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颖 《理论探讨》2007,(1):152-155
本文从经典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诠释了领导话语中的天然模糊性;同时,又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领导话语的有意模糊。根据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说话者与听话者的相对关系、话语目的、话语情景等三个变量是领导话语有意模糊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指出领导话语的有意模糊性正是领导艺术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魏凌云 《理论导刊》2023,(11):49-55
现代社会的权力关系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领域,为了揭示出特定主体干预人们理解世界方式的基本过程和作用机理,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分析范型——话语机制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理论与政治哲学交融后的新领域,话语机制分析继承了“不确定思维”的理解方向,同时形成了肯定性的解释判断与批判性的证伪相结合的分析向度,其植根于社会生活实践而非语言规则游戏,特别关注话语运作程序。由此,话语机制分析具有了整体性、交互性、目的性、反思性等特征,使之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福柯的话语控制理论、批判话语分析和深度解释学相区别,成为揭示话语意义研究中常用的分析范型。  相似文献   

3.
亓光 《政治学研究》2020,(1):77-86,M0005
当前,政治话语问题不断显现,政治学研究应该高度关注政治话语分析。随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向碎片化、复杂化、隐性化发展,不仅应该注重分析工具的选择与运用,而且应该认真思考政治话语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弄清它的思想渊源、核心对象、基本属性及其分析路径等基本维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观察,政治话语分析是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为基础,兼顾社会语言学与实践语用学的两个支撑理论,三者之间理论范式和分析模型是相互统一的,共同构成了理解政治话语分析的前提学说。作为政治话语分析的核心对象,其问题域是以不确定性为基础的政治概念的本质存疑性,不确定性的合理性构成了政治话语分析问题域的基本要素,其决定了政治话语分析基本属性及其分析路径的形成。作为一种实践性诠释,政治话语分析指向话语主体运用本质存疑概念而构建的政治话语,其既兼顾分析性的话语阐释又要体现评价性的意义批判。在多元化的政治生活世界及其政治话语关系中,基于不同的话语环境而形成的内在要素排列组合选择构成了政治话语分析的分析路径,而政治性分析路径、类型化分析路径以及论证性分析路径已经成为具体分析情境下被广泛利用的基本典范。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提炼的理论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意蕴和价值表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从宣传话语视角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思想阐释和理论加工,有针对性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话语体系,进一步提升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和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涵盖国家、社会、公民三大层面,内容全面、意蕴深厚、指向明确、逻辑清晰,体现了语义的丰富性、修辞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5,(3):79-83
在公法学或者是行政法学视野中,国家行为在学术话语中仅仅会出现在讨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时。而在其他情况下,大家使用国家行为这个概念时,一般不会在法解释学术语框架中对其进行阐述,而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而使用。在现阶段的域内实践中,国家行为具有行政不可诉性。对国家行为的理论完善应该从对国家行为侵权的认定开始,从国家行为与侵权的因果关系和国家侵权行为的阻却事由出发,将国家行为侵权理论与现有公法理论完成对接。且对国家行为侵权的规制可以从诉讼规制、检察院监督、人大监督等多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历史方位既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又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坐标。百年来,通过现实方位、路径方位和目标方位三重维度,中国共产党阐释历史方位的理论内涵并进行话语建构以明确主要矛盾、革命方式和复兴方向。现实方位的话语建构通过“矛盾”话语的主体转换加以诠释,路径方位的话语建构通过“革命”话语的阶段变化加以明晰,目标方位的话语建构通过“复兴”话语的内涵演进加以阐明。对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话语建构,是研判基本国情、丰富政治话语和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热点话题,但也受到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思潮的影响,出现不同话语的解释学。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专论和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等重要战略决策为引导,通过引介和改造"历史语境"方法、"话语理论",构建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重要体现的历史语境,在治国理政途径形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话语阐释逻辑。这是与西方协商民主相区别的关键,也是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辉煌业绩,但相应的话语体系却没有跟上,经济优势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核心创造力。具体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话语。我们现在谈到的很多概念都是西方世界先讲过的,然后我们拿过来使用,所以话语体系也不能脱离西方世界。第二是理论。我们现在分析社会发展的很多理论也是源出西方,西方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因而理论上也是受约束的。第三是教材。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金里卡研究了公民品德、工具性品德、公民共和主义、公民品德的苗床以及世界主义的公民资格等理论,是对新近流行的公民资格理论发展概况做了一个述评。金里卡指出公民资格理论的新发展表明政治哲学关注的焦点从正义转移到了公民资格,他说这种话语转移是政治哲学自身话语困境的一种论证转移。他认为公民资格的新语言不过是对社会制度正义问题上的争论的一种掩饰,这恐怕是新瓶装旧酒的策略。其实,公民资格理论的复兴还是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的,本文对金里卡的观点做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公民资格理论复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琳  孙进 《理论导刊》2024,(1):4-10
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是围绕坚定历史自信核心概念构建的旨在传播这一思想理论的言语符号。从内在要素来看,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主要从话语语境适配、话语主体筛选、话语受众扩充、话语内容设计、话语方式选择铺展开来。从基本功能来看,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指向以话语描述功能凝聚坚定历史自信共识、以话语批判功能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雾、以话语辩护功能塑造自信大党大国形象。从发展方向来看,要坚持话语中国化方向以推动话语自主、坚持话语科学化方向以完善话语体系、坚持话语大众化方向以提升话语认同、坚持话语国际化方向以实现话语赋权。  相似文献   

