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剧变是苏联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子系统深刻变化并最终瓦解的结果。在强国家—弱社会格局下,苏联的社会与国家高度同构,社会整合与政治整合高度重合。长期以来,苏联由于对整合对象的作用认识不够,整合中心单一,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后,社会分化加剧,社会整合机制逐渐失效。社会整合失效既伴随着政治整合失败而发生,同时也是剧变发生的社会性因素,并且社会解体加剧了政治剧变的负面影响。通过探究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社会整合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到一些教训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状况。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是一个由全盛转向衰落的苏联,是个疲惫不堪、在政治、经济领域积累了大量问题而急需改革的苏联。当时苏联在政治上干部队伍逐渐出现了事实上的终身制,维持现状、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及加强控制成了当政者的主要目标,腐败严重。经济上仍为粗放型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依赖性严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苏联几十年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生活条件及居民的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管理体制与人民的现实要求相冲突,旧体制的弊端导致了社会不满的增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程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启动的。  相似文献   

3.
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社会主义发展中力主革新的一派代表人物,他执政后,始终把改革事业置于首位,并逐渐提出改革不限于经济体制,而是包括政治、社会等全面的改革。苏共二十七大和一月全会(1987年)以后,苏联推动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势头更为强烈了,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看到,当前苏联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理论、口号以及实施措施方面出现了一些引人瞩目的动向,本文试图对这些动向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粗浅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是建立人民代表大会 ,使一切有关国家命运的大政方针由新的议会机构决定 ,苏联的权力重心开始转离苏共。权力重心的转移并没有确立起新的权威 ,苏联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于是戈尔巴乔夫又决定设立总统制 ,但总统制也没有使苏联变得稳定和有秩序。苏共的威信和权力迅速丧失。过于急促的政治改革 ,摧毁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5.
苏联改革时期形成的独立于国家控制的公共领域,直接导源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公开性"。戈尔巴乔夫通过"公开性",从构建公共讨论空间着手,引入社会批判机制,发展舆论多元化,直至允许独立于国家控制之外的社团网络、政党的出现等,在个人、社会与国家间建构了一种新的交往关系,形成了具有批判功能的反体制的公共领域,它一方面解构了苏联政治制度赖以存续的政治文化基本成分,另一方面,新的政治文化开始浮现出来,进而引发了苏联政治文化的根本性转型,苏共政权出现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与苏联剧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在斯大林模式下长期成长起来的在各个领域起作用的阻碍机制.这一机制到戈尔巴乔夫进行根本性改革时作用突显出来,最终发展成为政治冲突.主观原因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失误.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最后导致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改革失败是加速苏联剧变的一个重要直接原因,但剧变的根本原因则是斯大林模式丧失了动力机制,这种模式的弊端带有制度性与根本性.  相似文献   

7.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给苏联的内外政策带来了一股新风。在对内问题上,他提出了改革和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纲领;在对外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说,"世界上的新问题不能按照过去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了。"核时代要求克服对现实世界理解的陈旧模式,制定适合于时代的崭新的政治思维,用新的态度和新的方法解决国际问题。如果说改革是苏联经济生活的革命的话,那末,新的政治思维是苏联在对外政策问题上和国际问题上同以往形成的观念的决裂,也是在观念上的革命。新思维固然是苏联国内经济改革推动的结果,是为国内的进步发展创造正常的国际条件,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新思维也是"对当代世界的现实深刻思考的结果。"这种经过痛苦思考产生的新思维同以往苏联的理论概念有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8.
苏联问题的根子在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苏联改革政治体制的核心是解决公民与政权分离的问题,消除经济改革的障碍机制。但是,在选择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上,戈尔巴乔夫不切实际地试图恢复列宁所提出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想通过全民选举苏维埃代表来实现公民与政权的结合,实践的结果证明在现代条件下这么做行不通。这一选举导致了苏联的政治过热和混乱,更使苏共威信丧失,难以控制局面,最后不得不实行总统制。匆忙推行的总统制仍难以挽回局面,反而促进了民族分离主义的发展,最后使苏联倾倒,苏共失去了政权。  相似文献   

9.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决定性影响。苏联的每次改革都是为了提高社会主义体制的效率,但各个时期改革的目标不同,效果不同,结果也不同。从冒进的赫鲁晓夫到保守的勃列日涅夫,再到过渡性的安德罗波夫,最终,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戈尔巴乔夫启动的进程有四个方面:加快科技进步;改革经济和社会;政治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外政策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改革在苏联造成了非正式青年组织的发展和共青团的削弱。在共青团内部出现了意识形态和物质分化。非正式青年组织和政权之间逐渐从同盟关系变成了竞争和政治对立关系。到1989—1990年,非正式青年组织实际上成了政治组织,最终完全脱离了共青团的控制。共青团不仅完全没有能力控制它管理的青年组织,而且共青团的许多领导人也站到了反对派一边。  相似文献   

