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神分析无意识领域因为它的无意识性,是不可能在任何直观的意义上得到有效的论证的,弗洛伊德因此没有完成、事实上也不可能完成对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论证";在弗洛伊德的体系中,作为理论主题的无意识观念和作为分析的实践主题的无意识观念是相互分离的,对后者的讨论不能作为对前者的"论证"被接受.  相似文献   

2.
殷霞 《法制与社会》2010,(35):299-300
弗洛伊德同马克思一起被评为千年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把精神分析变成了一种分析人的心理与人格健康的科学方法。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心理结构理论上的,人格协调和心理健康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认为通过讨论他的人格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做到人格的协调与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分析心理学在许多方面方都受到了实在论的困扰,而解释学的方法却克服了这个困难。如荣格虽不是一个实在论者,但他仍不能超越他那个时代世界观的影响,认为自己理论的主要概念是不依赖人类解释过程的实体。因此,分析心理学一直未能摆脱实在论本身的问题,而这些又恰恰制约了分析心理学临床应用。解释学从分析心理学获得启发,如果分析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的若干要素的相融合,将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性别、神话和欲望的实质。同时通过对深度心理学的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大幅度地推进我们关于人的成长和人类解释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心理创伤一般指由天灾人祸所引发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事件可导致心理创伤的发生.心理创伤可以影响整个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弗洛伊德对创伤的理解包含三个成分,童年早期经历的事件的记忆,青春期后经历的事件的记忆及后期经历事件触发的对早年事件的记忆.弗洛伊德不关注创伤事件本身,而是强调创伤性记忆,他对创伤概念的理解来源于严格的线性、时序性的模型.荣格发展了一个从心理分离到形成不同情结的多元模型.荣格最初认为人格是分离的,后来他发现心理创伤是有情结的,它只是许多心理情结中的一种,而情结不仅有分离性,它也有聚合性.弗洛伊德强调人格是纵向分离,而荣格则强调人格是横向分离,横向分离形成情结.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的内陆地区与濒海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因此,所创造的神话在内容上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主要反映在天地结构的观念、世界图式的构拟、日月星辰的运行和理想国的景观特征上。内陆型神话中的天地结构是天圆地方、四极撑拄的盖天式结构,而濒海型神话中想象的天地则是乘气而立、载水而行的浑天式结构。内陆民族想象的日月运行是出于山而入于山的单日型神话,而濒海民族的日月神话则是出于汤谷、息于虞渊的多日型神话。内陆民族想象中的理想国带有明显的山区或平原的景观特点,而濒海神话中的理想国则往往是洲岛型环境。内陆型神话对理想国的描述,同时意味着对宇宙中心的确定与想象,这个中心可以是地理中心,也可以是宗教与政治中心;而濒海型神话中的理想国,则更多的是对六合之外的探究与幻想。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同时还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史学、文艺和哲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与哥白尼、达尔文齐名,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甚至说他是世界上四大心理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由于激情犯没有畸形心理需要,他们是在激情状态下实施的暂时丧失理智的行为,其犯罪动机存在无意识性,他们往往是没有犯罪前科的偶犯,本来不想对他人予以加害,而是被害人的过错导致了激情犯罪的产生。激情犯罪的行为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和造成的后果懊悔和内疚。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从1800年起经过了七十年)”步入文化界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新的流派层出不穷,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心理学本身的领域,它波及到了人类学,语言学,生理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精神分析学派犹如异军突起,从一开始的一支“叛军”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进而变成了一种“心理学的体系和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作为这一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弗洛伊德的名字也随着“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这一术语的产生而蜚声文化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弗洛伊德主义在心理学界并不十分受到推崇景仰,其影响倒是在文学  相似文献   

9.
孔起英 《金陵法律评论》2003,42(1):95-100,120
对儿童的日常审美与艺术活动的研究发现,儿童存在着一种具有吸收性的张力结构--先在审美图式。它是由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意识经验三者通过自组织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和谐的统一体,为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活动起着动力和选择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先在审美图式更显示出其原始性和开放性,其动力功能与更为强烈些,因而儿童发生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可能性也超过成人。  相似文献   

