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凤山县通过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访贫问计"活动,使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真正深入农村贫困群众中,调查、发现并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力求精准识别经得起核验,脱贫措施看得见实效。2017年4月,我用5天时间走访凤城镇良利村10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屯、42户贫困户及凤城镇林兰村8户联系帮扶贫困户,实地调研、走访、座谈,挨家挨户核查扶贫档案和收入,对凤山县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成效和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山区贫困村集体收入为零。以宁德市周宁县为例,该县140个建制村中,无村集体收入的达104个。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的主体经济成分,村集体收入为零意味着村集体没有造血功能,村农业生产设施与民生项目建设就会缺乏经济支撑。可以说,一个没有集体收入的贫困行政村,即便靠政府、企事业单位挂钩扶贫脱贫摘帽,也很难保证不会返贫。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村集体收入零的突破和增长,实现贫困村的摘帽。目前贫困村发展集体产业普遍面临没钱、没地、没专技人员  相似文献   

3.
正贫困地区,贫在没有产业支撑,困在没有可持续增收产业。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目前脱贫攻坚战役已进入"攻城拔寨"关键时期,如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如何确保脱贫不返贫,关键是要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增强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面对当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方面存在  相似文献   

4.
<正>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脱贫攻坚战总号角吹响后,玉林市兴业县以精准脱贫为目标,以产业支撑为核心,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着力构建贫困户增收长效机制,一批"短平快"增收富民项目顺利推进,在实现贫困群众增收的同时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真扶贫、真脱贫。一、兴业产业扶贫做法兴业县属广西扶贫开发重点县,管辖13个镇,214个村(社区),总人口76.4万,其中农村人口54.7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百色市西林县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使有能力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实现长效产业脱贫目标。在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是关键。为了让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西林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依托山区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创新模式,精准施策,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全县扶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正"承担组织重托,肩负百姓期待,一定要履好职,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来不得半点含糊。"谈起驻村工作体会,河池市凤山县乔音乡那王村第一书记、南宁铁路运输检察分院控申处处长陈自印如是说。2015年10月,陈自印来到凤山县乔音乡那王村担任第一书记。刚到任,陈自印马不停蹄地进村入户"摸清家底",详细记录每家每户的人口、牲畜、林地面积、经济收入等信息,确定了村内的贫困户危房、破旧道路、河道护坡等情况,形成了翔实的贫困户信息档案,在先后  相似文献   

7.
吴启寿  李洪美 《创造》2003,(11):41-41
马关县按照"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动力,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审时度势,提出了在"十五"期间实现"五个5万亩(草果、八角、亚麻、黄柏、速丰林)"的产业发展目标。亚麻作为"五个5万亩"产业发展目标之一,其未来的发展能否健康顺利,能否壮大,直接关系马关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群众的增收脱贫。因此,认清亚麻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分析研究,切实找准发展的突破口,是做强做大亚麻产业的关键,是进一步促进马关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做强做大亚麻产业的有利条件(一)地理气候优势。马关县地…  相似文献   

8.
<正>11月7日立冬,下起了淅沥的小雨,但平果县坡造镇龙板村讲习所里座无虚席,坡造镇党委书记、讲习员李英正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一个贫困瑶族村,如何尽快地让所有村民断穷根、摘贫帽,是摆在龙板村面前的挑战。李英从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出发,宣讲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结合群众生活和产业发展实际,对怎么摆脱贫困、怎么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要加快发展种桑养蚕产业,让更多的群众走  相似文献   

9.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作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工作任务最繁重的县份之一,凤山县党委、政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责任化为使命,聚力产业扶贫,遵循"长短"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长抓核桃、八角、油茶、杉木等传统产业,短抓林下养殖、桑蚕、特色水果、高山蔬菜、中草  相似文献   

10.
吴桂英 《创造》2019,(5):41-45
近年来,开远市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和基本方略,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和“长短结合、项目带动、引进龙头、金融撬动、突出实效”的发展思路,针对产业扶贫,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开远市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开远市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实施方案(2018年-2020年)》,把发展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抓基础设施建设、抓主导产业培植、抓经营主体培育、抓新型业态发展、抓技术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积极整合产业扶贫资金,聚焦贫困村、贫困户,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实现产业政策、资金扶持到村到户,着力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和群众自我发展、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相似文献   

