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跃  张世敏 《求索》2013,(1):138-140
钱德洪等人编修的王阳明《年谱》是研究王阳明生平的核心材料,其中存在不少错漏之处。与王阳明同时,又同署为官的雷礼所作的《阳明先生传》、《南京兵部尚书王阳明行实》,以及阳明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耿定向所作的《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本应是王阳明研究的可靠材料,但却不为一般学者注意到。以这三篇文章作为文献依据,既可以订证《年谱》中的几处错误,如:王阳明很可能就没有问过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又可以补足《年谱》未载的重要史实,如王阳明因被诬娶宁王妃为妾,虽被封爵,却不与铁券与岁米等。  相似文献   

2.
史继忠 《人大论坛》2010,(12):55-56
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的哲学家的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阳明。  相似文献   

3.
傅翔 《福建乡土》2012,(5):30-32
没到过平和,但平和的大名并不陌生,吃过那又大又甜的蜜柚,品过奇香醇厚的白芽奇兰,亲手摸过风华绝代的克拉克瓷,也读过一代文豪林语堂的童年琐忆。因为这些,平和在我心里便是一种诱惑。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初到平和,平和还是让我大吃了一惊:它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土楼与风光旖旎的山水,而且还和一代大儒王阳明扯上了干系。王阳明又名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作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阳明的一生堪称传奇,经历也颇多波折。  相似文献   

4.
5.
儒家以道德学说及其教化功能著称于世.它注重道德躬行,要求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在道德践履中达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完善.因而它以正心、诚意、修身为本,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凤琴 《前沿》2004,(7):185-188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重要命题 ,它在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对后来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 ,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王阳明不仅认为“知行”是以“良知”为本体 ,知行合一并进 ;而且还强调行而后有真知 ,注重实践的重要性。这一思想对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2011年第五届"浙江·台湾文化节"的首个文化交流项目——新编姚剧历史剧《王阳明》应台湾文化交流发展促进会的邀请,于2月13日至24日在台湾演出,引起巨大反响,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台湾当地民众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为姚台两地文化交流开启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李兴 《求索》2007,(10):162-164
改革开放前的王阳明研究,学术上将其定位于主观唯心主义,实践上强调他“亲自”杀戮人民群众,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这种说法有可商榷之处。而近年来的很多研究王阳明的著作,根本不涉及他的生平,不涉及他活动的时代背景,也不涉及他的知行不一处,因而不能明了王阳明的全貌。究其实,王阳明是个复杂的矛盾的人物。应当如实告诉读者,他是有过镇压群众的行为,而且言行不一。尽管如此,王阳明仍不失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文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文学论略●刘再华王阳明是明代一位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以自己的诗文创作为后人提供了重要启示。然而,也许是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掩盖了他的文学成就,自清初特别是乾隆以后,作为文学家的王阳明逐渐被人们遗忘,除陈柱的《中国散文史》对他作了较高的评价外,近现...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是其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在教育活动中,王阳明一方面以自己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另一方面又注意吸取孔孟以来先哲们的优秀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与近代进步教育学说几乎一致的教育主张,其教育实践思想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康彩艳 《传承》2010,(12):70-71
王阳明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是其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在教育活动中,王阳明一方面以自己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另一方面又注意吸取孔孟以来先哲们的优秀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与近代进步教育学说几乎一致的教育主张,其教育实践思想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哲学启蒙的道路是漫长的。即以从王阳明到李贽这一哲学发展阶段而论,对封建伦理传统意识的批判也不是径情直遂,从直接肯定(是)走向公开否定(非),而是从“似非而是”(否定形式下的肯定)开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实践论》副题目标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自然会引导人们把它与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问题的讨论联系起来。它给了我们一些新启示,一个新钥匙去清算并批判中国历史上特别宋明理学家关于知行关系的原始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的学问是他的人生阅历,也是他的人格精神.世界是人的一世之界,人存在于世界当中,人和世界本无间隔.人是"天地之心""心只是一个灵明",人是世界的诠释者,"心"是意义的发现者.人生活于"人情事变"当中,"人情事变"即人的生活世界.在"人情事变"中人由"慎独"确证自己的存在,"心"是无执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性"是...  相似文献   

15.
知行关系问题自古便是学者们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明代儒学家王阳明针对程朱理学知先行后说,创造性的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将知与行结合起来,在知行先后、知行分合、知行轻重、知行相发方面均做了论述,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明史》有曰: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纵观王阳明一生,主要有巡抚南赣、平乱宸濠、征伐思田等三大事功,而巡抚南赣的第一站就在闽粤交界的漳州南部山区,打响了他建立功业的第一仗——漳南战役。明正德年间,在赣、闽、湘、粤四省交界连绵成片的山区,先后掀起多股规模较大、影响甚远的山民暴乱,各自依据天险举旗占山为王,互为犄角,彼此呼应,攻城堡,掠乡村,虏财物,杀良民,日为百姓之患,使得千里皆乱、三省骚然数载。其中就有以福建詹师富与广东温火烧为首的6000多名山贼,纠集聚结在漳南地区,据深山之险、依密林之藏,点燃烽火硝烟。  相似文献   

17.
肖剑平 《求索》2010,(4):120-121,155
"心即理"是王阳明的"立言宗旨",是他知行合一论的基础,知、行之所以能合一者,乃在于本体之心。王阳明认为知行本体即是良知,通过致良知,人将领悟真正的存在,这是本体论层次上所理解的知行本体。"知行合一"实践了儒家"内圣外王"的品格,在成就自我的同时肩负社会教化、教育的责任,是君子品性的自然显现。  相似文献   

18.
江海 《求索》2005,(11)
王阳明晚年的哲学学说相对他一生其他时期有特别的独立境界,这种独立性体现在对《大学》的解释以及“三教关系”等方面,并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晚年阳明哲学的新境界乃儒家彰显自身的一个突出例证,对今天儒家如何发现自我价值仍有重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赵国利 《求索》2012,(5):154-156
致良知是王阳明哲学思想的圣传之秘。致良知的提出标明阳明心学已完全成熟,臻于化境。本文主要从王阳明对良知的有关界定入手来探讨其致良知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并就致良知当代价值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贵州少数民族的“直情率遂”的真人品格,使王阳明解决了其学说的核心问题,即成圣如何可能的的问题。那就是克制人欲,就可以成为真人,在成为真人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修养,就能努力达到圣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