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845年,赫斯为了应对施蒂纳的挑战,写作了《最后的哲学家》,赫斯在这篇文章中通过理论与实践这对范畴构造了一种明确的历史学说,这是青年黑格尔派试图终结形而上学的最后一次努力,其中矛盾地包含着黑格尔式的历史终结论,许多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家不同程度地重复类似的努力.同样是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只有马克思获得了彻底颠覆古代传统的理论和实效.  相似文献   

2.
作为德国社会主义之父,莫泽斯·赫斯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史中的重要渊源人物,他对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赫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批判、政治改革与社会改革理论、经济异化思想和他对货币(金钱)的剖析都曾影响和启示过青年马克思。青年马克思从赫斯那里接受社会主义,为最终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指出德国思想界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阐释意识形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重点论述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功能。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系统阐释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职能,促进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对青年黑格尔派特别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和清算,最终创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体系。综观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这一过程,"现实的人"是其出发点。本文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探讨,逐步揭示马克思提出的"现实的个人"的丰富内涵。这对于我们从整体上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项内容丰富、见解独创的学术研究成果夏甄陶关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思想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关系,是研究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避开的重要课题。从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扬弃是包括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争论关涉到如何理解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受施蒂纳影响而提出的“现实的人”,与施蒂纳主张的“惟一者”虽然都具有主体自持性的特点,但在是否追求本质(精神)世界,是否承担对虚无的充实,是否追求永恒、普遍、整体,“现实”或“感性”中是否还拥有超出离散性原子事实的整体性维度及与此相关的超验性维度,对人、现实、历史的理解还是否需要保持辩证法的框架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马克思的回答是肯定的,施蒂纳是否定的。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仍然具有以“现实”、“感性”为根基的“本质性”、“普遍性”、“神圣性”和某种意义上的“抽象性”。所谓马克思反现代性、反本质主义和反传统形而上学,也只能在这样有限的限度内理解,否则就等于把马克思施蒂纳化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及由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这不仅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危机的批判性揭示依然伟大,也在于其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们认识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纪念这位思想巨人,也由此掀起一场普遍性的理论反思——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要纪念马克思?值此,本刊特设"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笔谈",邀请三位专家从不同视角来进行学术审思。吴冠军认为,现代性的根本问题不是"正当性"问题,而是"真诚性"问题,即那些被许诺的内容恰恰在同一过程(现代社会运作)中被实质性地弃置,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已经揭示出内嵌在现代性中的"结构性不诚",齐泽克以及阿甘本、拉克劳、巴迪欧、巴里巴等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实质上发展出了对现代性的"真诚性"一个重新诊断。臧峰宇认为,自我意识哲学的启蒙特质与马克思开启的新政治哲学是探究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学术思想关系的新视角,探究新时代的哲学精神,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理解马克思超越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方法与当代意义。蓝江认为,今天资本主义全球化,帝国主义强权势力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肆虐的情境面前,在这些西方左翼理论家看来,我们不仅需要将马克思的思想火种传承下来,而且需要在今天的背景下,将马克思的精神变成真正革命实践的武器,让共产主义的光芒成为人类的未来希望。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个人”的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并得到系统阐述的。马克思是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哲学的扬弃中创造性地确立了“现实的个人”这一理论。他指出了“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而且还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具有历史性,需要是“现实的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等科学规定性。“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起点,也是马克思研究个人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一、"青年黑格尔派"研究是马克思哲学革命之历史再现的必经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本质何在的历史追问,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核心话题。因此,在现象层面,我们看到了自第二国际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本质的不同解读,看到了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时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热烈讨论,也看到了几乎每一种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和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哲学意义上的规定最早形成于1843年至1845年。马克思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虽受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但真正的逻辑定位应始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思想。正是从这一起点出发,马克思逐渐走向"人之本质实现为物质性的活动并直接物质化于劳动产品中"的人本主义色彩的阶段,之后经由费尔巴哈赫斯等影响并逐渐超越前辈形成了自己对劳动及劳动异化独特的框架建构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个人"的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并得到系统阐述的。马克思是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哲学的扬弃中创造性地确立了"现实的个人"这一理论。他指出了"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而且还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具有历史性,需要是"现实的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等科学规定性。"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起点,也是马克思研究个人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青年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革命性。工人阶级后代的健康成长、青年知识分子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关注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青年观的核心内容。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突破了西方文化和学术传统单纯从价值论范畴认识和理解青年的局限,将青年置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上首先提出扬弃概念的是黑格尔,他把精神所走过的历程称之为精神扬弃一切于自身内,就是说精神在走出自身又返回自身的过程中,抛弃了所有的外在性,但又保留了精神的实质,最后把整体过程扬弃于绝对精神中。用物质世界举例子是很形象的,但精神世界、思想中的摒弃过程则要更内在化、更复杂得多。马克思由起初的青年黑格尔派走向自己的青年时期思想,并最终达到自己思想的成熟期,同时也是扬弃黑格尔哲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作为波兰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沙夫秉持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普遍共有的人道主义诉求。在此基础上,沙夫的突出贡献在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多维度阐释。从理解和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来看,沙夫坚持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思想连贯性,坚持用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所内在具有的主题与基本框架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在出发点上存在着非法性,但由于其对异化理论的拓展式理解,仍旧取得了非凡的理论成就,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性维度、批判性维度、价值诉求维度作了全方位的理解和阐释。沙夫的理解和阐释虽然在具体的理论观点上存在着背离马克思的倾向,但却在总体上切中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全面分析和把握沙夫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多维度阐释,对于我们立足于当今时代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他看来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 ,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将赫斯的经济异化理论同黑格尔的劳动学说相结合 ,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批判、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观时,也关注到了经济学领域存在的异化现象,受到赫斯和亚当·斯密等人的影响,他将"异化"这一概念从抽象的哲学领域引向实际的经济生活领域,提出了全新的异化劳动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我们要对其进行积极扬弃。新时代我国实施劳动教育要注意避免劳动异化的风险,要坚持主体性、多样性和科学性原则,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不断充实丰富的理论成果,其中包含了关于青年本质、青年教育、青年工作等方面的思想观点。习近平的青年观作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最新成果,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基本框架,又具有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主要内容,为新时代促进青年成长、加强青年教育、部署青年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一直是马克思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是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问题在马克思学研究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合理地阐释。然而,展开对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由于受到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中的方法论的局限,以及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长期处于被湮没的状态。我们必需借助于特雷尔·卡弗首次使用的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关系的研究方法并使之完善化,方可重现被湮没的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文化动力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批判过程实现的。他们通过批判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决定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费尔巴哈的人性决定论等,逐步确立了文化动力观的唯物主义基础。晚年的恩格斯又批判了“经济决定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文化动力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前提与内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革命性品格、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矛盾等角度,深入地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基于思想观念或概念范畴所建构起来的唯心史观。这不仅具有学术史的意义,而且还具有当代理论意义。当代西方学界的不少学者正在重新拾起基于思想观念的社会解释理论,然而,透过唯物史观的视角,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明显地缺乏对认识主体的社会历史基础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