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开慧烈士的外婆家系湖南省平江县石洞砖屋向家。从毛泽东结识杨开慧,特别是他们结成夫妻之后,毛泽东自然随妻到其外婆家走访,因此与向家有过不同寻常的交往,衍生出不少为外界所鲜知,而令向家人世代相传的故事。 1913年,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从海外学成归来,举家从长沙县板仓移居省城长沙。同年,青年毛泽东也到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他和蔡和森等同学经常到杨先生寓所求教,认识了导师的女儿杨开慧,也拜识了师母向振熙及其弟妹。博学多才,志向远大的毛泽东给向家老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在北京不幸逝世。逝世后,本来就不宽裕的杨家更举步维艰了。当失去丈  相似文献   

2.
杨开慧     
《传承》2006,(Z1)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其父杨昌济思想先进,故杨开慧虽是女儿身也能有名、有字、有号,并在7岁时即破例入读小学。我遇见并爱上了杨开慧1913年,杨昌济从欧洲留学归来后,在长沙执教。翌年,杨开慧结识了杨昌济的学生——毛泽东,杨昌济称赞毛泽东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1918年夏,杨昌济赴北京大学任教。9月,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京城遇同乡知己,杨开慧和毛泽东常漫步在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共赏北海湖畔的垂柳。后来,毛泽东对斯诺说,正是这时“我遇见并爱上了杨开慧”。1919年,毛泽东返湘时两…  相似文献   

3.
薛锋 《中国人大》2012,(5):50-50
1949年11月,远在湖南的杨开智亲笔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安排到北京生活工作。杨开智是毛泽东恩师杨昌济的儿子,也是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亲哥哥,亦即毛泽东的亲大舅哥。 毛泽东早年在长沙读书时,经常出入杨家,得到了杨家和杨开智的多方面照顾。特别是在杨开慧被捕后,杨开智曾设法营救;杨开慧牺牲后,杨开智又冒着风险收殓尸体;以后又营救、帮助毛岸英兄弟。杨家的确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武凌君 《北京观察》2021,(10):40-41
寡情未必真豪杰,眷爱更为大丈夫.身为伟人的毛泽东,和常人一样,也要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有着躲不掉、绕不开的浓浓亲情.他从小就十分孝敬父母,与杨开慧结为革命伴侣,对岳父岳母怀着同样的孝心和深情. 对杨开慧母亲杨老夫人的关爱亲情,尤显伟人的赤子情怀.杨老夫人向振熙,出身书香世家,1888年与杨昌济成亲,育有一男二女.长子为杨开智,长女不幸天亡,二女为杨开慧.杨昌济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曾留学日本、英国,回国后在故乡湖南任教,对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有很深的影响,是毛泽东最为敬重的老师.1918年应蔡元培之邀,杨昌济自湖南赴北京,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此后也促成了毛泽东的首次北京之行和北大图书馆工作以及爱女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恋关系.次年底,杨昌济病重住院,适逢毛泽东参加革命宣传活动,自湖南长沙第二次进京.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人杨开慧英勇就义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夫人杨开慧在长沙牺牲。杨开慧字云锦,又名霞,湖南长沙人。早年勇于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在长沙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此后,  相似文献   

6.
长沙县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处,群峰环抱中有一个山清水秀的板仓冲。挺立于东西两面的飘峰、影珠二山巍峨峭拔,蜿蜒于冲前的板仓溪水清澈碧澄。1901年,杨开慧诞生在这里,1930年,烈土牺牲后也安息在这里。1959年,当地群众修建杨开慧烈士墓和纪念碑。碑上闪耀着七个大字:“光辉长照后人心”。杨开慧烈土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年幼的杨开慧聪明好学,朴实勤奋,小小年纪写得一手好文章。杨开慧十三岁那年,父亲留学回国,应聘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开慧全家迁到长沙城内。这时,毛泽东正在第一师范读书。他那远大的抱负、坚韧的意志…  相似文献   

7.
1927年8月,毛泽东同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返回湖南,在长沙召开了改组后的湖南省委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讨论湖南省的秋收起义计划,决定在湘东赣西举行秋收暴动,并成立了秋收起义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同志担任书记,亲临前线领导秋收暴动。会议结束以后,毛泽东同志趁机回了一趟家,与他的妻子杨开慧作短暂的告别。毛泽东同志告知杨开慧,党中央决定举行秋收暴动,由他去负责此次起义。毛泽东在家小住了两到三天后,匆忙离开家乡,带着理想信念,离开温暖的家庭,从湖南来到江西,策动秋收暴动。谁…  相似文献   

8.
日前在发黄的故纸堆中,偶尔发现了李淑一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写给我的几封信札,使我追忆起了给毛主席诗词改注释的如烟往事。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最初在全国各报刊公开发表时,为让读者加深理解,词末加了“编者注”,全文如下:“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 5月写给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同志的。词中‘柳’是指李淑一同志的爱人柳直苟烈士。他是毛泽东同志的老战友,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1932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骄杨’是指杨开慧烈士。她在1930年红军退出长沙后,  相似文献   

