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情景重温2008年12月11日,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央代表团这样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长期以来,我区始终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00年以来,我区在  相似文献   

2.
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广西人民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5000万壮乡儿女共同庆祝自治区走过五十年风雨历程。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广西五十年的成就,认为广西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大局稳定、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安宁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称赞广西是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富强 《桂海论丛》2011,27(1):96-101
广西之所以堪称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主要是应归功于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脚踏实地地带领全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兄弟省区、兄弟民族的无私、大力的支援;广西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坚定不移的认同。要维护和发展广西"四个模范",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加强宣传教育,推动民族交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广西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議:当此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之际,特向大会和广西各民族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賀。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富有革命斗爭傳統的一个民族。广西僮族自治区的成立,表明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团結合作关系更加巩固和發展了,这是僮族人民和我国各民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党和国家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相似文献   

5.
朱玉福 《前沿》2007,(10):3-6
2007年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即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终确立。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典范,是我国的"模范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是6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昭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6.
覃志鹏  黄荣媚 《前沿》2009,(2):89-91
民族工作事关全局。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推动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模范”自治区,成功的实践昭示,党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绍卫 《当代广西》2012,(12):12-13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壮、汉、瑶、苗等12个世居民族,2011年末全自治区总人口5199万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了这块土地,结成互相依存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自治区成立以来,广西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八桂大地上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辉煌篇章,广西从“神经末梢”变成开放前沿,从贫困落后变成总体小康,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和谐的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我们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诞生地,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全区总面积118万多平方公里,有4200多公里边境线,居住着55个民族,总人口2420多万,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1%。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9.
广西聚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始终是一个关系广西乃至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自治区成立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服从大局,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坚持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巩固国…  相似文献   

10.
贾晔  赵静 《桂海论丛》2011,27(5):108-112
把广西建设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是中央发挥广西"四个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广西战略地位的又一重大举措。广西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广西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等四个方面的示范作用,建设好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09,(19):13-13
新中国建立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区得到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推进,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具有开放、包容、进取品格的我区各族人民,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建设家园,为维护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边境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量耍的贡献,成为我国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11,(13):38-39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我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  相似文献   

13.
王雯 《今日广西》2008,(22):6-11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从1958年成立自治区至今,广西走过了不平凡的50年。蓦然回首,千里壮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0年来,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大好局面的缩影。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现了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10,(7):49-50
2009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中南海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及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领导,自治区政法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明确要求,广西“要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范;要做各民族团结融合的模范;要做社会和谐稳定的模范;要努力把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成为民族地区的模范,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第三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评出,上榜22名"道德模范"及获得提名奖的33人来自我区各地各行业,展现了当代广西人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和道德素质。此外,我区有10名进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327人的候选名单,除上榜"自治区道德模范"的莫振高、杜丽群、陈春林、曹安、谢序忠  相似文献   

16.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对内蒙古来说,在这八个方面工作中,重中之重是做好民族工作。第一,因为我们是边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民族工作始终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第二,因为我们是全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曾经被周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乌兰夫等革命先辈给我们打下了好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保持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而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一千四百万人.他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广西,占全区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四.这个区还有汉、瑶、侗、苗等十一个民族.一九五八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宣告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今年四月,在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前夕,我们曾前往采访.三十年来自治区的变化是巨大的.首先是民族地位的变化.在广西东北部龙胜各族自治县访问时,出身瑶族的戴副县长对我们说:  相似文献   

18.
在广西行政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同志们:广西行政学院个天正式成立了,我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广西行政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文明的结晶。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西的文化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豪华厚实的广西文化舟,高朋满座的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炫目璀璨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三连冠……广西正向文化先进省(区)的行列迈进。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为在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我们特约请国家民委的有关专家撰写《五十年巨变》专文,详细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