12.
俄国政党政治走向及媒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俄国多党政治制度只是近十年的事.从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解体,苏联始终是共产党一党执政.在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以及在苏联解体以后,俄国出现了多党制和议会制.经过1993年、1995年和1999年的议会选举,俄国的政党制度走过了形成初期的混乱阶段,目前正在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纵观俄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俄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变化是同俄国政治经济的动荡和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带有典型的俄国特征.而媒体在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第四权力”的媒体同权力和资本三位一体地结合在一起,主导着大选的进程和最终结果.这是俄国政党政治发展过程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本文拟对俄国政党政治的现状和媒体对选举的影响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月,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两年多来,苏联领导人,理论与舆论界发表了大量的讲话和文章阐述这种新思维。戈尔巴乔夫还专门撰写了《改革与新思维》这本畅销书。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国际问题、特别是苏联问题教学与研究工作者的热门话题。那么,新思维到底新在那里,它对苏联内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何影响,对它应作怎样的评价,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探讨。本文着重谈谈新思维关于外交方面的内容及其在对美政策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苏共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在他反响世界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就时代和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改革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经验教训和准则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问题以及苏联对西欧和美国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理论上和政策性的说明,当然是苏联现领导最权威的声明。从全书和别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发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对外政策和国内发展问题上,的确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因素,或多或少地做出了某些理论突破和政策调整,可以说是苏联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就使人们产生了新的希望,对改变长期以来苏联留给国内外人民的形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搞得好,将会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谨就戈尔巴乔夫所阐述的"最主要的"问题即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进行公开性对话,争取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探索,使问题得到符合实际符合原则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作为剧变后的罗马尼亚第一任总统,扬·伊利埃斯库对苏联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改革、齐奥塞斯库政府及其被推翻,以及当前罗马尼亚的政治、经济状况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该专访涉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联政府环境治理的失败,成为20世纪80年代公众大规模参与环保的直接诱因。随着苏联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绿色"新思维对公开性、民主化的倡导,原本单纯的环保公众参与渗透进越来越多的追求民主变革的复杂政治诉求。持不同政见者借助政治敏感性较低的环境议题持续向政府施压,环保公众参与日渐带有强烈的泛政治化倾向。环保公众参与影响和"掩盖"下的民主民族运动,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颠覆和国家解体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很注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首先感觉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戈尔巴乔夫要提出新思维?苏联为什么要搞改革?在去年下半年多数人还认为这是个策略性的改革,现在已经不大听说了,基本上都认为是个战略性转变,是苏联要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是很同意这一看法的。今天的这个时代已不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了,而是科学技术里出政权。如果苏联再不花大力气发展科学技术,只是把钱花到军费竞赛上去,再想争霸、想搞军备竞赛,到二十一世纪比美国落后得就会更多,美国在经济上就会把它拖垮。但总的来讲,《改革与新思维》一书里面强调对时代的认识,对战争的认识,如对核战争的认识就变了。形成苏联这样的认识的因素很多,我的想法是新思维是个世界潮流。不仅从苏联角度看,其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在放慢,而且整个国际共运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否则,波匈事件、南斯拉夫和东欧各国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以及今天中国的改革又怎么会发生呢?从整个世界潮流看,社会主义的发展已到今天,不仅从本国看,就从整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也必然出现这个潮流。这说明国际共运需要再思考、再认识、再发展。戈尔巴乔夫比较聪明,又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出新思维与改革,其改  相似文献   

18.
全球治理进程中的政府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球治理既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崭新理论,又是一种客观历史发展进程.作为一种理论,它是对传统政治学所体现的国家统治理念的超越,反映了当代国际政治发展到全球政治新阶段在政治结构、政治主体、管理方式的新变化、新特点.作为一种客观发展进程,它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的新形态,是国际规制有效性的现实要求,是全球公民社会和世界民主潮流的产物.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既对国家主权和政府有效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这就是,以治理与善治思想为指导,以公民社会成长为依托,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前提,转变政府职能和行为方式,让市场、国家(政府)和公民社会三者在各自的作用范围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政治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政党的地位有所下降、左派力量东山再起、政党政治的地位再上升和“民主疲劳症”积重难返等特点。影响拉美政治发展前景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能否遏制腐败,能否使军队成为政治发展进程的“稳定器”,能否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政治新思维"对苏联以往的政治理论、对外战略以及当今世界格局作出了根本性的重新评价,并推动苏联在广泛的外交领域采取一系列主动、灵活的行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苏联外交战略重心的苏美关系,近年来显示出有限的缓和,在某些领域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试图分析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内容入手,对苏美关系近年来的变化及其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