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富参考     
昔日稻草变为今日“生财草”近年来,温宿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吸纳社会能工巧匠到该县投资创业,一个稻草编织品新产业在该县迅猛崛起,使昔日的稻草变为今日的“生财草”。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温宿县年种植水稻面积在10万亩以上,每年当地农民除了用部分稻草喂牛羊外,有相当一部分稻草被白白焚烧掉,还影响了环境。2004年县水稻农场从米泉县引进了有稻草编织特长的曹业飞到该县投资创办了第一家稻草编织草帘子加工厂。为解决合格的草料,他投资从日本购进20台水稻收割机,一种“我帮你割水稻,你给我稻草用”的互助式利益共享方式在该县稻农中悄悄诞生。这样既省了人工,又保证了稻子出米率高,曹业飞说:“我们割一亩水稻成本为65元,一亩地稻草可以编织出12个草帘子,每个卖15元,收入180元,除去割草成本100元,还可赚80元。”  相似文献   

2.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引发了公众对于中国人"忙"的讨论与思考。"忙"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竞次"策略的选择、晋升锦标赛的治理体制和不甘落后的社会心态。当前,如何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更深刻的制度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一般都很忙。有的干部是真忙,例如任长霞等,忙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也有不少干部不是真忙,他们干本职工作可能因为投入的时间少而忙,他们真正忙的是为自己谋名谋利。所以,有相当级别的干部有时间混文凭,还有更高级别的干部有时间带博士生、搞院士。他们就是假忙了。在职“攻读”什么博士学位的身居高官职位的领导们,如果不是三头六臂的神,我们确实有理由认为:不是他们的工作太轻松就是他们的博士学位课程太轻松。与读博士的相比,带博士的官员更厉害。做到他们那个级别的官,光是公务就够他们忙的了,可是就是还有人可以搞教务,带…  相似文献   

4.
黄丹 《当代广西》2013,(23):34-35
10月31日,全区清洁田园活动暨秋冬种生产现场会在武鸣县举行,现场收割机隆隆作响,人头攒动,群众正在播种马铃薯、种植香蕉,一派秋冬种生产的繁忙景象。与以往不同,今年秋冬种工作与清洁田园结合起来,实现从源头到菜篮子安全的全线对接。源头把关田园旧貌焕新颜在武鸣县双桥镇平陆村的冬种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农民正在给刚种上的马铃薯盖好厚厚的稻草,马铃薯有了过冬的暖被,不出几月,农民就能喜获丰收。一直以来,稻草仅用于编织、捆绑或是焚烧,焚烧后的稻草,还会造成农田的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领导确实是忙,领导已成了“忙”的化身。在一般人的眼里,领导一天忙到黑,忙得两眼昏昏,事情还没有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领导们被大量的事务缠得无法脱身,集中不了精力,集中不了时间,以致于无法干事。那么,领导怎样才能摆脱事务缠身呢?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领导确实是忙,领导已成了“忙”的化身。在一般人的眼里,领导一天忙到黑,忙得两眼昏昏,事情还没完没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被大量的事务缠得无法脱身、集中不了精力,集中不了时间,干不了大事。根据自己工作实践,我体会领导要摆脱事务纠缠,可从以下几点把握。  相似文献   

7.
故作姿态在人前忙、脱离实际胡乱忙、能力不足低效忙,是一些党员干部始终忙不到点子上的三种典型状态。归根究底,忙不到点子上的根本原因在于干部的信仰与理想出现了动摇,考核与监察机制不完善,部分干部能力方面存在客观不足。忙出成果,忙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才是真正忙到点子上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基层民政工作琐碎又繁忙。一大早,还没踏进办公室,就有居民在门口等候,要咨询申请低保的事,我赶紧热情接待;正在整理报表,就接到了居民的微信,询问特困补助何时到账;手头工作还没忙完,电话铃又响了起来,有群众咨询补办结婚证需要哪些材料……紧接着,下午跟随合肥市包河区民政局督察组督查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落实情况。一天忙下来,大家常常是累得什么话也不想说。合肥最近高温,我们忙完白天的工作后,晚上还要继续上街巡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一般要到夜间11点左右才能结束。  相似文献   

9.
春节,我回到老家。一天晚上,正和父母摆龙门阵,忽听外边传来一阵熟悉的舞稻草龙灯的锣鼓声。咋个,现在村里还舞稻草龙灯吗?我问父亲。父亲笑着说:是的。你小时候见过的,只能在晚上舞。父亲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春节期间,穿行在乡村夜幕中的草把龙灯。  相似文献   

10.
警察与女贼     
我到中永派出所报到那天,正好赶上所里忙,杨所长见我来了就说:“正好人手不够,你先给咱看管个人,等忙完之后再欢迎你。”杨所长走时一再叮嘱要我看好人别出了事。我当时还嫌杨所长太罗嗦,看人谁不会?不让她跑就是了。  相似文献   

