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闻天对亲属、子女的要求很严格。他常说:“革命者的后代应该象人民一样的生活。”他平时就对裙带风深恶痛绝,经常告诫子女亲戚:“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前人的亡灵也会在后人身上发生作用。”要求他们千万不要卷到这种歪风中去。1959年,他儿子张虹生报考大学时,曾要求父亲打招呼,张闻天不仅不同意,反而批评说:“不要说我没有后门,就是有后门我也不开!”1962年张虹生大学毕业时,张闻天即鼓励儿子去新疆建设兵团。张虹生一去就是15年,在那里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2年,党中央恢复了张闻天的工资级别,并补发他以前被扣的工资。当他儿子从新疆到广东肇庆来看望他和刘英  相似文献   

2.
张闻天,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杰出代表,地阐述的好多精湛的理论,他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如何对待家庭、子女的问题上,他同样是我们的光辉榜样。独子虹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整整15年,现在是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各普 通论员张闻天共有一子三女。“从我记事起,无论他是省委书记还是驻苏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他从未利用过手中的权力为我这个独生子谋过一次私利。”张虹生在谈到对他父亲张闻天的评价时,他是充满自豪感的。1957年,党中央、毛主席第一次发出了关一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虹…  相似文献   

3.
闻天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给子女谋取各种方便,他常说:“干部的亲属只有多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比普通老百姓更多和更优厚的权利。”早在1955年,国家机关实行精简人员,张闻天便主动要求把在外交部当打字员的女儿精简下来,让她回原籍上海。后来,这位高干子女一直在上海的一家工厂当普通工人。张虹生是张闻天惟一的儿子。平时,张闻天在工作之余,总要和儿子谈天,谈政治、历史、文学,并检查他的作业。庐山会议以后,张闻天受到错误的批判,深感压抑、苦闷,儿子能在身边,对他在精神上是极大的安慰。可是,当1961年党号召青…  相似文献   

4.
东北解放后,张闻天当时家在沈阳.在延安保育院长大的儿子虹生,已经8岁,此时,才来到父母身边.虹生见爸爸出门经常坐小汽车,自己也想坐,但爸爸总是不允许.有一次,虹生提  相似文献   

5.
朱德的家风     
<正>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凭着坚毅、忠诚、无私无畏的信念,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他既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开国元帅,同时又是慈祥的父亲、孝顺的儿子。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子女,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他十分重视家风建设,努力树立和营造良好的家风。"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不占公家便宜,不搞特殊化,是朱德家风的一大特色。朱德有一个儿子,名叫朱琦。朱琦1937年到  相似文献   

6.
许光达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为了管教孩子,他给儿子立了三条规定: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  相似文献   

7.
冯志明 《湘潮》2006,(3):46-48
在古城南京的一个普通居民小区里,居住着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张闻天的儿子张虹生和他的妻子廖慰训。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着,并不张扬自己的特殊身份。尽管张闻天声名显赫,他们仍牢记着父亲生前的谆谆嘱托,做个普通的人,不要特殊。  相似文献   

8.
张闻天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将生前的全部存款4万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他没有给唯一的儿子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为儿子留下的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张闻天对孩子从小教育很严格。解放初期,儿子还很小,有一次,他钻进了爸爸的小汽车里,想风光一番。张闻天发现后要儿子下车,儿子不肯,并央求说:“爸爸,我没坐一次小汽车,就让我坐这一次吧,就这一次!”张闻天教育儿子说:“这车是党和国家给我工作用的,小孩子不能沾光,就是一次也不行。你要坐车,可以坐公共汽车去。”孩子执意不肯,就赖在车里哭。张闻天无奈,就步行去参加会议,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提坐小汽车的事了。  相似文献   

9.
张作霖最喜欢3个孩子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一生娶过6位夫人,生有8个儿子,6个女儿。张作霖平生最喜欢3个孩子。一个是大小姐张首芳,她是张作霖子女中的老大,小时候在张作霖的马背上突过围,尝过高粱米掺野菜的滋味,在艰苦条件下长大,因而最受父亲的疼爱。另一个是长子张学良。他与父亲的事业好像有一种奇缘,他出生于19OI年6月4日,那天,张作霖平生第一次打了个大胜仗,从此而飞黄腾达。由于张作霖与冯德磷拜了磕头兄弟,那时冯德股已有5个儿子,因此,张作霖把张学良排行第六,叫他“小六子”,以后一直未改口。张学良长大后即随父鞍…  相似文献   

10.
法官解释了半天,胡国荣还是一脸的困惑,想了半天,也没弄懂其中的道理。 在胡国荣看来,父亲借了钱后,如果他本人不在了,那么这笔借款就应该由他的儿子来还。这就是从古代一直留传下来的父债子还。胡国荣这么想,是因为王万青的父亲2003年6月做生意时借过他8万元钱,几个月后,王万青父亲看生意亏了很多,气得生了重病,没过多久,就去世  相似文献   

