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农牧民群众中,提起旗人大的"白主任",人们可能不知道是谁,但说起教刺绣的"白老师",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白主任","白老师",说的都是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晶莹。她既是旗主要领导干部,也是当地民族传统手工艺——图什业图王府刺绣的传人和全旗刺绣产业的领路人。正是在她的带领下,当地2万多名绣娘用细细的绣花针刺破贫困,绣出了王府刺绣产业  相似文献   

2.
《实践》2020,(8)
正自2018年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来,兴安盟科右中旗依托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和"民呼旗应、中心指挥、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运行机制,抓民生服务重点、破基层治理难点、寻文明实践亮点,逐步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中旗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8月1日,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开幕。大会以"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为主题,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参观考察、研讨交流,深度挖掘中国手工刺绣的传统文化内涵,彰显手工刺绣的时代价值,发挥蒙古族刺绣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打造"草原丝路"文化新品牌。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中国纺织工  相似文献   

4.
<正>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科右中旗立足自身优势,吸引各方资源锦上添花,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推动脱贫攻坚在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实现新的突破。面对精准脱贫这份"考卷",科右中旗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9年4月18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科右中旗甩掉了"国贫旗"这顶沉重的"帽子"。目前,科右中旗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做到"一高于、一接近"。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62户、22314人,经过  相似文献   

5.
<正>核心提示通过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挑"大梁"、"双书记"周例会为服务群众搭台子、素质提升工程为乡村振兴铺路子等措施,科右中旗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9年4月18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科右中旗甩掉了"国贫旗"这顶沉重的"帽子"。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科右中旗以"建设科尔沁文化旅游强旗、富裕文明科右中旗"为目标,以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全旗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日益凸显了文化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民族文化阵地强文明创建基础牢  相似文献   

7.
<正>隆冬时节,冰封大地。走进通辽市科左中旗代力吉镇东五井子嘎查,笔直平坦的村路、道旁粗壮的柳树、整齐宽敞的农家院落,无不让人眼前一亮。嘎查党支部书记刘金锁是个脸庞黝黑、笑容憨厚的蒙古族汉子。2018年,他从北京领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斗奖"。刘金锁是大家公认、远近闻名的"有招儿书  相似文献   

8.
正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地方。2018年,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吹响了向摆脱"深度贫困"发起冲刺的冲锋号。兴安盟委、行署围绕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培育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长效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奋力使3.1万贫困人口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9.
《实践》2021,(8)
正在巍巍大兴安岭脚下,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科右中旗巴彦敖包嘎查。这里居住着汉族、蒙古族、俄罗斯族、满族、傣族5个民族的村民,多民族家庭占全嘎查的一半以上。长久以来,各族村民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事共乐、共建家园。嘎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首届100个特色村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  相似文献   

10.
<正>科右中旗北部的大兴安岭脚下,有一个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的美丽村庄——巴彦敖包嘎查。南有宝贝山,北有罕查干山,清澈的霍林河绕村而过,甘甜的河水滋养着这片土地和勤劳朴实的各族儿女。巴彦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富裕的敖包",小村拥有"全国文明村镇""兴安盟民族团结示范村"等称号。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蒙古族、俄罗斯族、满族、傣族等民族的村民们情同一家、守望相助、共奔小康。  相似文献   

11.
哲里 《实践》2009,(9):40-41
在兴安盟科右中旗西哲里木镇哲里木嘎查,有一位被人们誉为草原神医的乡村医生,叫王布和,在22年行医生涯中,到他这里求医问药的患者来自四面八方,平均每天的就诊人数达70多人次,在高峰期超过200人次,住院患者150多人次.  相似文献   

12.
胡匡敬  包斯钦 《实践》2004,(3):43-44
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古以来,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活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等诸多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明.这里又是草原文化与汉文化、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和融合的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兴安盟“旅游兴盟”战略的总体部署,科右中旗主打科尔沁品牌,构造以科尔沁草原湿地珍禽国家自然保护区、翰嘎力湖、五角枫景区、罕山景区、图什业图王府等为核心的科尔沁草原民族风情旅游区。经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发展旅游业是科右中旗最现实、最有带动力、最具潜力的发展优势,也是用较短时间缩短与先进地区差距、改变贫困落后状况、推进小康进程的一大后发优势。科右中旗发展旅游业从哪入手?怎样才能加快具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我们感觉到,根据中旗的实际,应该从开发和挖掘民族文化入手,发…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5,(3)
<正>近年来,达茂旗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让文化的阳光照"靓"草原。拢准依托,打造游牧文化特色品牌作为内蒙古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达茂旗有距离呼包二市最近的天然草原,有1.6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历史上,林胡、楼烦、匈奴、鲜卑、蒙古等众多游牧民族,在这片草原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游牧文明,其中以蒙元文化为代表的游牧文化最为典型。达茂旗境内留存的大量岩画,表明这里很早就是游牧文明的重  相似文献   

15.
正兴安盟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全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部委、自治区厅局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兴安盟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全盟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贫困人口由2012年  相似文献   

16.
乌云塔娜 《实践》2010,(10):53-54
<正>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游牧文化艺术。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游牧文化中最为夺目的乐章,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具有旋律舒展、字少腔长、起伏连绵、豪放自如、一泻千里的审美感。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以蒙古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集中地体现了蒙古族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及其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0,(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动员令。兴安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迅速启动开展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百日攻坚"行动,特别是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强化举措、狠抓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7,(5)
<正>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总土地面积9811平方公里,所辖嘎查村516个,农牧民党员占全旗党员总数的54.05%。科左中旗针对农牧民党员居住相对分散的实际,围绕破解农牧民党员教育场地不够、师资不足、培训不经常等问题,探索实施把党校建在每个嘎查村上,让农牧民党员不出村就能进党校学习,确保党员学习教育阵地覆盖无"盲区"。  相似文献   

19.
正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  相似文献   

20.
胡日查  高敏娜 《实践》2020,(3):56-56
2018年以来,兴安盟在全盟范围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使87个示范嘎查村、6个文明实践中心、49个实践所、544个实践站、30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14万多名志愿者成为新时代文明传播的“灯塔”,让文明实践新风吹进了农牧民的心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