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较为普遍,但载有仲裁条款的合同在转让后,特别是合同权利转让后如果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在理论以及实践中都存在较大争议.在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是仲裁的前提.只有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才是确定仲裁管辖权的依据,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要件,欠缺有效要件就会影响当事人进行仲裁的意思表示。本文拟对几种具体情况下仲裁协议效力认定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陈晓榕 《学理论》2013,(17):126-128
ICSID是国际仲裁的重要机构,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心管辖权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造成对东道国国家主权的侵犯。现今"国家主权危机"的概念便由此而来。虽然"危机"一词略有夸张之嫌,但也说明了在国际投资仲裁中,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的失衡,国际仲裁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5.
6.
现实中存在许多这样的情形:合同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附有一份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的协议(协议可表现为单独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后来因为特殊事由的发生从而变更合同当事人,此时,仲裁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是终止,失效,继续有效或效力待定?本文拟从合同当事人变更的不同类型入手,针对其各自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论仲裁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民商事贸易活动日益增多,为了既友好地解决纷争又不伤和气,仲裁程序日渐成为人们解决纷争的首选。本文对仲裁程序的概念、特征、仲裁程序与仲裁程序法的关系以及仲裁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人事与劳动仲裁两者存在着形式上的相似性,然而,两者所涵盖的理念存在本质的差别。劳动仲裁作为企业劳动用工市场化的法律救济制度,所关注的仅仅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个体正义。而人事仲裁则必须着重考虑事业单位所承载的公益性职责,人事仲裁不仅要像劳动仲裁那样从法律与合同两个维度审查案件,还要从公共利益的政策维度审视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3)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中的知识产权是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专利又被公认为是知识产权的核心,更有人进一步形象地指出,是专利让一个企业或国家从蓝领变成白领!为此,对专利权的有效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索能否引入仲裁制度来解决专利侵权纠纷,并从专利侵权纠纷的特点角度,提出如何运用及完善该制度,以期使仲裁制度在解决专利侵权纠纷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柳琼  宋扬 《学理论》2012,(6):46-47
国际商事仲裁作为一种争端解决方式,本身具有的灵活性、自治性和权威性等优势使得它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和运用。而对于什么样的争议可以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解决,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引发的一个重要的界定便是该"争议"本身是否属于国际商事仲裁事项范围,从争议事项的范围入手,探讨"争议"可仲裁的法律规定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船舶合同包括船舶建造合同、船舶买卖合同等很多种类,文中主要是指船舶建造合同。近年来,中国造船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年订单占全球的29%,超过了日本,成为一个造船大国。与此同时,船舶建造引发的纠纷数量和种类也日益增多、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造船业受到外贸与航运市场的双重打击,订单数量锐减、撤船激增,产生了大量的船舶合同纠纷。从仲裁的角度研究船舶合同纠纷的解决,介绍船舶建造合同纠纷的种类以及解决方式,同时说明了现阶段许多船厂及船东选择伦敦仲裁协会作为仲裁地的原因,为中国造船业在应对船舶合同纠纷时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2.
无锡仲裁委员会自1996年12月成立以来得到了较大发展。5年来共受理各类仲裁案件578件,标的4.02亿元。其中.2000年收案180起.标的近7000万元;2001年收案202起.标的1.76亿元。仲裁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为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总结我市仲裁工作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问题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涉外仲裁和国际仲裁的场合,如果不能很好的查明各相关国家的公共政策,则作出的裁决很有可能因为违反公共政策而被撤销或不被承认执行。基于公共政策问题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重要性,对国际商事仲裁与公共政策之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上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仲裁法》可仲裁范围的规定,新闻传受双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属于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性质的纠纷,具备可仲裁性。为创新有效化解我国新闻纠纷的非诉讼模式,应从仲裁机构、仲裁队伍以及仲裁程序等方面构建灵活高效的新闻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人事争议仲裁作为解决事业单位与受聘者纠纷的有效途径,其建立初期各项制度还不完善。其中的时效问题,存在着与立法目的不符、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可能产生推卸责任等弊端。建议参照民事诉讼相关规定,完善人事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允许人事争议仲裁时效中断和中止,以及确定时效的起算点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以充分保护受聘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据权威部门统计,截止1998年6月底,全国139家仲裁机构立案受理仲裁案件仅6629起,较之于法院同类案件的立案受理数,这实在是一个令仲裁界和所有仲裁人微不足道更是难以自豪的数字。为什么相对进步的仲裁立法没有达到普遍理想的社会效果呢?为什么仲裁对社会关系的调节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显现和应有发挥呢?客观上仲裁法和新的仲裁制度施行时间不长,事物的发展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方面,但毋庸讳言,仲裁的发展确实也遇到了若干障碍,这些障碍归纳起来包括社会障碍、司法障碍、制度障碍和自身障碍。  相似文献   

17.
张和子 《学理论》2012,(19):127-128
仲裁第三人一经提出就纷争不断,反对者认为仲裁制度中设立第三人会减损仲裁的优势,是对诉讼第三人的硬性模仿。其实不然,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立是符合国际仲裁发展趋势的;不论从仲裁的价值目标、仲裁的本质属性,还是我国仲裁实务的发展来看,其设立都具有合理必要性。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是我国仲裁立法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实施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之一。劳动争议处理的若干法规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为达到劳动法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之目的,在劳动争议仲裁中采用“先予执行”制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法国人事争议处理等有关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诸方面规定,得出了要政出一门、集中统一,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应该有所扩展,申请仲裁的时限应适度宽松以及要重视调解的作用等多个启示。  相似文献   

20.
郭慕贤 《学理论》2010,(12):123-124
中小企业是当前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层面。同时,它又是很多有关民生法律很难震慑的地方。经调查,劳资关系并没有因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而有多大的改善,所谓的智者在与有关规定打擦边球。受害方的维权道路依然艰难而曲折,劳动仲裁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