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今年印度大选期间,瓦杰帕伊总理正式提出“第二次绿色革命”口号,并表示新政府将着手推行这一农业发展战略。上世纪60年代末,印度开始发动以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这个“第二次绿色革命”就是相对于上一次绿色革命而言的。绿色革命基本解决了印度的吃饭问题,但并未解决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整体贫困问题。 印度之所以提出“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是为解决绿色革命以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难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极其丰富,而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根据这种资源禀赋特征,印度选择了以“绿色革命”和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但迄今为止,印度的农业现代化还是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本文拟就对印度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现状和特点及其原因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绿色革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集中表现在:1.使商品粮实现基本自给;2.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有力的冲击。这种以现代投入为先导的农业生产力发展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冲击,在旁遮普、哈里亚纳和北方邦西部地区最为强烈,而同时也波及到其他邦的许多地区或村庄,尽管他们还象是分散在“传统海洋”中的岛礁,但其幅射效应日益增加,形成了众多的“绿色革命冲击”的爆发点。本文拟就古吉拉特邦的两个典型调查对“绿色革命冲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印度独立以后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村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六十年代后期,“绿色革命”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角是些什么样的人物,这又引起印度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印度学者阿索卡·鲁德拉曾从事了一项在绿色革命取得显著成果的旁遮普邦“寻找资本主义农场主”的研究计划。他事先列出了资本主义农场主应具有的属性,然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去查找该地区的农民是否真具备这些属性。调查结束,他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农场主在旁遮普邦并不存在。他的看法在印度国内外学术  相似文献   

5.
印度根据自己的农业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以两次"绿色革命"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技术型农业现代化之路,印度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拟从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先后发生在印度大地上的农业大变革,揭示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6.
原文作者曾于1970年1月-2月(约1个月)、1974年3月(约两周)、1977年10月-1978年1月底(约三个月)对菲律宾吕宋岛中部地区新怡诗夏省基穆巴镇的圣·安多雷苏村作了三次实地调查,剖析菲律宾“绿色革命”对农民的影响。第一、二次的调查报告为:《吕宋岛中部地区的庄园—新怡诗夏省圣·安多雷苏村的典型调查》(见《亚洲经济》第十三卷第9、11号,即1972年9月号、11月号)、《吕宋岛中部地区的一个庄园村社》(亚洲经济研究所,1974年版)、《菲律宾军事戒严令下的土地改革对农民、农村社会的影响》(《亚洲经济》,第15卷第10号,即1974年10月号)。第三次的调查报告即本文,这份调查报告书主要涉及菲律宾“绿色革命”对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的影响,对农民具有什么意义? “绿色革命”的主要受益者是谁?从这份调查报告书可以看出,“绿色革命”对促进菲律宾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及其对菲律宾农村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农业计划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首次海外农业援助项目,旨在通过培育高产农作物品种以促进墨西哥粮食增产.该计划的提出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地缘政治及墨西哥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有关,体现了基金会“科学慈善”的理念,实质是推广美国商业化农业,兼具利他性和利己性的特点.计划的成功使墨西哥被视为“绿色革命”的发源地,为基金会、美国政府及其他国际组织出台类似的援助计划提供了范例,对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印度农业合作化及对其农业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以来,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印度政府实行了以农业合作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战略”。独立至今的60多年中,印度农业合作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促进印度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五年前我们曾对印度经济的前景进行了乐观预测,不出所料,八十年代下半期印度超额完成了“七五”计划指标。激动人心的迈向“千福年”的九十年代来临了,印度经济前景如何?我们仍不悲观:九十年代,印度经济仍将稳定持续增长,也有可能出现印度经济的繁荣! 一印度经济经过40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摆脱了“贫穷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正向“成熟阶段”前进。 (一)农业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印度农业经过“土地改革”和“绿色革命”,在七十年代末,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1985年商品储备粮高达2,800万吨。1987—88年度,印度遭遇百年未有的特大干旱,但未出现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印度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决定整个经济发展的进程和速度。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50—51年度为58.91%,1960—61年度下降到53.57%,1970—71年度继续下降为46.56%,1980—81年度占39.32%,1986—87年度占36%左右。虽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历届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尤其1966年开展绿色革命以后,一些重要农作物的产量有  相似文献   

11.
