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珊珊  徐锋 《求索》2011,(12):141-143
西汉在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构建,而且体现在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措施的选择上。西汉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主要通过“礼”的实施、选官制度和宣传教育三种途径进行,充分发挥了各种措施在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上的合力,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良好成效,形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认真梳理和系统总结西汉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措施,在方法上探寻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般规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无疑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汉王国问题的出现是与皇权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是汉代君主专制的国家政体和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矛盾斗争的必然产物。围绕皇权的状况 ,王国问题的出现经历了三个时期 ,表现了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求索》2007,(8)
汉初外诸侯设在边疆民族地区,他们虽向汉称臣纳贡,但基本上是独立的。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的确立,源于当时"别种殊域"观念的支配。而外诸侯为维持自己的独立地位,都采用了从俗而治的治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边疆民族归心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王永超 《传承》2008,(8):92-93
西汉后期,流民成患、社会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采取大量的措施试图解决此问题。政府为何这般积极、如此执着?除了过于传统的教条解释外,至少还应有以下几个缘由:儒家思想的浸染、严峻现实的压力、皇权衰微的反应、前辈功德的感召。  相似文献   

5.
西汉后期,流民成患、社会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采取大量的措施试图解决此问题.政府为何这般积极、如此执着?除了过于传统的教条解释外,至少还应有以下几个缘由:儒家思想的浸染、严峻现实的压力、皇权衰微的反应、前辈功德的感召.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青年社会问题的根本特征出发,在理论上探讨和论述了青年社会问题的解决原则、解决条件、解决方案三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而指出这三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共同构成了解决青年社会问题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一些历史论著中,对于西汉时期广大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有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在自然经济支配之下,他们的生活必需品都是自己生产的,不仅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手工业制造品,根本不需要商业来为他们服务。因此,各种生活必需品不是商业经营的对象。也有的说,西汉商业的主要特征是贩运奢侈品,与劳动者和工农业生产没有多少联系。这些看法完全或者基本上否定了当时的小农,主要是自耕农民与市场的联系,认为农业与家内手工业结合得很紧密,自然经济的程度非常高,几乎不和外边打交道。这些看法是可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邹锦良  ;戴春芳 《求索》2008,(4):208-211
官员迁转是战国以后职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时期,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以对官员升降迁调为手段,实现对官员的赏功励能和奖优罚劣。根据对传世文献以及部分出土汉简材料的分析,西汉官员升迁之条件,除需具备功(军功、事功、劳功)或能(治理业绩、精通业务)等条件外,官员的精通儒术、品望出众、性格忠廉等也是影响其升迁的重要因素;官员遭黜降的重要原因则有因“坐”(官员违法违纪),上奏不合君意和软弱不胜任等。受制于君主权威的西汉官员迁转管理,虽然在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君主专制制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论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璐 《理论月刊》2006,(11):35-38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结构呈“家庭化”趋势,由于制度建构、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呈边缘化状况。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整个社会从身份制向公民社会的转变、城乡壁垒的拆除,有赖于人们从根本上重视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转型期的青年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年就业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就业及其相关服务政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予以优先考虑的战略性目标。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青年约有3亿多,加之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压力,青年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加快制定一些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及其实施方案,确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通过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里,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体制范式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社会管理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民众,耗费着数以亿计的国家财富,关涉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幸福与安康;管理方式的转变与  相似文献   

12.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这一政治体制直到景帝、武帝之际才发生根本的变化,名存而实亡。对于当时推行的这种政体,一般认为,相对秦代全面推行郡县制来说,是一个历史的局部倒退,也有人肯定它在政治上所起的重大作用。但很少有人提及汉初的政治体制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恩格斯指出:国家权力及其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笔者认为:两汉前期推行的郡国并行制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  相似文献   

13.
论西周至西汉中叶赋税思想的发展周道生西周末年至酉汉中叶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赋税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赋税思想学说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二千余年的经济发展方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以为,酉周末年至酉汉中叶的中国古代赋税...  相似文献   

14.
西汉昭宣时代循吏大量出现是昭宣时代实行宽缓的统治策略的必然结果,出现与汉宣帝注重完善官吏选拔制度有直接的关系;儒学礼乐教化思想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循吏的出现;广大劳动人民对和平富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循吏的拥戴与支持也是循吏不断涌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成国雄 《传承》2008,(4):84-85
西汉昭宣时代循吏大量出现是昭宣时代实行宽缓的统治策略的必然结果,出现与汉宣帝注重完善官吏选拔制度有直接的关系;儒学礼乐教化思想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循吏的出现;广大劳动人民对和平富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循吏的拥戴与支持也是循吏不断涌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论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的有效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书明 《青年论坛》2005,(5):123-125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失衡与迷茫、浮躁和盲从、不安全感和怀旧心态、心理矛盾与评判标准的二元化等。这一切都根源于转型期社会规范和制度的冲突与失灵。对此,必须倡导和建立新的社会规范;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的力度;加强社会利益矛盾的协调,促进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数字信息技术,可以经济、快速地传播,方便地被人们所利用,从而不断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可以说,信息资源是经济和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正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燕 《思想战线》2011,37(4):73-77
任何正义理念的设计与建构都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关注与回应。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深度推进时期,立足于对我国转型期社会正义问题的现实思考,既要符合内部环境的市场化、现代化的双重转型,又要考量外部环境的全球化转型;既要以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为指导,又要借鉴当代西方正义理念的合理价值,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的综合性的多维度正义。而这样一种综合性社会正义在彰显其意义的同时也存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唐代后期,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多方面地开发,该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单一的农业经济格局被打破,出现了农业、手工业、商业同时发展的趋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大大超过北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格局由此而发生重大的历史变革,经济重心开始从北方南移至长江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20.
张康之 《长白学刊》2022,(5):1-11+2
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许多意识形态冲突都集中在制度之争上,特别是“冷战”期间,东西方围绕制度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制度之争其实是个话语陷阱,也是没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人们所建构起来的所有制度都具有历史性,都必然会为历史前行所否定。农业社会中的制度是自然生成的,而工业社会则是一个制度文明的时代,人们自觉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制度建构。从20世纪后期的政治演进看,制度的表现方式和功能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中,在人类陷入风险社会时,我们看到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启,需要确立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社会主题。这意味着工业社会中所建构起来的制度都需要让位于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合作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