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是集历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于一身, 探究人的自我认识及 其人性的现实的展开的科学。历史观念在历史上表现为古代人文的历史观念、近代理性的历史观 念和“科学的”历史观念等三种基本形式。历史哲学就是要借助历史思维去认识历史、思想、理性 和人性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籍以获得对人性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2.
修身教育是日本明治时期的重要教育内容,明治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不断强化修身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随着《教学大旨》等教育法令的颁布实行,国家主义思想、尊皇思想、忠君爱国思想不断渗入到修身教育中,尤其是天皇被神话以及明治宪法对天皇"神圣性"的保障,使得修身教育完全变成了"尊皇爱国"的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由于战后日本没有一个清算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国际环境,旧的国家机器没有完全打碎,使得其在历史教育中,基本延续和秉持了"天皇神圣"、"尊皇爱国"的思想,从而不断出现首相、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否定侵略战争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美日“历史和解”经历了长期渐进过程,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这一进程以长期同盟关系下双方民意和解为主要基础,以强化美日同盟为主要现实动因.美日双方共同推进了没有道歉的“历史和解”.各自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美日“不道义的平等性”,是双方不能相互“道歉”的主要根源.“历史和解”的突破性进展为日本进一步挣脱“战后体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并将进一步削弱战后东亚国际秩序赖以存续的历史认识和价值观基础.美日“历史和解”还有利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国际统一战线打开一个关键缺口,削弱对其历史修正主义的国际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学界与历史哲学界,一直存在着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历史学是不是科学,换句说说,历史学在何种程度上被称为科学?从表面上看,这是史学本体论所首先要面临的基本判断问题,但实际上,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是学术界对历史认识的性质及特点存在着不同看法的反映,即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同亚洲各国背道而驰并越来越远,是与美国在占领日本时期对日不认罪态度的纵容、旧金山和会至冷战期间对日本的庇护和扶植、冷战结束以来怂恿和帮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政策分不开的。美国出于地缘战略的需要,其对日政策将是长期的,中日关系中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分歧也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6.
琉球群岛与我国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这种地缘关系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历史上琉球群岛的"分岛改约"涉及我国的切身利益,今天琉球群岛不但是围堵中国的所谓"第一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日本制造东海争端的地理依据。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对琉球群岛地缘战略意义的认识渐渐淡漠。学术界关于琉球群岛区域地理学基础研究积累的缺失,导致我国对于琉球群岛地域构成的认知模糊不清。数百年来,随着琉球群岛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琉球群岛历经沧桑,几易其主,其地域构成几经变迁。但是,历史上承载着琉球王国的琉球群岛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依然如故,并不因日本、美国单边因素的变化,或日美双边关系的变化而改变。正确认识琉球群岛地理单元的特殊性和完整性,对于今后我国涉及琉球问题的对外交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新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不能解释国际变化,于是,历史社会学重新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国际关系中历史社会学涉及众多的理论流派,它从不同于政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国际关系,注重国际关系的社会和历史属性,尤其是把国家重新引入到国际关系分析之中,以此为基础重新铨释了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如"国家"和"国际"等,并把它们置于社会或世界整体中考察其演进过程,尝试建立替代性的解释模式.这些解释模式远远超出了传统国际关系研究的视野,是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性和多样性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总体而言,东南亚各国在文化上有着重大差异,而把东南亚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与东南亚文化在历史上是否一直是一个整体是不是同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文化多样性非常突出的地区,东南亚历史的整体性也并不等于文化的整体性。约翰·卡迪《东南亚历史发展》的观点不足以为东南亚历史与文化整体性立论。安东尼·瑞德《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对东南亚文化整体性的看法,过分强调东南亚某些方面的所谓"文化特质",从强调东南亚的一些文化特质着眼而把东南亚视为一个文化上的整体,也不无偏颇。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问题是困扰俄罗斯社会的“顽疾”。在前两任总统期内,普京曾多次干预历史教科书问题,但未能产生如愿的效果。2012年第三次就任总统后,普京再次治理历史教科书问题。普京建议编制统一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阐述了他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立场:对俄罗斯主要的、基本的历史时期应有统一的观点,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可有不同的评价。对于普京的建议,俄政府和统俄党闻风而动,迅即呼应并予以落实,俄社会各界则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普京此次建议的背景同他强调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对外国把价值观强加给俄罗斯和维护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有关。普京建议的目标不仅仅在于统一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建立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和统一的俄罗斯思想。从前景看,普京要实现其统一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目标的努力将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0.