10.
性曾因爱情而获得意义,但现代人不相信爱情,在金钱和权力所异化的现实面前,性在制造美感又破坏美感。但在劳伦斯看来,性本身就是价值,是对抗病态的现代文明的唯一健康力量。为着探索这一本质,劳伦斯付诸了全部心血,先写出《儿子与情人》,继而写出《两姊妹》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终于打捞出欲海沉没中的诗性和抒情性。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明精神分析学说由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其内容主要包括文明观、宗教观、道德观、艺术观、妇女观等。弗洛伊德运用本能,尤其是运用性本能分析,解释有关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但他试图探求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决定原因、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内隐无意识加工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隐认知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性课题之一,本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对内隐认知在幼儿言语习得,问题解决中的直觉顿悟,决策及学习迁移等方面的体现加以解析,进而从理论上探讨了内隐无意识加工在直觉思维培养,隐性课程设计以及学绩测评等与教学相关方面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我国先秦文学中运用语言、神话较多的文本之一。神话思维成为《庄子》的一种文本体现,同时语言的特殊含义在《庄子》的神话思维下得到充分的发挥。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庄子》文章的神秘艺术气息,与其思想境界共同构成了《庄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当“新阶层”概念最初提出时,笔者与诸多同行大概都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律师与民营富商共同作为新阶层的代表光鲜地亮相于媒体的场景,实在地提示我们:新阶层已成为中国律师新的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阅读波利·扬·艾森卓的《性别与欲望——不受诅咒的潘多拉》之后,对女性疯狂的减肥和整容行为背后有一定的理解,于是利用波利·扬·艾森卓博士的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欲望的对象、潘多拉神话的作用和建立心理空间,走出潘多拉神话,走向超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英国剧作家帕姆·杰姆斯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了传记体戏剧《克里斯蒂娜女王》。该剧解构了自由浪漫的瑞典女王形象,并以流动的性属身份取代历史名人传记中的本质主义女性观。本文试图将女性主义和文学事件进行结合,探讨《克里斯蒂娜女王》如何借助修正的写作策略改写女性神话,推动文学事件的传承和发展,消解女性文学创作缺乏原创性与独特性的偏见。女王克里斯蒂娜一度被视作骁勇善战、天资过人的传奇人物,却在通往母亲身份的入口处踱步徘徊,揭示出惧母症是导致女性在家庭与职业之间摇摆的心理诱因,呼吁传统性别分工的价值重估与角色再议。  相似文献   

17.
汪太贤 《现代法学》2004,26(6):16-25
自然法发源于古希腊,脱胎于从神话的没落到理性知识诞生的演进过程。在神话时代,以正义为内容的超验法理念孕育而成。神话衰落之时,自然主义者将自然与事物的“质料”或“本原”等同起来,宣称万物都有一个非神的本原和遵循一个普遍的规律,以此提出自然法和人定法概念,得出人定法由自然法派生的论断。正当自然主义者以人定法具有自然法的正义秉性为据大力捍卫城邦法律之时,悲剧作家则发现了人定法与自然法的冲突,从而第一次赋予自然法以道德的内涵。其后的智者学派则以人的自然本性为据,重新定义了自然法,使自然法由宇宙的普遍法则演变成人类的固有法则,并从怀疑主义的立场将自然法与人定法对立起来,引申出一系列人类法律的价值和特有法则,标志着自然法概念的正式生成。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以色列的一起意图行窃 ,却因将装有定时炸弹的背包带离闹市而无意中避免了一场足以引起严重损害后果的“炸弹盗窃案” ,充分展现了“原因论”与“行为论”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正当性辩护理由解释理论的冲突。在本案中 ,基于对这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以及公众对于此类行为认识的考察 ,行为论无疑更具说服力———无意识实施的正当行为理应成立辩护理由 ,也就是说应将类似情况作为未遂犯罪 ,相应减轻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怀特《沃斯》与净化心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特里克·怀特的《沃斯》名为探险小说,实为一部追求超越、追求净化的人类灵魂探索史,一部再现寻求这一古老母题的现代神话。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里面众多的原型意象构筑了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义隽永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早期教育领域充斥着许多神话,如早期经验决定论、刺激丰富的神话、右脑开发、识字增智等等.至于许多科学素养差或别有用心的人传播和制造的各种神话,已经成为社会公害.特别是当这些神话打着科学的幌子出现时,更加容易误导社会大众,成为伪科学的主要来源.它不仅严重危害婴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为婴幼儿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绝不存在什么早期教育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