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石濡非,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潜心钻研六堡茶制作技艺,弘扬六堡茶文化,把黑石山茶厂打造成集茶叶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由于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六堡茶制作技艺,201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月30日一早,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的茶园雾气缭绕,石濡菲冒着雾气,背着箩筐,忙着采摘茶树的嫩芽。随后,石濡菲将刚采摘的茶叶带回茶厂,为茶客现场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区注重把开发"乡土人才"作为乡村人才振兴重要举措,引导"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使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教育培训,把人才"育出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石濡菲是广西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从事制茶行业10多年来,她让技艺成为产业,又通过产业支撑让传统技艺走得更远。现在她从一名传承人变为授业人,让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得到更好传承,  相似文献   

3.
苏悦娟 《桂海论丛》2013,(3):124-128
六堡茶是近年来广西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培育的特色产业。文章从六堡茶品牌战略规划、管理和维护的短板等方面,分析了六堡茶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和实施区域产业品牌战略、六堡茶产业化战略、六堡茶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加大对品牌、流通、科技、标准化、基地建设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说到六堡茶,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梧州,如今它已成为梧州的一张名片。六堡,是茶名,也是地名,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亦如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站在六堡镇茶街上,目光所及均是茶行。每有路人经过,茶行老板便热情地招呼:“进来喝杯茶吧……”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正和几位街坊朋友喝茶聊天的林旭芝老人。今年83岁的林旭芝,曾在上世纪90年代当过六堡乡(现六堡镇)乡长,他经历过六堡茶最暗淡、最萧条的时期。那时六堡茶的品牌在国内没有打响,少有外地客商前来购茶。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第188号公告批准了梧州茂圣牌六堡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茂圣牌六堡茶成为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的第一个黑茶品牌,这是我国第三个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的茶叶品种。今年1月10日,茂圣六堡茶又获得"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的荣誉称号。今年4月,国家商务部从国家质检总局已保护的1660个地理标志中筛选出知名度大、对欧盟有出口业务的33个地理标志作为中欧互认互保护产品,六堡茶成功入选本轮中欧谈判清单,有望成为广西第一个获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  相似文献   

6.
梧州六堡茶     
《当代广西》2008,(18):F0003-F0003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作为梧州市为数不多的农业知名品牌和特色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港澳和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据统计,至2008年5月,全市共有新老茶园2.5万亩。目前,六堡茶生产企业(包括毛茶加工)已达23家,从业人员约2100人;企业的设计产能已由2004年的4900吨提高到目前的10000吨;  相似文献   

7.
发展梧州六堡茶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近年来,梧州市通过加强顶层规划,促进产业发展;加快茶园建设,促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大资金扶持,促进农民增收等举措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面临亟须加强六堡茶茶园种植土地的科学研判;亟须进一步规范茶园的经营与管理;品牌企业较少,联农带农富农作用有待增强;消费市场不稳定,茶农收益偏低等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中,要通过规范生态茶园生产与经营;提升梧州六堡茶品牌价值;加快培育消费市场,提高茶农收益等措施推动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PEOP)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并具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态型产品。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20大类共80个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广西桂华丝绸,梧州茂圣六堡茶,灌阳梁华紫甘薯天然色素、全粉及粉条,灌阳梁华红心萝卜天然色素,金秀红茶,梧州三鹤六堡茶6个产品获得保护,受保护的品种和总数位居全国前三甲,  相似文献   

9.
7月4日,2013年中国茶叶博览会(茶博会)组委会专程来到南宁举行新闻发布会,盛情邀请广西的茶商茶企,参加10月底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首届品牌茶叶博览会。其实,广西茶不止国内有名,在国外也声名远扬。梧州六堡茶、凌云浪伏白毫茶、亿健生态有机茶等都已走出国门,到达欧盟、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浓浓的壮乡茶香让更多人关注广西的茶文化和茶产业。  相似文献   

