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康》2017,(23)
<正>"蛟龙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是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可以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海域自由行动。2017年6月23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96名科考队员的"向阳红09"号船结束了中国大洋38航次,在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码头靠岸。历时138天,航行18302海里。此次"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安全圆满地完成了计划的科考任务,同  相似文献   

2.
资讯     
中国规模最大远洋科考开始 中国大洋科学考察主力船舶“大洋一号”将奔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2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大洋科考计划时间376天,航程约45万海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远洋科学考察,也是中国深海深测史上第三次环球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5,(3)
<正>首名女学员下潜且归来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执行下潜科考任务,中国首名女潜航员学员张奕搭乘"蛟龙"号下潜,接受实践操作培训。图为张奕出"蛟龙"号载人舱。中国"科学"号再赴探"海山"中国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科学"号于1月7日结束对雅浦岛弧海山生态系统的海山第一航次调查任务。1月10日,修整后的"科学"号从厦门港再度启程,赴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执行第二航次科考任务。  相似文献   

4.
趋势     
《今日海南》2013,(11):6-6
“大洋一号”起航奔赴南海海试 10月18日,“大洋一号”船驶离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团岛码头,前往南海进行2013年“大洋一号”船南海综合海试。“大洋一号”船预计将于11月26日从海南三亚正式起航执行中国大洋30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预计历时180天,分为4个航段执行,计划于2014年5月中旬返川青岛。航次主要任务是在印度洋开展多金属硫化物、生物资源和环境基线调查,同时兼顾相关科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半月谈》2005,(7):84-84
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在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这次环球大洋科考的总体目标是对相关的大洋中脊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对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生物资源和相关环境开展调查,为人类探索和认识大洋.为人类和平利用大洋资源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日前,我国执行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察的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在经过长达199天的航行后,圆满完成了勘察任务,顺利返航。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国内14家科研单位的100多名科技人员及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专家参与的这次勘察活动,标志着我国已经在东北太平洋的国际海底区域最终圈定7.5平方公里的对世纪深海采矿区。大洋多金属结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大洋底部的重要矿产资源,富含陆地上稀缺的锰、钻、铬等金属元素。如何开发利用国际海底的这一巨大的资源和财富,已成为当今世界沿海国家关注的重点。国家海…  相似文献   

7.
他,作为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调查船“向阳红10”号的总设计师,圆满地完成了远程运载火箭试验和我国首次地球同步定点通讯卫星发射试验;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艘全电力推进船“中国海监83”号船。  相似文献   

8.
蔡如鹏 《今日广西》2008,(10):76-79
4月15目,“雷龙”号抵达上海。随着这艘极地科考船的返航,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也落下帷幕。 在这次科考中,有17个人最为弓1人注目。由他们组成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继2005年1月侣目中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地面到达南极最高点“冰穹A”之后,再一次成功登上南极内陆的“冰盖之巅”。  相似文献   

9.
<正>扎美寺古元梅为云南仅存的三株"古代古梅"中树龄最大的梅树,被称为中国"梅树之王"。1992年深秋的一个上午,党委办公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原来是县里的罗县长打来电话找我。"老杨,两位搞科研工作的老专家要来你们那里进行实地科考,这几天一直下雨,路也不太好,请你们配合他们完成科考任务。"罗县长在电话里交待道。那时候的永宁不像现在,压根儿没有几家像样的客店,更谈不上宾馆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九三学社社员、南昌大学余万霰教授随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2009年3月,他顺利完成4项科考任务回到祖国。他在南极的科考工作以及其间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迹,生动诠释了“爱国、求实、拼搏、创新”的南极精神。  相似文献   

11.
封面人物     
张国方,舟山市人大代表,舟山沥港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冷作车间主任。30多年来,张国方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工程师,成为受同事和同行尊敬和敬佩的"土专家"。1994年11月,"向阳红九  相似文献   

