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慰安妇"问题一直被美国议员所关注,1997年美国议员威廉姆·里品斯基首次向美国众议院提交议案要求众议院关切"慰安妇"问题,从而在美国众议院开启长达十年之久关于"慰安妇"问题的立法活动。2007年美国众议院终于通过H.Res.121议案,该议案要求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以明白和明确的方式正式承认、道歉和承担历史责任。H.Res.121议案获得通过,不仅意味着首次成功以立法形式确定日本性奴役"慰安妇"事实和划定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责任,而且带动了世界范围内对"慰安妇"问题的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2.
"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在二战期间所实施的军队性奴隶制度,"河野谈话"标志日本政府对该问题的反省.近来,美国众议院议员提出了有关"慰安妇"问题的决议,敦促日本政府就二战"慰安妇"问题以一种清晰的、毫不含糊的方式正式予以承认、道歉,并承担历史责任.日本首相安倍先是矢口否认"慰安妇"问题,随后面对确凿的证据和国际媒体的口诛笔伐,不得不低头道歉."慰安妇"问题的解决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开始不断关注"性奴隶"(日本称慰安妇)问题,以"性奴隶"问题为代表的日本战争责任的追究问题以及"性奴隶"受害赔偿问题是目前亚洲各国关注的焦点。这里所谓"性奴隶"就是按日本政府或军队之命令、强迫为日本军队提供性服务的妇女。在二战期间,全世界至少有40万妇女被日军强征为"性奴  相似文献   

4.
价值整合是公共外交中的关键环节。在韩与日本就"慰安妇"问题对美公共外交竞争中,"历史真相派"通过院外游说、政治宣传、立碑造像等活动,成功地把该问题打造成为美国主流社会接纳并具备强大文化嵌入能力的社会运动,获得了对"历史修正派"的相对优势,并进而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由此,公共外交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应结合对象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客观定位价值整合的内容、工具、对象和目标,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 中东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热点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巴以冲突的再次升温,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爆发,美国和伊朗因核问题日趋加剧的对峙,更使中东地区成了名副其实的"火药桶".  相似文献   

6.
日本侵华期间,通过暴力掠夺、诱骗强征、强迫妓女和强逼女战俘等途径逼迫中国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据最保守估计,中国慰安妇总人数在20万人以上,占日军在亚洲战场上征用占领区妇女当随军妓女的67.8%。她们专供日军最下层官兵集体蹂躏,其受害程度之深令人发指。强征慰安妇是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日本政府只有正视历史,进行深刻反省,妥善处理慰安妇问题,才能真正得到亚洲各国人民的原谅。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关于马岛战争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有关的法律、外交、军事行动及经验教训等是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集中在到底谁拥有马岛主权、战争是否能避免、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事件以及马岛的未来等问题上。笔者认为,解决马岛争端的唯一选择是外交途径,在研究中要坚持反殖民主义的立场,从大西洋主义和泛美主义的宏观视角分析战争,既要坚持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发展的原则,同时也要看到这一过程的曲折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自"9·11"事件以来,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一直和"反恐战争"捆绑在一起.美国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将巴视为"非北约主要盟友",对巴提供了可观的援助,双方关系较后冷战初期密切.但近年来因为在反恐战争问题上分歧逐渐加深,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困境.在两国新总统主政下,巴美关系的前景如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论坛》2017,(5):124-126
<正>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即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纪念日。80年前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中俄两国都曾表示要共同努力,抵制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行径。习近平曾提出:"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世界和平的明天。"普京总统指出:"深入揭示战争的历史真相,有助世人永远铭记父辈的功勋,为培养年青一代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这已经是学术界毋庸置疑的一致结论。但是,对"九·一八事变"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俄罗斯历史学博士巴拉诺夫教授依据大量历史事实提出了始于"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二战开端的观点。日本策划和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就已经制定了分步骤占领远东、亚洲和世界的全面战争计划,并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付诸实施。为此,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欺骗手段来掩饰最终霸占世界的目的。"九·一八事变"真相的暴露迫使日本撕下伪装、退出国联。可以看出,日本始于"九·一八事变"的侵略行动与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所施行的计划一脉相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早起点。同时,也奠定了建立法西斯军事独裁侵略同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内阁秘书长五十岚广三说,日本对赔偿慰安妇的问题进行的辩论已宣告结束,而政府决定不直接付赔偿金给慰安妇。 五十岚广三告诉记者,日本只准备搞10亿美元计划,为日军所犯下的战时暴行赎罪。 日本准备在未来10年内拿出这笔钱,为那些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搞交流计划和建造女子职业训练所。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总会引起人们的回忆。尤其今年,日本的小泉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情感,悍然第6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在钓鱼岛、历史教科书、南京大屠杀、劳工、慰安妇等问题上,一次又一次向中国人民挑衅。中国人民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可等闲视之。虽然,中国历代都有讨伐倭寇和对日本侵略的自卫战争,但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人民的抗战是自人类文明史以来最悲壮、最惨痛、最坚韧的反抗亡国亡种的战争,中国人付出了最巨大的代价,牺牲了三千五百万人(据统计二战中同盟国、轴心国共死亡9千多万士兵和平民),损失了五千…  相似文献   

