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曾几何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蓦然发现家乡的山不再那么葱郁,水不再那样净洁,景不再那么熟悉。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句"要保护好祖国的青山绿水,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不知撼动多少中华儿女的心。为了让八桂儿女记得住"乡愁","美丽中国"战略的广西版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科学施策和精心谋划下,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实践,正孕育出春华秋实的乡村美景。2013年5月,我区吹响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集结号。以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为目标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首先在八桂大地拉开帷幕,这不仅是建设"美丽  相似文献   

2.
<正>乡愁是人生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如何留住"美丽乡愁"?《当代广西》第21期"本期关注"栏目《绿色乡村的生态红利》一文给出了答案:留住乡愁需产业支撑。生态乡村建设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日子,即要"面子",也要"里子"。《绿色乡村的生态红利》介绍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象州县发展绿色林果业、容县发展循环农业等一系列举措,把生态乡村建设融合到发展新产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基层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无数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要顺应自然,留住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山水画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就是要不填湖、慎砍树,就地取材造景,随坡就塆植绿,让乡村融入自然。至于"乡愁",不管你想与不想,故乡在哪里,乡愁就  相似文献   

4.
正乡愁的"愁",愁于空间的阻隔,常常寄情于物。这样的"愁",既是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也是杜工部的"环佩空归夜月魂"。另一种乡愁,不是身在异乡,而是愁于时间的流逝。于是想要镌刻出故乡曾经的岁月、留下的印记,尤其是闪耀过的辉煌,或是纯真的时光。这样的愁,既可以是海子"养我性命"的麦地,也可以是白先勇记忆中的花桥。这是文化语境中的"乡愁"。这种"文化乡愁",是在文化寻根里共鸣的集体记  相似文献   

5.
江仕敏 《创造》2019,(4):15-2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什么是乡愁?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说,乡愁就是乡村的文化记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乡村文化,是许多游子内心深处的美好记忆和不可复制的“精神家园”。好山好水的美丽生态是乡愁,地方文化、风土人情也是乡愁;留住乡愁,既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激活乡村文化,用文化留住乡村的“根”。  相似文献   

6.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而南宁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愁就是一座村史室。从2014年起,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南宁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在全区率先探索开展市级示范性村史室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充分挖  相似文献   

7.
正"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那吱吱唱歌的水磨……"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绵长的乡愁情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永安市人大常委会将传统村落保护列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更激发出乡村发展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我始终相信,当热泪与心声交织一起的时候,我们才体味到他们身上那份难以释怀的乡愁。《现代汉语词典》上说:"乡愁"指"深切思念家乡有忧伤的心情。"乡愁,其实是一种别样情绪,它酿造一些甜蜜和苦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6)
正以"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抓手,浙江不仅实现了品牌与产业的融合,而且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兴旺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动力源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充满诗意的一幕,是人们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那乡愁又是什么?有人说是儿时的回忆,也有人说是熟悉的乡音,还有人说是舌尖上的家乡味道。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在绿水青山间寻得金山银山,探得发展先机,打造乡愁可寄、梦想可承、未来可期、令人向往的"未来乡村"?如何借鉴台湾乡村文旅发展模式,取其精华,学以致用?4月29日,以"守望乡愁携手乡创"为主题的2021两岸(温州)文旅融合与美丽乡村发展交流大会在温州举办,来自温台两地文创、乡旅行业等大咖相聚温州,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思想内核,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让乡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内在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将乡村传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在引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1,(9)
正农业,自古就是立国之本;乡村,不应徒留下难解的思绪乡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点在青年。如何引导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共青团江苏省委精准服务青年需求,带领青年建功新时代,唱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2019年,共青团江苏省委立足能为可为的工作实际,全面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创新实施"新农菁英"培育发展计划,建设"新农菁英"人才库、推出"新农菁英贷"、打造"新农菁英"产品库、开设"新农菁英"训练营、开展"新农菁英"就业见习等10项举措。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和重点。而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而言,绝不仅是看得见青山绿水,更重要的是留得住乡愁,其中乡村文化是"根"与"魂"。然而,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为表现形式的现代化发展,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对乡村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破坏,引起了乡村文化的撕裂和痛苦,乡村文化生态受到破坏,整体呈现出病态。因此,在现代与传统的文化价值冲突、碰撞过程中,要通过留住乡村文化的传承载体、重塑农民"以乡土为本"的价值观、以文化惯性保持乡村文化多样性、乡村文化与城市化双赢等方式,消弭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的文化鸿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诺瓦利斯曾经说过:所谓乡愁,只有在"家"意谓着自然时才是值得的。运河沿岸,曾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繁华的地带。时光的流水稀释了一切,但先人的物质文化创造,或是融入习俗,代代相传,或是铭刻在大地上,化为自然,成为风景。这是运河古镇留给我们的惊喜。沿着运河,人们寻找回家的路。大运河从来就是国家统一、繁荣的支撑和象征,河水中流淌着的不尽乡愁,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如说是民族的、国家的。鸦片战争后期,英军沿长江西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既要积极塑形,也要注重铸魂。进入新时代,乡愁已经从个体意义的情感型乡愁上升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治理型乡愁。以新型城镇化导向的乡村建设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产生消极影响,人口外流导致村落空心化和成员身份认同弱化,行政推动型移风易俗对传统文化传承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积极应对乡村振兴进程中留住美好乡愁所面临的挑战,需要超越“资源维度”和既有做法,更多地考量“治理维度”并创新路径。基于乡村社会基础和发展趋势,留住乡愁应着力从协同治理、下沉式治理、参与式治理、属性治理等维度推进。在实践中,要坚持以党领共治推动乡愁场域的打造,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要把留住乡愁作为重要民生问题,重视围绕乡村居民内在需求而重塑乡愁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乡村居民在乡愁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留住美好乡愁,增强民众的参与性、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代表微语     
<正>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有效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建议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在高山区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和农游民宿区,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更大程度地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三明市人大代表苏启绵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民政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一部署,今年3月,区划地名司启动"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行动立足于发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在乡村地名方面的数据信息优势,推动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上图",便利乡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群众出行交往,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加强红色地名文化宣传与乡村地名信息更新,不断深化地名公共服务。目前,行动推进顺利,成效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周年丰 《政策》2015,(1):74-76
【正】近年来,见诸报刊的"乡愁"二字,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情结,好一个"乡愁"了得!先说乡:乡字组成的词有乡亲、乡情、乡音、故乡、返乡等等,反正说的是自己的家乡。乡和愁组成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乡愁是什么?又愁什么?你我他有乡愁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结?我也是懵懵懂懂的。说不清越想说,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文字。一我也说"...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代广西》第21期"本期关注"刊登的《八桂大地的"美丽乡愁"》系列稿件,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态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消灭城乡差异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村美、农村强、农民富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宜居的乡村旅游为减少贫困作出了贡献。文中好经验启示我们:生态乡村建设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需立足实际,发展富民产业,增强村庄发展内动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路过时光的门槛,在沉静中重温曾经洒下心血和汗水的365个日日夜夜,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重负,那份艰辛,但更多的还是耕耘的坦然和收获的喜悦。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全省各级就业工作者在促进就业、扩大再就业进程中奋勇拼搏的一年,是开拓前进的一年,是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