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孙云宽 《求索》2013,(11):150-152
叔本华认为悲悼剧是戏剧的高级发展阶段,悲悼剧高于古希腊悲剧。本雅明认同叔本华的观点,但认为罗森茨威格的表述更接近悲悼剧这种戏剧新范式的本质:戏剧主角由传统英雄变为沉默者、怀疑者、反思者,戏剧的美感由崇高变为滑稽,戏剧的结局由调和变为救赎。  相似文献   

2.
鲁玉菱 《青年论坛》2002,(1):108-109
“循环回归”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它在奥尼尔的不少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在其悲剧《悲悼》中尤其如此。在题材的选择上 ,奥尼尔采用了《奥瑞斯忒亚》的神话模式 ,体现了西方文学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 ;孟南家族相似的“面具式脸孔”和相似的悲剧命运 ,是“循环回归”理论在人物设置方面的又一运用 ;从戏剧结构看 ,《悲悼》三部曲是一个圆形的回归结构 ;而“循环回归”思想在“返朴归真”层面上又化为《悲悼》中的“幸福之岛”。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罗马文化史系孕育着西方文明思想的源头,而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则是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根基载体,通过古希腊神话传说来探讨当时的社会秩序同人们悲剧命运的联系,对于了解和进一步探索古希腊时期的悲剧精神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吴童 《求索》2010,(7):184-186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民族,因而也缺乏纯正的悲剧传统。然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太古神话中,悲剧性神话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与古希腊神话一样,中国同样不乏悲剧传统和悲剧精神,反抗神祗的悲剧就是中希神话注重表现的一个共同内容。本文考辨了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悲剧特征及其底蕴,分析了两者不同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特征。研究认为,中希悲剧神话分别代表了西方的海上诸文明的聚合形式和东方的内陆诸文明聚合形式,这两种聚合的作用表现出的重伦理与重哲理之别,必定消解古希腊式悲剧在汉语世界出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尼采将古希腊悲剧视作酒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艺术品.阿波罗梦幻般的祥和、光辉的世界与狄奥尼索斯狂乱、迷醉的世界在古希腊悲剧中得到完美结合.生命短暂易逝、现实残暴凶险,无论对初识世界的古希腊人,还是对惶惑不安的现代人而言,艺术都是人们转化恐惧、寻求安慰的重要媒介.艺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激发了被简化了的世界的表象.凡是在生活中饱尝艰辛的人,都需要这个表象,这便是艺术的慰藉功能.作为超经典的世界文学,无疑更具备这种慰藉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曹禺     
《长江论坛》2012,(3):97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1929,曹禺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  相似文献   

7.
刘建欣  刘晓博 《前沿》2007,(4):231-233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 1888-1953)的戏剧创作不仅在美国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曾阅读过许多关于希腊神话与希腊悲剧的著作,对希腊悲剧有着深厚的兴趣。在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中,他不仅继承了传统古希腊悲剧的思想、精神、表现手法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对他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立了独立的悲剧风格。本文以奥尼尔三部著名作品《毛猿》、《琼斯皇》、《榆树下的欲望》为例,探讨了奥尼尔悲剧创作对古希腊悲剧的借鉴与革新这一问题,旨在揭示并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奥尼尔独特的戏剧风格。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分别产生在两个十分相似又同样伟大的时代 ,它们在精神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文艺复兴后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古典悲剧的精神逐渐走向了衰亡。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学作品里悲剧代表人物的悲剧性实质根源于秩序观:悲剧的冲突可以看作要么是人与社会道德秩序的冲突,要么是人同自我关系(个人情感秩序)的冲突,要么是人同自然规律秩序的冲突。悲剧美的产生归根结底也是由于读者对悲剧人物个体行为不合社会或自然秩序观而产生悲剧性命运的强烈同情和共鸣。  相似文献   

