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林海 《特区法坛》2007,(4):10-11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不断深入,为已经和将要进行的各项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成为当务之急。一系列事实表明,对各项司法改革最好的诠释应当是践行现代司法理念。那么对于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应该如何正确把握?现行司法制度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差异在哪里?应从哪些方面完善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使之符合现代司法理念?本文将从以上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孙建新 《中国司法》2010,(10):25-29
司法行政系统核心价值理念,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干部职工在长期的改革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司法行政职业特色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共同意识。核心价值理念,是安徽司法行政工作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后,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呈现出从司法规范重建——审判方式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司法改革不仅开启了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也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突出问题是司法改革的全局性缺失问题,具体表现为司法改革缺乏统一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明确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确定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制度的整体现代化;确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是推动司法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走反思性司法改革道路是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路径,其关键是要反思司法改革的方法,尤其要注重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和局部试点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复和正义理念的兴起,促使联合国《关于在刑事事项中采用恢复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则》的出台。科学的理解和把握恢复性司法方案的性质、意义、概念、特征、适用原则和范围,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调解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法在人类社会和司法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方法论能够促使刑事司法改革日益科学化。我国当前刑事司法改革存在实践探索和顶层设计的结合问题、重点难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协调问题、参与改革和方案完善问题以及政策立法和依法改革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构成了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方法论转向需要。而刑事司法改革方法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能够克服这些“贫困化”问题,最终在刑事司法改革中通过方法论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基本手段、基本机制和基本保障措施来达成。  相似文献   

6.
姜涛 《政治与法律》2007,3(5):82-87
恢复性司法论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理论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司法改革导向。作为一种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恢复性司法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实施程序化的刑事和解,以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秩序,并以西方的自由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如果从恢复性司法的政治哲学基础出发进行仔细考量,不难发现恢复性司法与我国司法职能之间的矛盾性,我国在司法改革中并不具备实行恢复性司法的历史前提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敏 《政治与法律》2004,(3):127-132
借鉴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经验,我国应当调整我国的民事司法改革思路,一方面应当以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的保障和实现作为改革的最高理念,健全我国的司法制度;另一方面也应当高度重视ADR的作用,鼓励纠纷当事人使用ADR解决纠纷.为此,我国应当增加ADR的种类,进一步发挥ADR的作用;同时应当正确处理好ADR的鼓励与程序基本权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永华 《特区法坛》2007,(6):1-1,4,5
“二五改革”期间,中央从我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地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将带动我国司法理念、伦理、体制等方面的革新,那么,法官作为重要的司法主体,其应具备哪些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9.
英国民事诉讼改革确立并全方位贯彻接近司法之基本目标,是英国司法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英国之经验,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推进,必须设置统一的司法改革领导机构,促使法院职权向程序管理权的转型,要依托传统诉讼文化构建民事诉讼合作机制,并全面修改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0.
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面对的课题。11年前,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同时明确提出了司法改革的任务,司法改革由此迈开步伐。党的十六大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进一步提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七大又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这表明,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综合转型制约着司法改革的道路选择、进程和成效。我国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通过司法改革的途径推动着我国的司法在理念、功能、目标、政策等方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杨金丹 《法制与社会》2013,(11):162-163
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当前司法改革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和目标指向之一。如何才能提升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就司法公信力生成的基本逻辑和路径而言,需要我们从理念、制度、法官素养、现实载体和民主参与等各个方面综合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13.
汤维建 《中国审判》2014,(11):30-31
司法公开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我国三大诉讼法对此均作了规定。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司法改革,司法公开是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开是司法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杠杆。  相似文献   

14.
张进德 《法治研究》2014,(5):115-122
民事司法领域的接近正义运动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运动兴起于上世纪中后期,旨在让普通民众更加便利和高效地利用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大致包括了加强保障公民诉权、改革法律援助制度、扩张公益诉讼制度、发展ADR机制以及简化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民事诉讼改革置身于世界潮流之中,必会受到接近正义运动的影响。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诸多方面体现了接近正义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司法理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制度的价值方向。现代司法理念是人们在认识司法客观规律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的基本观念,是支配人们在司法过程中的思维和行动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指导,包括司法中立、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民主等。我国的司法管理制度缺乏的就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支撑,存在许多与现代司法理念冲突的地方。因此,必须以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重构我国的司法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司法制度的设计与运作应当以一定的司法理念为指导思想,科学的司法理念的确立是一国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国的司法改革经过十多年探索,终于明确提出司法为民这一指导思想,从而认清了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和法院审判工作的根本宗旨,这符合世界司法改革的一般规律,充分体现了司法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当今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司法为民的实质?司法为民是与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方恢复性司法实践已经出现。尽管在国家法律制度层面来看,我国对恢复性司法基本处于排斥的状态,但是,国内学者对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推进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能够为我国司法制度设计提供支撑;为司法改革导引方向;为正确行使司法权提供保障。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本质特征;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本质要求;现代司法理念的普适性价值是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中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明确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推进司法改革,是对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的更新和发展,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效率。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于司法改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作为指导,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如何推进司法改革,改革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司法观念、司法体制和运行方式,也是一个认识…  相似文献   

20.
姜小川 《法学杂志》2006,27(6):82-84
我国司法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实质性的成效不甚明显。从理论上提出司法改革的基本原则并用以指导司法改革的实践,乃保障司法改革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确立司法改革的基本原则,阐述具体原则的内容、依据等就成为文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