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族品牌的建设需要基于深度发掘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在其中植入多元的文化元素,充分以文化创新作为动力,推动我国民族品牌建设呈现新的增长点,从而使我国的民族品牌更具中国韵味。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参与国际国内两种市场的竞争。随着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向更深层次推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势必会迈开更大的步伐。而品牌作为企业乃至国家核心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使民族文化不断"壮"起来:文化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重大突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随着文化软实力逐步硬起来,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打响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品牌对提升一个区域文化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大省,特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品牌建设相联系,积极培育民族文化品牌,并相应地形成品牌效应,是推动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地区综合实力的需要。困难与主要问题云南最早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方针,近年来更是确定了"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原因,也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前提。在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创建中,努力找寻我国文化认同的共通点,通过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来形成和创造可以持续发展的"中国符号",既有利于增进民族文化认同,也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从这个视角出发,在创建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坚持品牌文化的本土性、多元性、国际性和当代性,其基本路径是要强化民族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打通多种传播渠道;完善政策机制,积极扶持民族文化品牌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重要题词,饱含党中央对广西的深情厚爱和殷切期望。其中,让民族文化"壮"起来,让精神文明"美"起来,成为壮美广西建设的题中之义、必然要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山清水秀的八桂大地,12个世居民族守望相助、和谐共处,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多彩民族文化和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绚丽画卷。如今,奋力开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22,(7):后插1-后插2,封3
近年来,宁波市镇海区将廉洁文化建设全面融入清廉镇海建设,以"威远清风"廉洁文化品牌为引领,深入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廉洁文化阵地建设,让崇德重礼与遵纪守法有机融合,全力营造廉洁自律、崇清尚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7.
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是广西重点打造的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该区域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要不断丰富该区域民族文化的内涵,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促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于靖园 《小康》2011,(4):112-113
将艺术与品牌巧妙融合在一起,让艺术成为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成为奢侈品牌一种强有力的促销手段"服装是一门生意,不是艺术。我们不是艺术家,我们是服饰供应商。服装不是挂起来展露的,是拿来卖的。——嘉柏丽尔·香奈儿"幻灯片上,投影着这样一句话。这是上海当代艺术馆"文化香奈儿"展的开幕讲座,说这句话的主人在当时估计不会想到,半  相似文献   

9.
"壮族三月三"时空格局的拓展,实现了传统民俗节庆向现代旅游节庆的转型。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广西应深挖"壮族三月三"节庆与部分东盟国家节庆的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联动、共建共享节庆文化品牌是"壮族三月三"的创新路径之一。把"壮族三月三"打造为国际化、多样化、系列化、集群化的旅游节庆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推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也必将推动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正企业的竞争既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常态下,推进"品牌战略"已成为各国抢占国际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品牌战略,一方面企业要重视,抓好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争创名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性能,才能永葆名牌产品的活力;推进品牌战略,政府必须大力引导中小企业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使其持续不断、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把中国品牌打入国际市场,我国政府是大力倡导和支持的。但是目前"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大多是为人作嫁的贴牌。要想让洋人认可并购买中国的品牌产品,这绝非易事,因而敢大胆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至今仍廖若晨星。一直以振兴中国鞋业、打响民族品牌为己任的康奈集团,自2001年以来,已在欧美十多个国家开出了90多家品牌专卖店,成为中国鞋业创国际品牌的领头雁、急先锋。2005浙江轻工博览会期间,笔者有幸见到两位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的温州人。他们每天在为叫响民族品牌而不懈努力着,他们的执着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2.
"以武而鸣于天下",史有"首善之县"之称的武鸣历史悠久,是壮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国壮语以武鸣壮话为标准音,壮族文化源远流长,每年举办的"三月三"歌圩活动已成为武鸣县的民族文化品牌。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风土人情、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发展条件,让武鸣成为广西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等。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  相似文献   

13.
<正>企业的竞争既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大背景下,推进"品牌战略"已成为抢占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品牌战略,一方面企业要重视抓好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争创名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性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4,(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克什克腾旗文化底蕴深邃,旅游资源丰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要实现旅游业的新突破,必须强化旅游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民俗节庆文化、演艺文化、摄影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的深度融合,让文化彰显旅游的魅力,让文化成为旅游的风向标,推进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民族符号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价值意义,推进民族符号文化的教育发展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要推进民族符号文化的教育进程,另一方面关于民族符号文化的教育也需要合理引导,只有这样,民族符号文化在通过教育方式进行开发利用时,同时也能通过教育得到传承发展,使得教育成为民族符号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路径。结合民族符号的价值和特征,民族符号文化的教育引导与传承需要秉持特色原则、文化原则等多个原则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澜沧县在实施"拉祜文化名县"战略中,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拉祜文化中心"目标,着力打造和弘扬"拉祜文化"品牌,注重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开发相结合,坚持弘扬民族文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六",即:"六保障"、"六举措"、"六促进"。  相似文献   

17.
周雪松  费晓萍 《前沿》2010,(24):154-156
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竞争模式,而在竞争中,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传统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的结合,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地区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建设就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打造传统地域文化的品牌,铸造和提升民族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街巷文化",让每条街巷都变成展示北京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博物馆展厅,让文化"活"起来,让北京成为"博物馆型城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每个城市都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绝美韵味,这些韵味都深藏在曾经亘古的历史记忆中,跳跃在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里。行色匆匆过往的游人,若是不能在旅途中发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已经跟不上社会骤变的节奏,出现文化生态失衡现象。具体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成为逐利者的工具;民族传统体育意义逐渐匮乏;体育成为奢华生活攀比的手段;民族传统体育重物质轻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的"西式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失衡的原因有文化冲突的问题,也有管理者主观选择的问题。要做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适应,可以通过融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原始意义与时代意义,保存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形式,融合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来实现。同时,在发展道路选择上,要让民族传统体育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流动的,从历史看,某一文化事项,很难自始至终都被某个民族所持有。从饮食文化里,更容易看到各民族间、各阶层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涮羊肉成为今天北京著名的地方菜,其隐秘的历史,既让我们看到当代文化研究者所关心的"传统的发明",又让我们看到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当代中华文化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