11.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他在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半个多世纪中,始终奋斗不息,把整个生命献给了这一壮丽的事业。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优秀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尊敬和思念。在参观张闻天旧居时,我结识并采访了张闻天的儿子张虹生先生。今年68岁的张虹生是张闻天的独生儿子(张虹生还有两个姐姐)。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5,(5)
<正>谷豫东(谷文昌次子):父亲去世已34年了,但他一直活在我们心中。1976年,我高中毕业,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到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时父母已进入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大姐已经出嫁,其他子女都不在身边,特别需要有个孩子照应。我就向时任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的父亲提出请求。父亲沉默很久,最后还是动员我上山下乡,跟大家一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跟他据理力争:"按规定,身边没有子女的可以照顾一个留城的名额,我们又没有违反政策,为什么一个也不留呢?"父亲还是那句老话,我是领导干部,如果我自己不带头,底  相似文献   

13.
正30公斤的父亲,却有一个高大英俊的儿子。小时候,儿子非常喜欢父亲,父亲是那般滑稽可笑,也许他不过是将父亲当成一个别人没有的会动、会笑的"毛毛熊玩具"而已。然而他很快懂事了,七八岁时,再与父亲说话,父亲需仰头才能与他对视。正是那时,他理解了"侏儒"的含义,也知道有一个侏儒父亲对他意味着什么。当然他仍然喜欢父亲,尊敬父亲,可是他会尽量避开与父亲同处,无论是在街上,还是在家里。  相似文献   

14.
李虹 《红岩春秋》2014,(6):23-25
<正>家风连着作风,作风连着党风。陈毅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帅、叱咤风云的外交家、才情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严于家教、教子有方的模范父亲。他克己奉公、以身作则,严格教育子女,培育良好家风,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特殊的"教子经"荀子说过:"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陈毅就很注重赠送这种精神礼物,这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礼物。陈毅长子陈昊苏曾回忆说:父亲有暇和子女沟通的时候,谈论得最多的便是古今诗词,或问子女对自己新作的感受,或以诗词中的微言大义对子女谆谆教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家书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和许多普通的家长一样,疼爱子女,期望他们能够成才,将来有益于社会。毛泽东教子有着独特的风格,可以概括为:以爱为本。平等交流;激励为主,严格要求;立志立德,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授之以法。这些教子思想体现在他给子女们的书信中。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0月30日,92岁的方绣云在河南郑州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方绣云本是一位普通平凡的老人,因她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儿媳的特殊身份,加之杨靖宇烈士唯一儿子37岁就因病离世,她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对子女严格要求,而备受人们尊敬。2014年,方绣云被评为郑州市"十佳母亲",其四世同堂之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16年12月12日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上有一个"鞭打芦花"的故事,说的是孔门弟子、位列"圣门十二杰"之首的闵子骞,出生三个月就失去了母亲,是继母把他带大。在平素生活中,继母由于偏私亲生儿子,对他常有轻虐之事。有一年冬天,父亲带着十岁的闵子骞和弟弟闵华一起坐车赶年会卖粮食,父亲想教他学赶车,可是他冻得浑身发抖,连鞭子都拿不住。父亲认为他装冷偷懒,对  相似文献   

18.
余玮 《党史纵览》2011,(5):37-41
鲁迅,中国的文化巨人,有"民族魂"之誉,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更是广为人知。然而,在儿子周海婴的心目中,父亲鲁迅并不"横眉冷对",而是那么的慈爱。周海婴面容清癯,两鬓微斑,颧骨凸出,特别是那嫡传的"周氏"之眉浓且黑,颇有其父神韵。他一出生就注定要因为父亲而受人关注。然而,周海婴一直试图走出自己的路,不希望被父辈的光环照射,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做着远离文学的工作,周海婴说:"别人就把我放在一个框  相似文献   

19.
老虎与绿鹅     
中外文化有许多差异,更有许多相通之处. 薄伽丘的<十日谈>里有一则故事:腓力为使儿子一心侍奉上帝,从小不让他接触世俗生活.儿子长大后,第一次陪父亲进城,遇见一群年轻女子,便问父亲这些是什么.父亲怕唤起儿子的肉欲,骗他说,她们叫"绿鹅".儿子就死缠着老子,非要带只绿鹅回家.作者得出的结论是:"那老头儿这时方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远比他的教诲强得多."  相似文献   

20.
<正>长城并不像"母亲一样在守护着我们"。长城更像父亲,或说更是父亲。它是父亲的沉思与皱眉,是父亲的臂膀与脊梁,是父亲胸膛里深色的血脉,是父亲承重之下脖子上暴起的青筋和粗重的呼吸。早上4点,绥中永安堡乡夏剑虹先生叫醒了我。他是陪同我们采风团里几位在昨天攀登了小河口西长城而意犹未尽,还想趁凉再上锥子山,看三条长城会聚的向导,我们称他"夏委员",他是这一带的"长城通"。一本来从立根台村就能望见的锥子山,却开车走了半个多小时。在盘山路边下车再看它时,尖尖的山顶上云雾缭绕,一片神秘。当一行人踩石踏雾攀上第一个敌楼的时候,早已气喘吁吁。此时回看山下,云雾散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