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召棠的诗歌有着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质,读完林召棠的诗存及其自记,特别是说他辑录自己的诗是“略存故吾”,我们则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到以诗证史的科学性,同时也可见林召棠诗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藏族格言诗是藏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其所蕴藏的人生哲理与审美意识对于藏族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萨迦格言》、《水树格言》以及《国王修身论》作为藏族格言诗的代表作,不但体现了藏族学者的大智慧,对夯实和谐基础、倡导和谐理念、推进社会和谐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1 诗是人的思想感情流露的行为表现,难予想象生活和语言里失去诗的苍白和荒凉。 应该说,任何诗人的作品不能否定,任何诗里都有发现自己程度不同的象征。诗是生活里音乐部分的感觉,是诗人用真实的感情去反映对生活的发现,力求深刻和独特。诗人的艺术感知和对生活的体验,构成了诗的创作以及诗的意图和袒露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化巨人鲁迅先生不仅以杂文和小说著称,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旧体诗创作中的许多篇章都堪与我国古代大诗人的作品媲美,取得很高的成就,给我国旧体诗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受到人们的盛赞。在众多古代诗人当中,唐代李商隐的诗对鲁迅旧体诗创作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追寻李商隐诗对鲁迅旧体诗影响的轨迹,即揭露弊政、讽刺丑恶,以一位现代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高度,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李商隐诗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美的诗风,登上自己旧体诗创作的顶峰。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两位相隔一千多年的诗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发展古代灿烂的文学遗产,繁荣新时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5.
在庆祝《天池学刊》创刊十周年之际,我首先想到了原州委书记、我校的校长李德洙同志在《天池学刊》创刊号上发刊词中的一段话:“‘天池’,是一个令人喜爱和深思的名字。长白山一池‘天水’,三江源头,润泽大地,造化风物,给祖国边疆增添了盎然生机。州委党校学刊取名《天池》,寓意深刻。它诞生在理论的春天里,必将伴随着改革的步伐日臻成熟,并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它必  相似文献   

6.
魏晋玄学对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有着重 的影响,陶渊明通过他所描写的田园自然风物来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他把玄学的概念融入到诗歌的整体意象当中,通过作品加以表现。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信仰反应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便表现出一种质朴真率和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宋艳 《工会论坛》2010,16(1):142-144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理论思维的一座高峰。鲁迅杂文是在中国反封建思想的斗争中产生的,其内容可以用广泛、持久、冷峻、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鲁迅的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政论,也不同于一般的文艺作品,它具有一般的评论性质,同时又有文艺作品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刘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174-174,178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积极倡导《诗》学的儒家代表,孟子论《诗》在先秦诗学中颇为瞩目,呈现出强烈的政教色彩。本文即从孟子引诗的偏好、论《诗》的内容、句式以及论《诗》的论辩特色等方面分别论述其论《诗》的政教性,并探讨其呈现政教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浅论诗中三味周桂琴好诗贵在有味,如同品茶,言其清香味美。如同论酒,赞其适口味醇。然而,谈诗则要求立意精湛,诗味浓郁。故评诗者,多从诗味着眼,写诗者多从诗味落笔。因此,有“趣味横生”、“耐人寻味”、“余味无穷”之论。这在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真是触目皆是,...  相似文献   

10.
诗歌欣赏─—怀古诗杨志才吟咏古迹、古事的诗,通常称为“怀古诗”。怀,在这里是追思往昔的意思。诗人在前朝都城、帝王旧墟、名胜古迹之前,登临纵目,由眼前所见景物,追思往昔,畅然发思古之幽情,而将感触写进诗里,便成为“怀古诗”。“怀古诗”大多取古代一地一事...  相似文献   

11.
儒家诗教是儒学研究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学者们关注的是儒家诗教观对文学的影响,而忽视了它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影响。经宋代二程首先提倡,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专门作了一些诗歌来教育儿童,这类蒙养歌诗渊源于儒家的诗教观,更是一种直接的诗教。在儒家诗教研究当中,这条支流久被忽视,需要特别提及。  相似文献   