12.
陈芳 《世纪行》2013,(7):34-35,48
山与山不能相遇,人与人却可相逢。说到"文革",就离不开文化人;说到文化人,就绕不过"五七"干校;说到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人们就会想到向阳湖文化;提到向阳湖文化研究,我们自然就想到了李城外。耕耘与收获李城外,向阳湖文化资源抢救性开发的发起人。自1994年起,他就开始了对向阳湖文化名人的采访与宣传工作。开始时,虽仅他一人孤军奋战,  相似文献   

13.
资讯     
《人民公安》2020,(6):4-5
事件“科学”号科考船从青岛复航出发3月20日,“科学”号科考船搭载50多名科考队员从青岛西海岸新区母港启航,赴西太平洋开展为期近两个月的深海调查任务,标志着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今年深远海科考任务正式恢复。  相似文献   

14.
王华 《中国减灾》2009,(12):54-55
墨西哥湾的夜空阴暗潮湿,约翰&#183;格林将自己6英尺高的强壮身躯挤进直升机里。在下方1英里的地方,一座巨大的钻井平台正在燃烧,好像黑暗中的巨大火把。在刚刚完成一次例行海岸警卫任务后的返航途中,直升机突然收到一条紧急无线电讯息,有49个人被困在距海面125英尺高处的钻井平台上,飞机只剩下一半的燃料了,  相似文献   

15.
张磊 《理论月刊》2012,(6):159-163
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在"文革"时作为文化部的干校,曾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在此劳动锻炼、改造思想,其中不乏冰心、冯雪峰、沈从文、张光年、臧克家、萧乾等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存。省委书记李鸿忠曾指出:"向阳湖文化是咸宁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向阳湖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在中国社会史、思想史乃至文学史的研究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1,(21)
正"农村就该有农村的样子"。改革创新的基因至今仍然渗透在向阳镇下辖各村中,因改革创新而全面领先的向阳正在打造乡村振兴典范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在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向阳镇人民政府陈列室里,两块木牌相对而立,一块是"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另一块是"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1980年,向阳党员干部偷偷摘掉人民公社的牌子,换上乡人民政府的牌子——这一摘一换,穿越了当时的体制"禁区",让农村恢复勃勃生机,也让向阳闻名于世,自此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  相似文献   

17.
红寺堡有着多重的定义:是中国最大生态移民集中区,是中国最大的扶贫移民项目实施地,国家"九五"计划"国家任务"的一部分,西部大开发的扶贫样本,宁夏区域内协调平衡发展的重要一级……在宁夏的行政区划图上,红寺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心。14年前,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成立,开启了这片荒漠戈壁的新纪元。到目前为止,累计安置搬迁宁夏南部贫困山区8县移民20万人。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2)
正2015年12月26日,来自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乘坐"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亚特兰蒂斯浅滩"开展旨在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大洋钻探,截至28日已向海底钻探近300米。新钻取的岩芯主要为辉长岩。辉长岩是一种粗粒结晶结构的岩浆岩,主要由单斜  相似文献   

19.
图说两岸     
《台声》2016,(16)
正大熊猫诞崽首只已满月8月9日,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诞生的首只大熊猫宝宝满月了。初到世界的粉嫩"小肉团",如今已换上经典的"黑白装"。它的妈妈是大熊猫"帼帼",1996年9月14日出生于卧龙,外婆为赠港大熊猫"佳佳"。科考船归来获珍贵数据8月12日,中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及万米深潜作业的工作母船"探索一号"科考船首航归来,返回三亚母港。"探索一号"于6月22日从三亚出发执行科考任务,取得一大批珍贵的样品和数据。  相似文献   

20.
常成 《两岸关系》2001,(6):43-44
台湾当局“热热闹闹”推动的所谓“小三通”实施已经3个月了。期间,经由“不定期航线”从金门料罗港直航厦门只有10个航次,而由厦门直航到金门则只有2个客船航次、一个运送砂石的货船航次,“定期航线”则根本没有启动。而且,所有这些航次都是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一般台商想通过“小三通”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