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志峰 《党史文苑》2005,(12):42-45
林彪对作战之术颇有研究,精于打仗.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林彪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仅次于朱德、彭德怀,位居第三.十大元帅的平均年龄是57岁,林彪年龄最小,只有49岁,毛泽东称林彪为"少帅".这是党和国家对林彪的战术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林彪做出的军事业绩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2.
林彪、江青两个班底的形成 林彪自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被增选为党中央副主席后,一直分管军队方面的工作,很少过问地方上的事.但林彪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后,在中央内部发生意见分歧、特别是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发生意见分歧时,坚决支持毛泽东,加上林彪在过去长期战争中立过战功,总的来说也与毛泽东配合较好,因此得到毛泽东的赏识.  相似文献   

3.
张晖 《党史博览》2013,(9):40-45
从1958年5月到1968年3月,军内"地震"频仍,被批评、批判、降职、撤职乃至批斗的军队高级领导人一批又一批,军内连年"异动","震级"之高、"震动"之烈,令人目瞪口呆。林彪以军队为"领地","突出政治"、个人崇拜、打击异己,三箭齐发,成为中国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从1958年到1968年,林彪在短短的十年间,担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此时的林彪,在党政军内均任要职,在中共中央领导层内排名第六(1958年5月),在军内上升为仅次  相似文献   

4.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兴奋的林彪邀请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林彪与粟裕同岁,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最能指挥打仗的人。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一直默默无闻,而林彪在井冈山仅仅用了两年,就由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22岁升任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成为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的“战神”。到1955年授军衔时,48岁的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林彪是如何在井冈山崛起的呢?  相似文献   

5.
战场之上,他们挥洒自如,用兵如神,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家;谈判桌前,他们把握分寸,据理力争,亦是唇枪舌剑的谈判大师。他们就是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相似文献   

6.
王勇  王鹏 《党史文汇》2000,(11):27-29
在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与林彪共事最多的,除了罗荣桓外,就是聂荣臻。从红军时期到抗战初期,两人多次在一起搭档。长期的共事与交往,使聂荣臻对林彪有着较深的了解。他努力配合林彪工作,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却从不妥协,勇于坚持自己的立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本色。今年是聂帅诞辰100周年,回顾这段历史,对后人是不乏启迪的。原则分歧聂荣臻与林彪第一次搭档,是在红一军团成立后,林彪任军团长,他任政治委员。但二人的相识是很早的。在回忆录中,聂荣臻这样记述他与林彪最初相识的情形:“我在黄埔军校就认识林彪。北伐到武汉,林彪由黄埔…  相似文献   

7.
1955年9月17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命令:林彪担任国防部长,罗瑞卿担任总参谋长;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罗瑞卿为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  相似文献   

8.
林彪利用毛泽东的信任形成自己的集团林彪原本是毛泽东的战友。自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来,他一直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立过很多战功。虽然他们之间也不是没有分歧,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关系还是好的,毛泽东对林彪是比较信任的。建国后,毛泽东与林彪也有分歧,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林彪身体不好,虽然也担任重要职务和工作,但休养的时间较长,自然管事不多。尽管如此,毛泽东对林彪还是十分信任。在1958年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这表明了毛泽东对林彪的器重。后来,中国共产党内发生的两次较大的意见分歧,使毛泽东更加深了对林…  相似文献   

9.
周希汉,1913年生于湖北麻城,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入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首任军长、滇南卫戍司令、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文革”期间,海军受到林彪、“四人帮”集团的严重破坏,而处在海军副司令岗位上的周希汉不可避免地经受了“触及灵魂”进而“触及皮肉”的劫难。  相似文献   

10.
正"文革"结束已经41年。研究"文革"的文章多如牛毛,但是笔者还没有看到研究"第三里程碑"的文章。"第三里程碑"的提出与取消反映了毛泽东对"文革"的认识,应是研究毛泽东晚年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做初步的梳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得到读者与方家的指正。林彪首先提出"崭新的阶段"及对"时代"的定义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林彪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11.
正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175名高级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1月和1958年7月,又有聂鹤亭、贺诚等两人先后被授予中将军衔。177名开国中将可以说是开国将军中的中坚力量,对于他们的排序,在不同的出版物及一些网络媒体上,却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本文结合近年来披露的新史料,着力探究几种经常见到的开国中将排序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李意根 《党史纵览》2008,(10):53-56
谭政(1906-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我军第二任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因其在我军政治工作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被授予大将军衔。谭政一生历经坎坷.1960年因受林彪等人的迫害被打倒,“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被关了将近9年。1975年被释放后.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虽然是艰难曲折的,但却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针锋相对地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的英雄将永远铭记在各族人民的心中。这里撷取其中的一组作以简介。张志新:女。1930年生于天津市。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开始时为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化处干事。1968年12月以后,她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多次阐明自己对当时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认为林彪的“顶峰论”是错误的;指出“江青历史上到底是干什么的?审…  相似文献   

14.
林彪在我党历史上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一生跌宕诡奇,曲折多变。他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由见习排长迁升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团长,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名战将。1932年他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时年仅26岁。此后他参加指挥了红军反“围剿”战斗、平型关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和解放海南岛战役。1955年毛泽东为十大元帅授衔时,林彪排名第三位,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文革”中,毛泽东又将他定为接班人。然而,就是这个林彪,在长征途中曾妄图撤换毛泽东的领导权,公开与毛泽东决裂。  相似文献   

15.
正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同日,国务院举行将官授衔典礼,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  相似文献   

16.
林彪自1958年以后,就拼命吹嘘他“一贯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荣历史”,特别鼓吹的是1929年闽西斗争时期直到古田会议,他“都是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而攻击朱德、陈毅是“错误路线的代表”。闽西斗争时期林彪的确是“拥毛反朱”的。但林彪为什么“拥毛反朱”?这得从当时的朱毛分歧说起。 朱毛分歧的由来”  相似文献   

17.
江涛 《湘潮》2009,(10)
1955年初,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提出授予中央军委委员元帅军衔。这一意见得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政治局的支持。党的中央军委是1954年9月成立的,主席是毛泽东,不设副主席,委员有朱德、彭德怀、林彪、  相似文献   

18.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首批有175人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各授1人,分别是聂鹤亭和贺诚。这样,共计有177人被授予中将军衔。这177位中将是开国将军中的中坚。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占据军事要津,威震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19.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兴奋的林彪邀请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  相似文献   

20.
吕芳文 《湘潮》2006,(12):1-1
罗荣桓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多次与林彪发生分歧和斗争。特别是林彪就任国防部长后,罗荣桓在“大办民兵师”、免去谭政职务、学用毛泽东著作等诸问题上同林彪发生严重分歧,被林彪诬蔑为“反党”。1959年,新的军委组成后,罗荣桓分管民兵建设,担任工作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