近期,美国兴起了关于“更加坚定自信的中国”的讨论。观察家们主要从中国在外交和 经济领域内的言行、政策等方面界定“更加坚定自信的中国” 这一概念,从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社 会以及国际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中国更加自信的原因,从中国更加自信对中国及其与其他国家关 系等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并从美国和中国双方面分析了对这一概念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珍珠链战略”:印度的认知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 《南亚研究季刊》2010,(2):21-27,93
“珍珠链战略”是一个由美国人发明的不规范的战略概念。这一术语传播到印度后,迅速引起了印度战略和防务界的极大关注,并成为印度政府制定印度洋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一概念主要针对中国且充满了错误认知,我们理应对此保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冯杰文 《西亚非洲》2012,(2):143-154
伊本·赫勒敦于1332年生于突尼斯,1406年卒于埃及,是阿拉伯世界著名的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被哈默誉为"阿拉伯世界的孟德斯鸠"。伊本·赫勒敦对社会历史研究的主要贡献是突破了以泰伯里(Tabari,838-923)为代表的阿拉伯史学家将历史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历史事件忠实叙述的史学研究传统,认为历史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代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对苏联历史的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2007年出版的历史书<俄罗斯现代史1917~2006年>是苏联解体后,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第一本历史教师教学参考书.它对于苏联历史和苏联历史人物具有了与戈尔巴乔夫时期不同的评价,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西方认为这是普京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是"从民主体制的倒退".该书否定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或日苏联模式已经丧失了发展的潜力.该书充分肯定了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取得胜利和实现工业化和文化革命的巨大功绩,肯定了斯大林民族政策正确的一面,因而称"斯大林被视为苏联最成功的领导人";但也没有回避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的问题,如,轻工业的恢复落后于重工业,农业的落后面貌没有大的改善,巨大的成就是通过极大压制民众所取得的.该书明确指出,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执政者应当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认为"苏联解体并没有命中注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其重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体验式学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体验历史的过程,体验人类过去的生活,体验生存环境对人类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在20世纪俄国历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17年俄国君主制的崩溃和临时政府的垮台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之一,这一事件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在苏联的威胁面前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落后国家以俄为师,走上了非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16.
大体来看,公共外交的实践要普遍早于公共外交这一概念的出现。这对中印两国来说也是如此。中印公共外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公共外交在中印近距离认识对方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真实的印迹。目前,中国开展对印公共外交非常必要,但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中国开展对印公共外交的当务之急是,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对印公共外交政策,将其提升至发展中印关系的国家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斯兰极端势力特别是带伊斯兰色彩的恐怖主义确立为首要威胁,美国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斗争成为影响国际局势变化的一条主线。与人类认识世界其他事物一样,美国对"伊斯兰威胁"的认知也经历了不断深入的过程。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发展都是影响美国对其认知与政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自从越南革新开放和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南共产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华族学生学习华语的需求并采取了相关的特殊主张与政策,让华族学生"在学好越南语的基础上,学好华语",为华族群体保存自己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提供了条件。然而,从胡志明市的华文教育状况来看,越南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落实华族学生的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的表现是未能把华文教育作为华族学生的民族语言教育予以特殊保障,而是将其作为一门外语来看待,这就严重影响了华族学生在享受民族语言教育保障方面的权益,也制约着华文教育在越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韩灵 《国际观察》2002,(6):50-54
"9.11"事件之后英国外交表现出与美高度一致且行动频繁的特点,显得极为"抢眼".这一现象,是英国利用现时期已经具备的内在、外在、历史条件,抓住突至的机遇,凭借英美特殊关系,以实现其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大国梦"的外交战略目标的必然表现.但是"抢眼"的外交活动虽然令布莱尔受到世界瞩目,却难以真正帮助英国成为世界领导者.  相似文献   

20.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