10.
谭舯 《统一论坛》2013,(3):66-68
戏曲是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专称,它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但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没有流传和延续下来,唯有中国戏曲屡演不衰,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呈现出极其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戏曲文化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从多个层次和侧面映照出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悲剧作为一种崇高的美,是西方古代的一个主要美学范畴,“悲剧一词在西方文化语用中包含三层意思:一、作为一个戏剧种类;二、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性;三、对悲剧性进行文化观念把握的悲剧意识。”在西方,尤其是在西方文化发源地古希腊、古罗马,由于作为戏剧类型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壮剧:灿烂的民族艺术之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南部、中部,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和广南、海南省临高县、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一带,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富有民族色彩,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壮剧主要分为南、北两路(另亦包括壮族师公、壮族未伦),因此有“南路壮剧”和“北路壮剧”之称。南路壮剧以“平板”为基调,曲势高亢、粗犷、雄劲,类近板腔的联体曲牌,源于靖西、德保等县。北路壮剧以“正调”为基调,委婉轻柔,抒情如歌,富于魅力,为单腔曲牌,源于田林、西林、隆林等县。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实…  相似文献   

13.
作为研究莎士比亚的著名学者,林同济教授一生情系莎学,他的译作《丹麦王子哈姆雷的悲剧》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从译作的文学性来看,林教授做到了形神兼备移译莎剧,形式上以诗体译诗,努力还原其诗剧的原貌,体现了"形似";语言上则基本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尽可能移译原剧独到语言,再现原剧之神韵,力求"神似"。同时,努力兼顾原剧的戏剧表演性特征,译文雅俗共赏,台词力求上口,力求可供演出之用。总体上,他的译作体现了译者追求文学性与戏剧表演性兼顾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徐常宾  徐樱月 《前沿》2012,(10):147-148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的泰斗亚里士多德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中的扛鼎之作。本文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本质进行了哲学思考,指出身份焦虑的本质是对于人性的思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正确认识焦虑,别让焦虑主导了自己。  相似文献   

15.
鸣凤、四凤是巴金、曹禺作品中的两个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学、现代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对她们的悲剧成因作出新的闸释 :封建社会制度是悲剧产生的前提 ,但悲剧不会因为封建社会制度的灭亡而根绝 ;悲剧的结局源于欲望与现实矛盾的冲突 ;个人因素是导致悲剧结局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夏志明  李延林 《求索》2011,(7):140-141,196
本文从上古神话英雄的历史演绎过程入手,解读中庸哲学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上古神话中的英雄崇高悲剧的消解。进而提出如何理解这些神话,并分析其积极意义,以期修正整个中华民族对于上古神话悲剧英雄人物悲剧性、崇高感、牺牲精神和舍生取义的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17.
“天堂”并不欢迎报复,法律不允许扭曲的复仇。 两口乌黑发亮的棺材,斑斑驳驳的血水,格外显得阴森恐怖。愚昧的报复、人间的悲剧,难道死者的灵魂会安?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作为戊戍变法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 一面旗帜,他的英名早就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 族走向近代启蒙的历史丰碑之上。然而,对他 以《仁学》为代表的思想体系,学术界在理解 和评价上,却一直存在较多分歧。黄卫平新著 《思维的悲剧与悲剧的思维》(云南教育出版 社出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谭嗣 同思维逻辑中的辩证法与相对主义的矛盾问 题,以及谭嗣同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问 题为线索,以思维逻辑为参照系,联系谭嗣同 的具体思想,重新研究其思维悲剧,并由此而 宏观地论及我们民族在近代启蒙中的思维悲 剧,开拓了谭嗣同思想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9,(29)
正小鸟天堂,这一著名的"南国奇观"、美丽自然景观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揭牌成立以来,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迈入新阶段。小鸟天堂,是人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棵390多年的明代古榕矗立在天马河中,覆盖一公顷的水面,独木成林,树常青,根相连,鸟千双。它的名字源于大文豪巴金,与巴金有着不止半世纪的情缘;开放为旅游区是领导人陶铸的"  相似文献   

20.
苏联原主要领导人雷日科夫新近出版了总结苏联解体教训的专著<大国悲剧>,作者在指出苏联解体的一些原因外,也突出了大国主义的倾向.这一倾向源于斯大林制定国策时的大国主叉和民族主义,也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对此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