的增强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未来十年仍是中国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房地产调控既能释放国内巨大的潜在购买力,拉动内需,也能引导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挑战:体制机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影响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可能给中国带来转型压力;伊朗核危机可能造成石油供应短缺,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战略转型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聪莉 《求索》2007,(9):27-29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双重转型期,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做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着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是:战略思路由过去强调比较优势转向强调竞争优势;战略目标由过去单一的短期增长目标转向长期综合目标;战略重点由单一的市场化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布局由过去单纯强调东部地区的发展转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0,(5):94-95
黄志亮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1期撰文认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形成的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模式,作为中国追求经济现代化的经验模式,包括一系列特殊的发展条件、特殊的发展目标和特殊的发展路径,三者是一个逻辑总体。从经济发展的特殊条件角度分析中国模式具有五个主要特点:经济发展起点的初级性、后发性;经济发展制度基础的公有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四大增长极"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格局,而且是中国国际经济发展战略的着力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应对这些新问题时,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与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相比,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内生锁定在本土化发展背景之中,且是政府与民众在经历长期艰辛探索之后而形成的产物。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体现为在转型-转化、政府-市场、效率-公平等层面均具有复合型特征,从结果来看,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在取得显著增长绩效的同时,也面临着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以解决发展中问题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GDP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GDP的增长,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但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如果还是仅仅以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而忽略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如果收入分配长期不合理,不仅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收入分配的失衡,在过去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残缺,在未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社会和谐,影响中国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经济发展的基调复旦大学殷醒民博士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或者说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是什么?这是确定经济发展目标的基本前提。90年代初以来,政府部门和经济学界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金融、贸易、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并以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中的...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互动邮箱chinatoday@china.com.cn或@今日中国China Todayv改革创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贵刊第10期《改革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组文章报道了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精彩故事。创新不仅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可以放大各生产要素的效应,从而提升全社会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转型升级。新一届中央政府反复强调创新,正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经济增长理论认识的深入,传统的认为技术和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的理论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文化也是提高生产力水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奇迹更离不开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对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各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构想,掀起中国海洋“生态热”,而这股“生态热”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是各地政府纷纷转变海洋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以谋取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自然也应加快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规划,利用自身优势,从海洋生态经济上,  相似文献   

18.
侯成鹏 《青年论坛》2008,(6):119-1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中国能够实现经济数十年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有: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儒家文化的影响,推行“面向出口”战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及执行正确的对外方针。  相似文献   

19.
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和踏踏实实搞建设、谋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在经济发展上中国在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的水平,经济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一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基本标志就是结构的优化,即经济体制的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已经有20年时间,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有效转变。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发展方式陷阱"而难以转变。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艰难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特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路径主要是与工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在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