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马克思要经历方法论上的转换,即从科学主义的、教条主义的"说明"马克思模式到实践的解释学的"理解马克思"模式的转换。理解马克思,就是用"实践的解释学"视角和方法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文本,获得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解释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完对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著作,对它既要作认识论研究,又要作解释学研究,解释学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量"和"质",量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范围,质是指此范围内的文本是绝对具有还是相对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著作、马克思本人的全部著作不能绝对地、确定无疑地认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其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本质--意义,这个意义是体现在文本中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它是马克思赋予的,而非读者赋予的,它是固定不变的,并可以被认识.  相似文献   

3.
解释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其基本的问题是读者与文本关系问题。近代解释学把解释学当作一种纯粹的人文学科的方法论,并且认为文本与读者之间是一种认识关系。由此,不少人认为,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大众与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关系也是一种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从哲学解释学观点来看,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不是一种认识,而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解释者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受到其处境、视域的影响。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民生状况制约了大众的视域和处境,同时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解释循环是哲学解释学美学的哲学基石 ,哲学解释学美学只可能是一种本体论学说而不可能是一种方法论学说 ,但这也给哲学解释学美学带来了致命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语言问题不仅存在于语言学领域,也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他们从不同的维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视阈可以了解到:语言不仅仅只是人们利用的工具或手段,它是人的一种活动,一种与人的其他活动编织在一起的活动;人只有在语言中才有了理性、思想、观念,语言是人的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6.
石开斌 《党政论坛》2009,(15):41-4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要成为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和道德共同进步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就需要有全体大众的理解和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解释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要成为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和道德共同进步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5)
成中英先生是中国第三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本体诠释学以中国的传统哲学中的本体和经传为基础,借鉴和吸收西方的学术理论发展起来。而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将古典诠释学、浪漫主义解释学、精神科学与现象学、本体论融会贯通,构筑起哲学诠释学。两人均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本体是两人理论构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两人关于本体的理论,进行比较,寻找出其理论的异同点。这同时也代表了中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异同。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短短七个命题却折射出了西方哲学由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学的转向.《逻辑哲学论》区分了“可说”与“不可说的”的界限,对前者进行逻辑分析,对后者保持沉默.这种基于语言批判的逻辑分析不应该是哲学的全部本质,应该从实践解释学角度重新解读或续写《逻辑哲学论》,即:对“可说的”进行基于实践的解释;对“不可说的”进行跨越解释学间距的基于实践的理解,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过程突破单向度理解的视阈限制.  相似文献   

10.
在监察对象仅限于个人的制度背景下,针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的监察建议实质上延伸了监察权的覆盖范围,承担着从个案查处迈向领域治理的重要功能.通过对监察建议的法律规范和观点学说展开梳理,进而在法解释学工作中澄清其概念构成、适用范围与法律效果.在概念构造上,监察建议属于"对单位监察"而非"对事监察",其发动具有附随性,其主体具有特定性;建议的指向内容须有针对"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平义解释和限缩解释.在适用范围上,现有学说和实务中主张的"问责建议""处理建议""纠正建议""处罚建议"均不符合监察建议的概念构成;内容指向的"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应根据是否属于监察机关专业领域而做不同标准理解.在法律效果上,监察建议相较于处理决定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借鉴相关制度完善异议,提出程序与正当理由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11.
语言翻译问题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翻译不仅与理解密切相关,而且是不同视域的融合过程;由于翻译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这种转换不仅仅是形式结构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世界观的转换,所以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和距离便无法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的不可翻译性是一个"形而上学事实".这一问题可以透视伽达默尔关于理解、语言、存在三者的关系,而正是这一点为他的解释学本体论转向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2.
"理解马克思"的方法论反思:实践解释学的理论特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解释学是实践的、历史的、批判的、总体性的解释学方法.它对于批判各种教条化的理论性的、观念性的、意识形态化的马克思解释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它对于解决理解马克思多样化的解释模式与统一化的解释模式之间的争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实践的解释学对于我们通过多样化的解释模式来寻求"整体性"地理解马克思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而这首先需要对实践解释学的理论特质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王德华 《学理论》2013,(18):35-3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进一步中国化,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摆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影响,它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交织,成为制约中国现代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社会思想因素。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封建专制残余的认识和批判必须超越时代的局限,使思想真正符合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杨彭荔 《理论导刊》2005,(10):93-94
与传统言志载道的诗歌相比,温庭筠的词无疑是对政教文化的背离,对物质生活的肯定,对人性的张扬,在传统社会是一种背叛,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禁锢人性的一种修补,然而与主流文化碰撞也使温庭筠在政治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超越新公共管理--基于政治层面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公共管理运动将官僚制政府的弊端归结为政府组织结构、管理技术以及运行方式 ,试图通过引入私营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来解决这些弊端。但新公共管理的批评者通过理论分析对这种“管理主义”改革方式的黯淡前景做了预测 ,而许多国家的改革经历也证明了此种改革方式的限度。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失效不仅源自其改革措施的缺陷 ,更源自它忽视了官僚制政府弊端的政治表现。以丹哈特和格利夫为代表的后新公共管理学者主张改革应该针对官僚制政府政治层面缺陷进行。这种从政治路向出发的主张将为官僚制政府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都还缺乏对政治问题的思考 ,后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模式对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究竟是科学知识理论还是政治实践策略,这一直是两条理解哲学的理论致思路向。其实,马克思对此早有清晰的说明,哲学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哲学作为“改造世界”的武器,尤其应该保持其革命性原则———党性原则。而现在成为国内理论热点的后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式),恰恰忽略、弱化乃至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实证科学,并指责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论断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重提马克思的“党性”原则,提倡哲学向政治的回归,来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在这方面,俞吾金的“权力解释学”理论尤其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体系完备的思想学说.传统民本思想是一种具有双重价值的文化体系,既蕴含某些合理的思想元素,也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汲取民本宏旨重民的道德取向,超越民本工具理性、道德理性、群体理性的利益规约,倡导现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朱逸 《学理论》2012,(29):38-40
现代解释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这种视角暂且悬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取得的成果,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实地视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本土的传播、生长的进程。其中的回归维度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存在性,尤其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而对话维度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获得当代性,进而建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发展的理论双维,这两种理论维度实际构成了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视域和当代视域,在视域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构境论不是主观论,它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非实体关系场境。在文本学的意义上,它不再以还原解读对象的原初语境为指向,转而承认解读理解本身无法消除的生产性,这使任何理解能只处于历史的相对性之中。由此,我们承认了相对性,认识了我们都拒绝绝对真理,我们才有可能真的遇到真理。  相似文献   

20.
曾良盛 《理论探讨》2006,3(3):110-113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党应当成为聚集、协调各社会主体意愿与利益的中心,这是党赢得执政资格的基本前提;应当成为整合社会的轴心,这是党体现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应当成为形成共识的核心,这是党赢得执政效力的现实关键。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变迁、个人主义倾向凸现和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功能不断增强,使党执政面临严峻挑战。党要化挑战为生机,实现党的领导科学整合化、民本民主化和政治法治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