11.
正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作为后盾帮扶单位,扭住龙州县下冻镇洞埠村坡姆屯的党建和产业两个关键,以党建激发党员责任感和参与感,通过资金、技术帮扶等方式,推动贫困村特色产业从无到有,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盛夏,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洞埠村坡姆屯公共蚕房内,蚕宝宝在蚕床上"大快朵颐",上方倒悬的方格蔟装着一个个雪亮的蚕茧,村民周彩葵正忙着收蚕茧。这是周彩葵今年养的第5批蚕,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上半年仍有1万多元收入。  相似文献   

12.
正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乡村振兴,首先要回答的是如何做到产业振兴。前不久,我们调研了江苏省内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要求的39个村(其中苏北8个、苏中6个、苏南25个)。这些村的主导产业无论是一产、二产或是三产,无一例外地都称得上产业兴旺。总体看,这39个村有着不同的产业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一产兴村"型,即通过发展高效高  相似文献   

13.
<正>内乡县岞曲镇魏营村是一个浅山丘陵地方,由于水源缺乏、传统产业单一、群众收入不高等因素一直是困扰该村发展的主要"绊脚石"。如何让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在魏营村落地生根,成为摆在县人大代表、魏营村党支部书记魏文献及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现阶段,魏营村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14.
<正>他身高一米四,肢残三级,却支撑起一个有两个残疾人的家庭,还带领900多名父老乡亲战天斗地、勇闯富路。他就是曾获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凤山县袍里乡廷社村党支部书记陈忠团。身残志坚凤山县袍里乡廷社村属大石山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素有"山中山、弄中弄"之称。8岁那年,陈忠团爬到自家的木楼上  相似文献   

15.
<正>产业扶贫中,科技服务是"短腿"。如何让"短腿"不短跑起来?近年来,田林县通过向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拉长农业产业链,激活科技引领农村发展的"细胞"活力,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在产业脱贫中的"造血功能"。强队伍,科技含量"高"。田林县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从本县产业发展需要和群众脱贫需求出发,大胆尝试,从区内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选聘了一批农业科研人员,在油茶、八渡笋、烤烟、灵芝  相似文献   

16.
正贫困村脱贫最难的就是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为了啃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桂林市兴安县以发展农副产品电商销售+洗果保净服务+光伏产业三大实招,让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有了依托。国家扶贫政策出台时,兴安县有60%的贫困村属于无产业、无收入的"空壳村"。3年过去,这些村华丽蜕变:在28个贫困村中,发展光伏产业并获得稳定收入的20个;建起以"邮乐·乡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经济综合服务站的18个;发展柑橘、葡萄等种植产业6个;有村办产业服务型  相似文献   

17.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是践行"精准扶贫"方略,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寻甸县结合山区、农业、贫困、民族"四位一体"的实际,突出抓好畜、薯、烟、蔬、果五大特色产业,倾力打造肉牛生产、种羊繁殖、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现代烟草农业等优势农业基地,在全县形成了抓产业、促扶贫的浓厚氛围,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产业培育、发展和壮大,实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西林县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扶贫政策及产业发展成果,拓宽增收渠道,助力脱贫致富。"西林县委书记冉光富如是说。据了解,西林县目前有劳动力贫困户共9970户(除全家外出务工户),其中9780户贫困户有产业覆盖,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09%。与此同时,西林县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实施异地建设物业、委托经营、自主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解决贫困户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4,(19):35-35
正"嘴上说得响、手中没力量",这是基层党建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弱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何创新工作抓手,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有资源、凝聚群众有载体、发挥作用有平台,从而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为基层党建工作亟待破解的难题。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河池市凤山县在全区先行先试,实施整合资金下放项目工作,把分散在发改、扶贫、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对技术要求不高、不危害公共安全、受惠对象直接、村民可自主组织实施的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民生项目有效统筹起来,下放到村"两委"实施。今年以来,全县共下放项目252个到村级组织实施,总投资达3933.91万元,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受益人口达15万多人。袍里乡月里村袍屯是凤山县整合资金下放项目屯级试点,过去一下雨全屯道路泥泞不堪,清洁卫生更是无从搞起。"在整  相似文献   

20.
<正>他放弃月收入近万元的生意回村当支书,带领群众用两个月的时间修通了村路,打破了多年来村里交通闭塞、出行艰难的局面。他就是平乐县大发瑶族乡黄龙村党支部书记谢新发。黄龙村是大发瑶族乡最偏远、经济最落后的一个村,在桂林市最南边,和梧州市昭平县相邻,群众常称"市尾"。由于交通落后,群众到乡里办事来回要花上一整天时间。要想富,先修路——这一简单的道理谁都懂,可是因为工程量大,群众收入低,又没有村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