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与经济之学:法经济学与经济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中笑 《当代法学》2011,(2):105-112
在经济学与法学之间存在法经济学和经济法学二门交叉的边缘学科.从学科的角度,法经济学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分析各种法律现象的理论法学;经济法学是研究因为存在市场失灵而需要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现代法学体系中的部门法学.法经济学与经济法学虽各有研究目的和学科定位,然二者同为经济学与法学相融合的产物,亦有共...  相似文献   

2.
"发展法学"与法学的发展--兼论经济法理论中的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发展观,该发展观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研究中都要有所体现,以促进新兴的"发展法学"的形成;发展观在传统法和现代法理论中会有不同的显现,在"发展法学"中的经济法学领域则体现得尤为突出;对"发展法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整个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与法学对现实性的共同寻求,以及法学研究对于科学性的诉求都为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提供了必然性。本文从法经济的基本假定与信条以及法经济研究方法的思想和面临的争议等方面介绍了法经济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刊历来重视经济法基础理论和经济法学学科理论研究,自去年以来曾发表了刘国欢《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回顾、评析与展望》,王健《经济法理论体系构成的核心》等论文。本期发表的王保树研究员的《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转变》一文,系统阐述了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经济与经济学的转变特点和经济法学趋向成熟的理论问题,并对经济法学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刊竭诚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为把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这一专题不断引向深入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赵海怡 《政法论坛》2022,(4):167-178
科斯所代表的“法经济学”、波斯纳所代表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以及卡拉布雷西所代表的“法学和经济学双向校验互动的耶鲁学派”可以并称为当代法和经济学发展的三条进路。卡拉布雷西参与学科交叉研究所秉持的交互检验的双向思维、建构综合分析框架实现学科交叉融贯的研究范式,和对“法律实践所可能包含的未经分析的有效人类经验”的尊重与坚守,在克服科斯和波斯纳理论研究范式既有缺陷的基础上,为法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改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当代法学研究的发展和中国法治建设实践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理学初议     
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体系中,有一门以法律现象中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反映这些规律的基本法学原理和基本法学范畴为理论构成的法学分支学科。这门学科曾经被叫做“国家与法的理论”。这个名称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是从苏联五十年代法学中借用过来的术语。不用说,这样的名称既不确切,使用起来也不太方便。现在,当政治学和法学分别发展成为独立的两门相邻学科以后,“国家与法的理论”这样一  相似文献   

7.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时代呼声面前,法学理论工作者怎么办?以我之见,我们应深入、系统地研究改革中的法—经济现象,法—经济制度及其变迁,法—经济与法—政治、法—文化等社会现象和制度之间宏观或微观,静态或动态的关系,创立以中国法—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法—经济学。本文就法—经济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略述己见。一、法—经济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法—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前提是,法的关  相似文献   

8.
李昌庚 《北方法学》2014,8(5):81-89
中国经济法学困境不在于以我国所定义的经济法内容本身,而在于经济法研究的经济法学出现了问题。经济法学其实是最具中国本土特色的部门法学,同时也是经济法学困境的原因所在。经济法学界研究路径转型对经济法学困境突破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和借鉴世界两大法系的务实禀赋,审视与检讨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以一种非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审视经济法,包括但不限于以非传统部门法划分标准审视经济法的独立性、经济法划分的相对性、经济法回归到经济政策的法条解读或其他可能、经济法总论仅具有形式意义、经济法总论与分论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关系等,这将是中国经济法及其经济法学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守文 《现代法学》2001,23(6):46-55
法学研究之深入 ,端赖于范式转换 ,经济法学研究更是如此。以往之法学研究 ,较为偏重权利 -义务结构分析 ,这固然重要 ,但已显不足。本文基于对“复杂性问题”进行多维审视的需要 ,运用法与经济学的理论对经济法研究的几个基本假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汤黎虹 《行政与法》2003,(11):95-97
经济法学范畴对于经济法学的研究及其科学体系和方法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产生具有三个条件:必须是经济法本质的表现;必须是经济法的具体概念的抽象和概括;必须是以概念的形式来表现。经济法学范畴的产生应当从政府经济管理体制构成要素的分析入手进行法学抽象。  相似文献   