10.
李民 《传承》2009,(18):148-149
明代,随着民间商品经济的繁荣,各地散茶得到蓬勃发展。广西茶业在明以后紧随中国茶叶发展潮流,茶叶生产获得了空前的进步。到了清代和近代,广西茶叶产区扩大到60多个县,茶叶品种有100多种,其中闻名远近的有桂平西山茶、苍梧六堡茶、横县白毛茶。  相似文献   

11.
明代,随着民间商品经济的繁荣,各地散茶得到蓬勃发展.广西茶业在明以后紧随中国茶叶发展潮流,茶叶生产获得了空前的进步.到了清代和近代,广西茶叶产区扩大到60多个县,茶叶品种有100多种,其中闻名远近的有桂平西山茶、苍梧六堡茶、横县白毛茶.  相似文献   

12.
正梧州黑茶鼻祖"六堡茶"、百色芒果、崇左蔗糖、容县沙田柚、南宁金陵的香蕉、贺州昭平有机茶、柳州螺蛳粉、来宾忻城珍珠糯玉米、河池宜州桑蚕丝被……12月9日,在桂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称"农交会")上,广西14个设区市的名优农产品纷纷亮相。广西多家涉农企业也亮出自己的金字招牌,在农交会上大放异彩。与往届农交会不一样的是,今年的农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有幸到普洱市宁洱县的汤谟老人家对普洱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考察,还接触到了完全不同于普通普洱茶饼的茶饮方式——茶膏。应我们的要求,汤谟老人答应为我们在他家里现场制作闻名已久的普洱茶膏,由他的妻子和孙子担纲制作,他从旁指导。制作茶膏从早上7:50开始,一直到傍晚17点多才结束,整个制作过程持续了近十个小时,并且需要时刻有人在机器旁察看茶膏制作情况,因此制作一次茶膏非常辛苦也极耗心力。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5月,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组建的课题组发布的"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2.34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5.94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25位,位列广西茶叶第一,并被评为"2021年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林芝地区波密县古乡古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改善村容村貌、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旅游业,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带领群众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7)
当前,德昂族酸茶制作的技艺正在逐渐消失,酸茶技艺少有传承人,政府实行推广但效果不佳。因此,只有走出传统保护的误区、挖掘德昂族酸茶及技艺的民族价值和市场价值、提升重视程度、利用民族扶持政策培育德昂族民族产业市场、打好民族文化特色牌,才能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开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炎炎夏日.我孑身一人来到贵州惠水县雅水村.目的只有一个,拜访民间艺人扬通清:这位老艺人有一手制作“枫香染”的祖传手艺,这是惠水民间的一种染织丁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谭三明 《小康》2023,(30):8-9
<正>(图1)第一茶厂安化第一茶厂始建于1902年,至今已有120年历史。厂内完整保留的早期建筑群是安化茶文化的缩影与历史见证,也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典案例,成为安化茶文化的活态型博物馆。(图2)晾晒盛景晾晒是黑茶制作的一道重要工艺。千两茶系列茶产品成型后置于特制的晾晒场,采取日晒夜露的方式,让成品散发水分,达到良好发酵和干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乡音》2013,(3):53-53
魏县南关申家榆面饸饹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被梨乡人称为"湾汤饸饹",其意为。"面起汤随,面落卤现"。从明朝开始至今代代传承,发展延续。周恩来总理,中国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顾颉刚,华中师大历史学教授吴量凯等先后来过魏县,当地均以南关饸饹面招待。饸饹,是申家的祖传产业。但由于手工制作产量低,销售范围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申文堂作为申家第十五代传人,为了不让这一传统美食失传,2004年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07,(4)
4月8日上午,在普洱市体育馆运动中心举行了祭茶祖仪式,祭茶祖仪式分为开道请茶祖、开坛迎茶祖、虔诚祭茶祖、分享吉祥4个程序.请茶祖大道旁,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彝族、瑶族、傣族群众身着礼仪盛装,各执吉祥物,图腾物,载歌载舞,迎接茶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