11.
基本概念既是历史的载体,又是理论建构和话语建构的基础。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一系列基本概念生成、演变乃至被替代的历史。"新民主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的典型。"新民主主义"概念的历史与实践彰显了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的核心地位。从学术史来看,"新民主主义"概念自《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率先发表和系统阐述后便受到热烈讨论并广泛传播。现有研究成果部分涉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考察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知识基础,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新的研究方法如概念史方法的引入便是突破研究困境的契机。深化"新民主主义"概念史研究既需要方法上的创新与自觉,如综合运用并严格遵守概念史与话语分析规则;也需要在研究内容上有所深入,如注重"新民主主义"概念的意义转换、建构功能和文化史取径。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讯问离不开警察的问语控制。基于聂丹的"话语过程控制论",构建"讯问话语过程控制分析模型",分析侦查讯问问语过程控制的种类与语言实现方式,对先发控制与后发控制、顺向控制与反向控制在讯问语料中的使用特点进行控制研究。讯问的过程就是先发控制与后发控制、反向控制与顺向控制交织并存的动态过程。讯问话语的过程控制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法律语言学的适用范畴,体现了语言学理论对解决警务实际问题的指导性,可为警察在讯问实践中实施问语过程控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王菲 《学理论》2010,(23):288-290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背景是以认知心理学为核心的认知科学,它的诞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一种全新的方法。通过分别阐述范畴化、隐喻、象似、意象图式等几大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给对外汉语教学的有益启示,指出该理论为对外汉语教学划分“共知范畴”、预测难点和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创始人,但他们无疑是意识形态现代话语的开创者。虽然恩格斯晚年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出现了变化,但他们基本上是将意识形态作为观念来展开他们的话语的。在他们之后,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谱系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谱系,没有人超越这种研究范式。直到阿尔都塞,他经由葛兰西实现了意识形态研究范式的转变,即将意识形态的理解由人的思想观念转向了社会结构和实践结构等物质性的存在。本文虽然不赞同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作为物质性存在的思想,但认为这种研究范式暴露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两个框架性问题,同时,在意识形态的研究域及其微观运行机制方面也超越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正在经历新的政治实践,需要构建政治学话语来总结新经验、供给新知识、产生新理论、推动新实践。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方政治学在带来新概念、新话语、新方法、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同时,也给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出了仍需反思和解决的本土化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构建话语体系是推动中国政治学本土化和科学化的需要。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并不意味着拒斥西方政治学话语,而是要立足中国的治国理政、改革开放、民族国家建构和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政治实践,着力增强中国政治学自身的概念传播力、知识创造力、理论创新力和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为破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内在机理,需要重点从核心话语与话语框架两个维度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分析美国涉华舆论的话语建构机制。核心话语是话语的中心思想与主题凝练,具备符号化的特征,会成为一种所指卷入话语权力的运作。作为话语在思想层面的“内容建构”,核心话语作用的发挥需要话语框架提供底层诠释体系与合法化机制。根据美国涉华舆论议题,可以提炼出四种核心话语: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及黄祸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美国意识形态图谱,可以解析出三种话语框架:自由主义话语框架、保守主义话语框架以及进步主义话语框架。尽管三种话语框架背后的价值逻辑存在差异,但共同构造出一个意识形态方阵,将中国“他者”化,为“污名化”中国提供认知框架与价值支撑,并为美国及其利益相关者建构集体认同。中国要与之进行有效的话语竞争,需警惕“话语陷阱”,一方面基于国际社会认可的话语框架提炼出中国的核心话语,另一方面也要基于更丰富的价值模型为国际社会贡献更多元的话语框架,推动国际话语权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7.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需要从本体、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话语权实现路径进行辨析和探讨。从本体维度要明确核心价值观具有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逻辑,把握好宣传话语即时性与理论话语流变性之间的张力。从价值维度要讲清楚"国家、社会、公民"价值要求的三个层次,用"中马西"的综合型价值导向进行话语的统摄和引领。从实践维度要重视话语语境、话语参与者和话语媒介三大因素,设法让核心价值观的应然语境与实然语境对接,让话语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参与者,并运用现代媒体将话语的能指和所指顺利缝合。  相似文献   

18.
话语群理论是在传统的乡村研究理论遇到一系列难题之后应运而生的,是对我国乡村研究中的长期模式,即关于乡村社会"传统—现代"的二元分割结构认知模式的突破,也是基于西方语言学方法遇到自身困惑,即语境建构出现泛滥趋势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何理 《理论导刊》2012,(5):43-4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以人民大众为主要话语对象,以实践需要和大众需求为导向,以贴近生活的话语内容为核心,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为辅助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从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情感、分析框架等五个维度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言翻译问题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翻译不仅与理解密切相关,而且是不同视域的融合过程;由于翻译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这种转换不仅仅是形式结构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世界观的转换,所以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和距离便无法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的不可翻译性是一个"形而上学事实".这一问题可以透视伽达默尔关于理解、语言、存在三者的关系,而正是这一点为他的解释学本体论转向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