11.
李树 《河北法学》2006,24(7):18-20
法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它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它是法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在阐述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维后,通过法经济学运动的启示作用,提出以经济战略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立基本土资源建造中国经济法学大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对我国法学研究现状曾形象地评述:民法学研究基本上是“旧房装修”,即在外国民法学和台湾民法学的框架内和蓝本上,联系我国实际深入研究,精雕细刻,硕果累累;劳动法学基本上是“旧房改造”,即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的需要,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学,对沿袭于前苏联模式的我国劳动法学,重构体系,更新内容,初步形成了一套既吸收国内外劳动法学成果、又在体系和内容上与外国劳动法学和我国原有劳动法学均有不同的劳动法学理论,经济法学研究基本上是“建造新房”,即基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和目标模式,在传统法学体系之外新创中国经济法理论,并且至今尚未完成“新房设计”而处在“无房可居”的境地,以致受到“经济法学没什么理论”的非议和讥讽。可见,我国经济法学所走的是一条比民法学、劳动法学更艰难但更有意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是经济法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经济法”的概念研究是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作为概念的“经济法” ,从学术史、语言学和逻辑学等视角进行了语词缘起、范畴定位和文字训诂等三个方面探讨 ,并为经济法本体论和经济法学科论的基本范畴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思路、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走出误区的“第三条道路”:“跨国经济法”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学界,素有“大小国际经济法”之争。因为在语境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错位现象,两派交锋多少带有“虚假”争议的成分。而“跨国经济法”范式的确立,为两派进一步靠拢树立了一条中间标杆。该范式的要义是,从区分“法律部门”和“法学学科”的原理出发,认定作为一个法律部门之“广义国际经济法”并不存在,但以“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广义国际经济法学”之法学学科。依“跨国经济法”范式引入该“第三条道路”,并非基于主观上中庸之道的考量,而是全球化趋势与现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张力客观使然。同时,“跨国经济法”范式的确立,也有助于消除对成立一个“广义国际经济法学”学科存在的各种疑虑。  相似文献   

15.
法律经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法律经济学及其产生 把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法学领域的研究,从而揭示法律制度和经济体制相互运行之间的制约关系和影响作用的学说,被人们称之为法律经济学、法律的经济分析、法律与经济学、经济分析法学或“新法学”。这一称谓的多样性,本身就反映了法学与经济学在当代的交叉共溶性特点,以及法律与经济运行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学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研究方法的准确应用和革新。经济法以往的成就、突破、纷争和遗憾,都可以在研究方法的得失上觅求原因;经济分析法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对法律活动进行理性分析的一个法学流派。它为分析经济法律制度和现象提供了极为有意义的新思路,有助于经济法从传统僵化的研究方法中走出来,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西方法经济学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资产阶级法学传统上忽视甚至抹煞法、与经济的相互联系。尤其否认经济对法律的决定作用。但是,近年来,法与经济相互关系这一课题正逐步引起西方某些学者的重视。这方面的专著、专论相继问世。美国、日本一些学者在著述中,开始把“法经济学”作为特定的范畴加以运用。在此基础上,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资产阶级法经济学正在创立和形成。作为一门学科,法经济学的内容在西方学者的著作中并未统一,大体上有这样三方面:第一,以反垄断法为基本对象,研究国家(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论侦查学研究视野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郁娟 《政法学刊》2009,26(3):26-30
拓展侦查学研究视野的基本思路是在关注侦查学内部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丰富的基础上,从外部入手,从侦查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入手,形成三类相对独立的理论范畴:直接以侦查实践为对象,以经验实证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经验侦查学;以侦查活动中权利与权力相互关系、侦查行为的规范化为对象,以理性思辨、逻辑实证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侦查法学;以侦查活动及侦查活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为对象,以整体性思维和经验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侦查社会学。三种类型的侦查学理论相互协调,互为补充,构成侦查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财经法学》2015,(1):5
<正>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财经法学》杂志于2015年1月15日正式创刊。'财经法学'一名,既表明该刊物与法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紧密相连,亦有突出交叉学科特色之意。所谓'财',即财产;所谓'经',即经济。故而'财·经·法'即以财产为客体的私法、以经济为调整对象的公法以及经济、管理与法学交叉领域之合称,简言之,《财...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与经济法的研究对象和本质密切相关。在现阶段关于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讨论分歧众多,说明该研究在我国尚不成熟,其支撑理论仍待完善,目前确定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条件尚不具备。随着经济法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经济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基本原则研究终将完善并标示经济法学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