13.
与日本青年接触就会发现,他们对5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事知之甚少,同时不愿为父辈参加的战争承担任何道义上的责任,也不愿说“对不起”。 战争,对于今天的日本青年来说是十分陌生的。日本青年怎样看他们的祖辈、父辈们参加过的那场战争,一直是我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域内外大国、强国陆续介入下,利比亚战争转化为代理人战争,动荡持续至今。利比亚交战双方欲解决"谁能统一全国"问题,域外力量则聚焦"统一后的利比亚受谁影响"问题。从形势发展脉络看,利比亚代理人战争已与西亚北非热点和域内外大国、强国地缘战略角逐深度交织,助推西亚北非格局加速演变。利比亚战争既给本国人民带来苦难,又使恐怖主义扩张蔓延,威胁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苏联对境内少数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不过,二战爆发前、二战爆发后以及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对少数民族的迁移规模、被迁移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等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本文试根据近年来俄罗斯公布的材料和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叙述,揭示苏联迁移少数民族的一些真相.  相似文献   

16.
日军侵华期间强征中国慰安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军侵华期间强征中国女性充当慰安妇,使其沦为日军的性奴隶,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犯罪,是日军所犯下的最惨无人道、最血腥、最为人类所不齿的罪行。作为受害者的中国慰安妇,不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受害程度最深者。但是作为加害者的日本政府对待原中国慰安妇的态度又是最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是人类空前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二战的破坏可谓空前,但其是否绝后,却还有待观察与思考。正如我们可以把战争分为"热战"与"冷战"一样,和平同样也可分为"冷和平"(假和平)与"真和平"。"冷和平"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冷和平"容易给人以和平的假象,以为和平就是必然的,战争离我们很远,从而使得某些中小国家容易"任性",大国容易缺乏包容,低端政治问题容易"越位",这反而容易酿成真正的大危机与大危险。近期西方战略学者发出的"基辛格之忧"与"哈斯之问"也反映了对"冷和平"的忧虑。国际社会如果对"冷和平"状态认识不够、处置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国际战争的再现与和平的终结。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结合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大国博弈的背景,对国际安全与战争问题做战略思考,可以发现:从历史维度来看,人们对国际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从现实维度来看,当前中小国家"任性"乱为,大国博弈暗流涌动,"冷和平"状态令人担忧;从未来维度来看,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大国关系因素,也是中国对国际战争问题进行战略思考与未来展望时所无法回避的。中国要妥善谨慎地处理好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未来爱好和平的中国将会成为遏制国际战争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总会引起人们的回忆。尤其当今,日本的小泉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情感,悍然第6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在钓鱼岛、历史教科书、南京大屠杀、劳工、慰安妇等问题上,一次又一次向中国人民挑衅。中国人民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9.
“信任”何以成为中日关系的焦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日双方都对以两国民众相互信任程度逐年下降为标志的"信任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日本历史教育指导思想上出现的"掩饰侵华性质,推卸战争责任,强调受害意识,拒绝反省认罪"的现象,集中体现了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政策,给日本少数右翼保守势力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既严重伤害了曾经深受日本侵华战争之害的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将日本民众引向历史认识的误区而对中国产生猜忌,干扰着中日两国民众的沟通、理解与信任。  相似文献   

20.
"战争是独立的政体(国家)或政治团体之间有组织地使用武力的一种行为和现象,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那些无法通过和平的外交方式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有史以来,战争就与人类如影随形,战争的形态也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广泛应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