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远方 《世纪桥》2009,(13):69-69,8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吴秀红  李刚 《新长征》2006,(12):8-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性进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这就明确了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是从新农村建设入手,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把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作为构建和谐吉林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我省正处在传统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的转型期,城乡之间发展存在的差距成为制约吉林省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因而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缩小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成为我省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和内在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制度基础、发展途径和可持续保证.以个人和社会辩证统一关系为逻辑起点,以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为理论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实践中形成了互动统一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加以探究,可以看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诉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逻辑归宿与终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赵丽华 《世纪桥》2008,(7):47-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就是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林华山 《世纪桥》2007,(6):38-38,46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重大、意义深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管理者、决策者和服务者,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努力建设“法治浙江”的实践,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领导干部必须认…  相似文献   

9.
车义 《奋斗》2007,(3):11-1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党崇高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不开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完善,离不开对社会内部的管理。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探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规律、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规律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06,(5):5-5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现实选择,是向共产主义迈进的现阶段奋斗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全面准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这是当前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徐广国 《奋斗》2007,(6):6-7
省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提出了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作为我省东南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我省重要的工业、边贸和旅游城市,牡丹江必须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我省的全面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慧娟  白宇 《新长征》2007,(8):57-5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有一个内容是贯穿始终的,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充满活力,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逐步变成现实,提供了现实基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和目标,只有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加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它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发展、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和机制,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则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徐向秀 《实践》2006,(11):22-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由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决定的,也是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执政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更是呼伦贝尔实现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党建文汇》2005,(3):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深刻理解这个《决定》,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决策指导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必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构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既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又对民族地区全面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民族地区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开创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最终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会缺乏丰富的内容。和谐社会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着条件,有力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