11.
王玉龙 《乡音》2014,(1):52
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郊区的城市与森林结合部,稻草屋是那里最醒目的符号,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稻草屋肆无忌惮地填满了行人的整个视域。稻草屋的始建者叫罗莎,她设计并建造稻草屋的初衷是为了倡导环保理念,当然也是为了省钱。没想到,她的稻草屋甫一完工,就被当地的人们追捧,一时间,稻草屋便成为人们竞相效仿的时尚建筑。如今,这片稻草屋已成为立陶宛的一个景点。用稻草搭建的小屋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它利用了建筑学上的轴承原理,不需要任何外部结构的支撑,需要的占地面积可以比普通房屋少一半;它的取暖供热主要来源于太阳能电池和风力涡轮,真正做到了节能环保。最值得称道的是,经过改良的稻草屋,安全系数也很高,可以在大火中挺立90分钟而不倒。稻草屋的盛行跟立陶宛的环保理念是密不可分的。立陶宛国土面积约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11)
正3月中的清晨,我在浙江建德梅塘村卫生室见到了"一元村医"吴光潮。见到远道而来的客人,他有些喜出望外,很快,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偌大的卫生室,只有他一个人忙进忙出,看病、打针、取药、拔罐……所有的活都包办了,还有邻村的村民不断打电话来预约。从20岁到75岁,吴光潮一直在这里守护着村民的健康。比起感激,村民对他的感觉更多是依赖。"我还年轻,还能看病。"虽然这么说,但吴光潮对他的接班人心里也没底。  相似文献   

13.
正我1994年离休后,担任了14年市政协老干部党总支书记,参与党建和老干部工作。同期任市政协书画家联谊会秘书长、副会长,参与组织开展市政协的书画活动。离休后,原以为是闲人了,还真的忙起来了,正是"晚年工作忙,风光无限好。"我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晚上时间,研习书法,学习散文。学习散文是从读中学语文和学习《现代散文鉴赏辞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相似文献   

14.
十七岁以前,我住农村。家乡北邻淮河、南靠大别山边缘,冬季有霜有雪,室内无取暖设施,屋内屋外一样的寒冷,一家人御寒用品主要依赖自产的棉花。改革开放前,农村实行大集体,农民还没有分田到户,村里可耕种棉花的田地本来就不多,产量又低,到了年底每户所能分到的棉花少得可怜,还不够一家人做件棉衣,哪有多余的棉花来做床棉褥子呀!穷则思变,家乡是水稻之乡,贫困的乡民就地取材,利用稻草御寒想出了诸多的土办法。每年冬至一到,家家户户都会拣一个大好的晴天,用大米汤浆洗被子、床单,在床板上铺上当年的稻草做褥子。  相似文献   

15.
柴禾情结     
小时候,家里很穷,炒菜做饭一日离不开柴禾。那时,父母在生产队里早出晚归。收割谷子了,队里派人将稻草扎成一把把,分成一堆堆,按每家的人口分到家。放学后,我和哥哥将沉甸甸的生稻草挑回家。等打完谷子,家里就堆了几千斤的稻草。太阳当空的日子,年迈的奶奶便一把把的将稻草倒放着在院子里晒干,微风吹起,满院漫溢稻草香。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省十六大代表中惟一的一位民营企业家代表——邱继宝忙坏了,他不仅忙着做生意,还忙着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这个已经把产品打进了全世  相似文献   

17.
王海青 《文明大观》2001,(11):104-105
2001年10月16日,我拨通了袁绍宏的电话。两年前坐他的船先去南极再去北极,很投缘,成了朋友,只是1999年9月从北极回来后,各忙各的,没有再见过面。问他近来在忙什么,电话那头,先传来他爽朗开心的大笑,然后他说:“还能忙什么,还不是南极的事,下个月15号,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队要出发了,我们正在备航呢。”  相似文献   

18.
一人忙与众人忙崔仁时下,“忙”,成了挺时髦的词汇。“哎呀,忙死了”,“忙得不可开交”,“真忙呀”.这些几分无奈又带几分炫耀的词头常挂在人们的嘴边。似乎能忙起来是有身份的标志。“忙吗?”已代替“吃过了吗?”成为朋友熟人间的问候语。但细察起来,喊忙的大多...  相似文献   

19.
闫永志 《乡音》2013,(8):33-33
走近临城县政协委员米丽宏,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忙"字。她工作忙,业余生活忙,参政履职忙,而且事事忙到点子上,更是忙出了一个个亮点。就说2012年县政协全会上米丽宏提交的提案《关于对临城县西部山区私挖乱采问题综合治理的建议》吧,是她忙出的一大亮点,引起上下一致的反响,被定为当年县政协1号提案。  相似文献   

20.
上期讲了处长的工作很繁杂,西瓜芝麻头绪多,但在工作的安排上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食谱上有道菜,叫“佛跳墙”,说的是过去一个原本不怎么会做菜的人,胡乱地把多种东西放在一起炖煮,结果却很意外,香味大起,竟把一墙之隔的大小和尚勾引得跳过墙来吃,过去人们尊称和尚为佛,所以把这道菜叫做佛跳墙。做菜这样也许别有滋味,但抓工作却不能搞一锅煮、大杂烩,否则非砸锅不可。我认识两位领导干部,一位似乎整天忙的不得了,见领导说忙,见下级说忙,见朋友说忙,但在工作上却常挨批评,甚至上下都不怎么满意,他自己心里还很不平衡,怨领导不理解他,怪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