12.
儒家诗教是儒学研究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学者们关注的是儒家诗教观对文学的影响,而忽视了它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影响。经宋代二程首先提倡,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专门作了一些诗歌来教育儿童,这类蒙养歌诗渊源于儒家的诗教观,更是一种直接的诗教。在儒家诗教研究当中,这条支流久被忽视,需要特别提及。  相似文献   

13.
岑参边塞诗所抒写的军人情怀是以往诗论多有疏略的一个内容。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岑参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个军人。军人的人生情感经历使其对军旅生活的感受更为真切深刻,对边地人、事、物的观察尤为敏锐独特。岑参边塞诗抒写出军人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从军士人强烈的功业观,军人对待战争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家人、友人的深挚情感,对边地风光的独特的欣赏之情。军人的情感世界在其诗中全面地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礼坏乐崩”时代并以恢复周朝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重视诗的功用价值,以“达政”为说诗的意义基点和出发点。具体的实现途径就是以“兴”为思维方式,以道德伦理、礼义为价值归向,通过“兴”将未必尽符儒家心意的诗阐释为理想化的经典,从而实现对诗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现代女诗人玛丽安·摩尔深受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影响;不过,学界一方面就绘画对其诗歌影响的内部差异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忽视了摩尔画诗与男性画诗的差异。文章试图在讨论现代主义诗歌与绘画共同走向抽象的内在动因的基础上,分析绘画对摩尔诗歌创作和诗歌抽象的影响,并通过剖析摩尔画诗创作中两种异中有同的观看方式——凝视的抗拒和游离的视线,阐述摩尔画诗及其画诗抽象的伦理蕴涵。文章认为作为一种“非掠夺性观看”,摩尔的画诗观看模式与“摩尔式的颠覆”相一致——激进而不极端,是既非传统男性的,也非激进女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散文、诗、词三个方面评述了唐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文学成就,并对照与苏轼同期其他文学名家的作品,突出了苏轼个人在文学上独到的造诣,通过文中对苏轼经典句段的简炼评述,对苏轼个人文学成就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唐诗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送别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唐代送别诗所表现出的恢弘的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以及关注社会、同情人民等进步意义是唐以前送别诗所没有。  相似文献   

18.
正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有一首含义深刻的诗,值得我们深入领会其意蕴,诗云:“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诗中的“心”,我认为就是一颗自然心。心是自然的,胸臆才得开畅,心无愧疚,把酒临风,荣辱皆忘。我们时常把人生比作一次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驾驭生命之舟的舵手就是自己,是乘风破浪还是徐徐前  相似文献   

19.
从事语文教学近叨年了,实践中,我对诗歌教学产生了较浓的兴趣。究其因有两个:一是诗歌具有语言凝炼、内容深厚含蓄的特点,教学中极富发掘的价值,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弓!力;二是诗歌韵律和谐,教学中亦教亦吟,亦学亦诵,整个过程“诗声”朗朗,课堂诗意融融,令人陶醉。我体会,一首诗歌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环环紧扣、激发起学生种种强烈的欲望、并逐一满足学生欲望的过程,是诗作者、教师、学生诗情共鸣的过程。我把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入诗一解诗一一诵诗”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激发“入诗”的欲望。选人教材的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宏观角度论述抗战诗歌精神风格的总体发展及历史贡献,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认为,抗战新诗在继承五四新诗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史主题和时代要求。抗战前期和中后期诗坛上精神风格的不同变化,既反映了历史的合理性,又包含着历史的不成熟性。抗战新诗至少有两点给我们以启示:一是真正的民族解放必须有赖于社会解放;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顽强生存精神不可轻侮。这后一点,对敌人是个教训,对历史则是一条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