三、主要问题和前景七十年代以来印度农村发展计划从政治上讲,基本上实现了统治阶级分化农村贫苦民众从而稳定在农村的统治的目的,从经济上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离“消除贫困”的目标还相当的远。关于印度村发展计划的评价,在印度国内亦有多种见解,即以农村综合发展计划而言,就有四大研究机构对其进行研究评论,这些机构有: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计划评价组织,印度储备银行,印度国家银行和财政管理研究所,此外,在邦级一还有许多研究价机构。诚如我国一些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印度国内外的研究者都没有否定农村发展计划及其措施,上述机构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印度独立四十年(1947—1987)。四十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印度坚持“自主、自立、自力”原则,在建设“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在国内主要搞了“混合经济”、“计划经济”、“土地革命”(后来进行“绿色革命”)三件大事。与此同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以辅助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本国“三自”能力。今天印度终于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上的机器设备绝大部份能自己制造,农业上粮食自给有余,科学技术榜首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支仅次于美、苏的庞大的科技队伍,印度在国际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贷的发展是印度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五年计划中,印度政府都重视农业投资,除“一五”计划外,直到“七五”计划,农业费用一般占计划总费用的20%到25%左右。但是,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51年度到1985—86年度平均占46.87%,1986—87年度仍占36.9%。可见,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印度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农业的计划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印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村信贷。一、农村信贷的来源和类型独立初,印度农村信贷主要由私人高利贷者所控制。1949年1月印度储备银行收归国有后,积极从事农村信贷发展工作,1951年8月成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对农村信贷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粮食问题 ,独立后印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然而成效不大。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起 ,印度注意农业科技进步 :培育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扩大灌溉面积 ,改进灌溉技术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提高了粮食产量 ,解决了吃饭问题 ;促进了乡村工业发展 ,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扩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刺激了工业外贸发展 ,加大了经济发展潜力等。然而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了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加剧了农村两极分化 ,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 ;产生了环境与卫生问题 ,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等。这为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越南是农业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6年,越共召开“六大”,开始提出革新开放政策,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给予农民长期使用土地的权利,激发其生产积极性,同时转换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多种经济作物,使农业得到较快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不仅成功地解决了人民吃饭问题.而且由一个大米“进口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国”。但是,随着革新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越南农业生产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粮食价格下跌,农民利益受损;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短缺…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新村运动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发起以来,经历了基础建设阶段、扩散阶段、充实与提高阶段、转变为国民运动阶段、自我发展阶段等发展阶段。新村运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精神伦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促进了韩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当前,吉林省的农业发展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不足、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不完善、农村教育落后等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值得吉林省吸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据此,如何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国务院的意见,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摆在职业学校面前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印度农村信贷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主要投入物之一。从“一五”开始,印度政府为了加速农村发展,“消灭贫困,实现社会公正”,在继续增加农业计划投资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村信贷的政策,不断扩大农村信贷机构和增加信贷额,并在实施过程中制定措施,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印度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里,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及在人民生活里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历史问题及科技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印度农业生产发展中还有着许多不同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发展的特征,诸如农作物品种繁多,农业发展对气候的依赖程度高,小农经济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率水平低下,农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这些特征不仅曾经在印度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给印度经济的发展历程以重要影响,而且仍将对印度未来的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深刻影响。因此,研究印度农业生产发展的特征,不仅对研究印度农业本身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整个印度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本文仅就印度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若干特征作一初步探索,以为深入研究有关印度农业乃至印度经济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20.
印度对农业的扶持性政策以及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性措施,极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不但保证了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供应,并且带动了食品加工和其他相关产业,对整个经济产生了积极冰深远的影啊。对十深受“二农”问题困扰的中国来说,印度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