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我区推选乡风文明建设十大先进典型案例,并将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全区推广,凝聚向善向上力量,以文明乡风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走出一条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2.
胥爱贵 《群众》2020,(1):61-63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的具体展现,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党的十九大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对乡村社会建设一以贯之的要求。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进入新时代,培育文明乡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培育文明乡风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培育文明乡风,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公民层面的要求,在广大农民中得到认知、认同和践行,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社会和谐的环境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人们自觉遵循、维护、奉行的准则和规矩。  相似文献   

3.
付珍珍  刘聪璇 《乡音》2022,(10):21-22
<正>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为乡村振兴提供着精神动力,同时也是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路径。乡风文明建设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只有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才能让乡村焕发生机与活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  相似文献   

4.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核心在于要让广大农民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通过发掘优秀农耕文化、传承民俗文化、培育农村公共文化、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从而引领乡村振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风文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全面小康的内涵,更展现了村民的时代精神面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长期与短期、继承与创新、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甄别、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方式创新、创新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建立健全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等方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重要内容。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村民安居生活会更加幸福美满,精神文化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脱贫致富路上也会更有奔头。近年,罗山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文明乡风,勾画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文化大院树新风文明乡风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要从经济建设、文化建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何用精神的力量滋养乡村?岑溪农人四代同堂演奏乡村音乐会,带动了乡邻参与民间文艺的热情;宾阳弘扬乡贤文化、钟山建设镇史馆、象州开展乡村旅游节……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八桂乡村不断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些农村酒席泛滥、人情成灾、大操大办、烂俗表演、孝道衰弱等陈规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加剧了农村乡风文明的衰败。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重视看得见的因素,也要重视看不见的文化因素,通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定约束性强的措施以治理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9.
光华 《群众》2023,(6):10-11
<正>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中组部、中宣部等国家八部门《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部署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陆卫其 《群众》2008,(3):38-39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去年以来,太仓市立足农村实际,着眼农民需求,积极搭建乡风文明建设新载体,在全市大力开展“百村乡风文明岗”活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由农民自发推进乡风文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贤 《传承》2013,(4):70-71
乡风文明建设要深入人心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参与。当前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政府投资短缺、民间融资困难,新型农民培训效果差,养成群体文化和风俗困难,建设思路单一、政府包办一切等困境,急需发挥农民组织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乡村和美"。"乡村和美"的灵魂在于乡风文明。乡风,是一个地方乡民普遍认同并遵守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方式。良好的乡风是"幸福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此我们应重视良好乡风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3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来宾市忻城县马泗乡围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总要求,走好"一夯二浓三严四争"总步调,始终把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夯基础",推进设施建设,强化根本保障。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着眼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相似文献   

15.
赵增彦 《前沿》2010,(13):116-120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与精神支撑,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方面内容密切相关。目前,由于一些党政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从上到下的重视程度基本呈"倒金字塔"型逐级递减态势;由于许多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使得正面文化在基层传播缺乏有效的组织渠道;由于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贫富悬殊、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未能根本解决,致使经济落后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还面临着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设施匮乏,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道德水准滑坡,集体意识弱化,农村环境污染危害加剧;封建迷信现象、宗族宗派势力有所抬头,宗教势力以及邪教和非法传教活动活动猖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力量薄弱,文化创新能力低下,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一系列挑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推进经济落后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强力强村富民,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提升农民素质,增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意识;完善阵地设施,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硬件平台;创新方法载体,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实效;加强统筹协调,拓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强化制度建设,形成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实现乡风文明,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整体主义的文明观念和文化史的谱系学方法,可以发现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是乡村衰落问题,始于近代的乡村衰落根本上是传统乡村文化的衰落,内因在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将生产经营作为事业而非产业。从洋务运动到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做了艰辛准备,但并未完成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因此,解决乡村文化衰落的问题需要重建乡风文明,这并不要求改变乡村文化的农业本色,而是要按照科技化、资本化、企业化、市场化等的产业化要求改造传统农业,将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作为根本出路,进而通过发展股份制农业企业,再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乡风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达到这一目标,乡村振兴需借助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政府、村委会、村民、企业、公益组织都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6月底,全市在奉节县召开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描绘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图。如何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是新时代给出的一道"新考题"。为深入贯彻中  相似文献   

20.
广安市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人手.在100个重点村开展以“科学生产、文明生活”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养农民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塑造文明乡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整洁村容: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