9.
史海一勺     
《乡音》2006,(4)
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红楼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红楼一层西南侧有一个阅览室,毛泽东做过这里的管理员。1918年8月,还是青年学生的毛泽东从湖南来到北京,11月,杨昌济(毛泽东的老师,杨开慧之父)给衣食无着的他找了一份临时工作: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助理员,即一般管理员。图书馆助理员毛泽东月薪8元。毛泽东管理15种中外报纸,主要工作是登记来此读报人员的姓名。阅览室的门正对着教室,毛泽东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就可以听到教室里老师讲课。求知若渴的毛泽东在这里如鱼得水,还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但毕竟本职工作太简单,毛泽东在这里只呆了4个月。(焦正安)  相似文献   

10.
正1898年11月3日,柳直荀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中南村。1912年考入长沙广益中学,后考入雅礼大学预科。其间,他结识了进步人士杨昌济以及毛泽东、何叔衡、张昆弟等人,在毛泽东等人影响下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2月,经何叔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兴起后,柳直荀按党的要求,到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陈泽同与毛泽东周世钊的一段往事追记陈淞我的父亲陈泽同,于1898年生,1989年逝世,湖南长沙人。父亲生前是一名高级建筑工程师。1919年,父亲11岁,在长沙市修业小学读高小。这一年,毛主席与他的同窗好友周世钊先生同在修业小学任教,毛主席教历...  相似文献   

12.
毛求 《传承》2007,(11):39-41
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屈贾之乡,红色故里,有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在长沙八一路高楼林立抱拥下,有一片绿树成荫环境幽静的小园林叫清水塘,那便是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婚后第一个家。2003年12月26日,为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报经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将中  相似文献   

13.
1918年8月,毛泽东因从事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组织工作,第一次到北京。由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尚须时日,他便经杨昌济老师推荐到李大钊主持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在此期间,他和住在鼓楼东豆腐池胡同九号的杨老师一家继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终于:他  相似文献   

14.
1962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批评了"包产到户",指责这是分田单干,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随后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包产到户"成为提出这一方针的导火索.我的父亲田家英也因在这年7月湖南农村调查后,以主席秘书的身份向毛泽东直言包产到户的主张,从此失去毛泽东的信任,成为他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5.
史轩 《传承》2003,(6):15
毛泽东的挚友和早期革命活动的助手陈昌是半个广西人。他和毛泽东同窗和共事多年,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毛泽东称陈昌的妻子毛秉琴为大姐,陈昌的女儿喊毛泽东为舅舅……一陈昌,又名章甫,祖籍湖南,1894年7月14日生于广西梧州市鸳鸯江畔。8岁时随父母回到湖南浏阳土桥炭坡。1911年夏,陈昌考入湖南全省中路师范学堂。翌年,该学堂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春,毛泽东就读的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陈昌便和毛泽东同窗。毛泽东远大的抱负和非凡的胆识,使陈昌十分敬佩,俩人成为挚友。他们经常一起去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等老师家中,请教治…  相似文献   

16.
贺风生何许人贺风生是湖南韶山人,他的祖母是毛泽东的姑母,他的父亲贺晓秋和毛泽东是姑表兄弟,童年时代还和毛泽东同窗读了五年多的孔孟之书,知书达礼。后来他们想一起去长沙读书,贺晓秋的母亲说:“现在的形势是三天风四天雨,不能把文章放进锅里煮。”毛泽东只好一人去了长沙。但他们并未因此断了联系,仍时常在一起讨论时局、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贺风生还追随毛泽东参加了韶山农民运动的一些活动。当反动势力“围剿”韶山农民运动、到处追捕毛泽东时,正是贺晓秋、文涧泉两人扮成轿夫,冒着杀头的危险,把毛泽东送出了韶山。不久,贺晓秋也成了反动派追捕的对象,被迫携妻带子背井离乡,逃  相似文献   

17.
正100年前的春节,青年毛泽东过得很充实,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游学、读书、交友、思考、锻炼、写作……一100年前的1918年,农历戊午年,毛泽东的春节,应该是在长沙度过的。《毛泽东年谱》上记载说,1918年2月19日,毛泽东"出席湖南第一师范学友会职员会议,提出本学期学友会继续办工人夜校等活动事宜,会议讨论通过。"这一天,是大年初九。这一年,毛泽东25岁,是省城湖南第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看到家里挂着的一张旧照片 ,不禁回忆起往事。记得那是1956年父亲带领广西民族参观团参加国庆典礼和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 ,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当毛泽东主席和父亲握手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父亲是生长在边远山区的壮族贫苦农民家庭。十几岁时就参加了韦拔群同志领导的右江农民运动 ,1929年又参加了邓小平等同志领导的百色起义。他经历了艰难而复杂的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几个革命战争时期。他常用革命斗争的历史来教育子孙。腥风血雨一劲松1930…  相似文献   

19.
我该怎么办?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残疾人,父亲1969年病逝。1970年,我将父亲遗稿交给湖南某图书馆保管,并没说明赠给国家。在此期间,我一直要求选编出版此书,都因多种原因未能如愿。1990年,湖南某大学开始选编出版我父亲遗稿的工作,对此我虽多次表示反对,均毫无结果。我想知道,湖南某大学是否构成侵权,我该怎么办?湖南李强李强同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湖南某大学是否构成侵权,  相似文献   

20.
青年毛泽东酷爱哲学,对哲学有过精深的研究,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然而,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湖湘文化有过极为密切的关系,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对青年毛泽东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却鲜为人提及。我们说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湖湘文化关系密切,理由如次。首先,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从古代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宏、张栻,到近代湖湘文化的继承者王夫之、魏源、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对整个湖南乃至全国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能不波及列酷爱哲学的青年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