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必须“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1998年9月25日,在安徽考察工作时发表的《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重要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强调“农民的积极性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对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它作为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予…  相似文献   

2.
西部农业革命的几条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在西部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西部农业的现状不尽人意 :基础薄弱 ,投入多 ,产出少 ,效率低下 ,极大地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农业的深层次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农业革命的切入点 ,着力调整农业现存结构 ,加大科技投入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才能实现西部农业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3.
唐圆梦  史月兰 《前沿》2010,(21):91-93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西部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因此,西部农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资源和环境,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耕地生态保护是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必须重视农田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加强耕地生态保护。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耕地生态保护与经济补偿机制,激发农民耕地生态建设和保护行为的积极性,实现耕地保护由单纯的数量保护转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  相似文献   

5.
浅谈如何把握好农民行为与政府行为的关系许敬龙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关键在于把农民推向市场,即在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适应市场的同时,通过政府行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认识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于洪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五大再次指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并强调:要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对于农民负担,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群众》2001,(3)
中央提出——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坚持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把农民积极性切实地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源泉。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  相似文献   

9.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解读农民素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还可以保护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就业及传承历史文化。国外农业多功能理论为提高我国农民素质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从农业多功能理论出发,即能正确认识我国小农经营与农民素质的关联。农业多功能性理论诠释了农民从事的事业的完整性,农民可以通过农业达到自身人性的完美。  相似文献   

10.
张云雁  张林虹 《前进》2000,(5):8-11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的利益格局及其利益分配是否能够得到保证,不仅关系着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如何进一步通过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使农民利益保护制度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到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一、保护农民利益就是保护农业,也就是保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首先,农民利益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最根本的是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积极性构成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并于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把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纳入法制轨道,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入了法制化的新时期,是我国农村前进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法律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对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薄弱,政府资金的投入不足,农业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等是制约中原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应强化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等等。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结构调整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整,不仅要解决好当前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更要解决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贫困山区,农业基础条件差,结构调整起步晚,调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组织农民去致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这是提高农民市场经济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走出一家一户搞农业的困境,争取把农村的问题解决在经济领域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家正抓紧制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以更好地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组织化水平,规范和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主持人:要提高农民综合增收能力和农业竞争力,农业产业化就成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村经济存在哪些制约农民增收、不…  相似文献   

15.
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陈达恒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是农村的主体,也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国家的小康、农村的小康,都有赖于农民的小康。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不断发生分化。在当代中国,真正的农民是农业劳动者,保护农业劳动者的利益是中国农村一切工作的核心。现有惠农政策针对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忽视农民分化问题,惠农政策实施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必须集中力量惠及农业劳动者。要明确和保障农业劳动者在农村的主体地位;把保护农业劳动者利益和完善惠农政策机制结合起来;把握优化农民培训这个关键,提升农业劳动者竞争能力;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重点,增加农业劳动者收入;根据农业劳动者的需要,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劳动者转移,通过减少数量提高农业劳动者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地理标志是TRIPs所规定的一种新的知识产权形式。合理利用地理标志的保护机制,对于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效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是一个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因此应充分利用地理标志的保护机制,积极推进农副土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战略,以促进贵州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政府对供销社的保护与扶持简四涛供销合作社担负着为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系统化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供销合作社不是一般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而是直接向农业这个弱质产业提供服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各级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充分认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农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从根本上将是农民素质的竞争,迫切需要一批既掌握国际规则又懂农业的农民。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法国35岁以下的农民,85%以上受过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一项伟大工程,应尽快把农民培养成有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加速我国经济型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明 《前沿》2011,(19):160-164
我国农业生态安全形势堪忧,严重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民性与生态安全的内在契合,使得培育农民的公民性成为破解农业生态安全问题的战略选择。我们应当从经济、政治、文化、法治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努力探索培育农民公民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