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物介绍】苏琼明,贺州市八步区灵峰镇灵峰村村民,曾经两次脑中风,身残志坚的他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走村串户收废品,以一己之力供养儿子还有侄子侄女两个遗孤,并盖起了楼房,还清了外债,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脱贫感言】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和辛勤付出,希望的大门才会向你打开。苏琼明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年也有了一万多元的纯收入,曾经一贫如洗的他竟然也能脱贫了。4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苏琼明家,他刚【脱贫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人物介绍】赖运升,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中山村那志坡村民,身患三级残疾,有三个小孩。养蚕之前,赖运升是个买进卖出的小商贩,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2014年,他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脱贫,脱贫后出资打造蚕农实训基地,向村民传授养蚕技术。【脱贫感言】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自己去打拼。【脱贫故事】"以前喂一次蚕要一个半小时,现在半小时就能搞定了。活越干越轻松,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有盼头。"3月29日,在新建的蚕农实训基地,已是基地管理人  相似文献   

3.
<正>【调研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湖南省株洲市委、市政府根据部署,提出要率先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  相似文献   

4.
正【人物介绍】农东林,天等县天等镇洪岭村瑞屯人,2009年为救治罹患重病的父亲,负债20万元,成为低保户。面对负债累累的困境,农东林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与命运抗争,以28只羊和1头牛起步,发展成规模化的养殖场,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榜样。【脱贫感言】只要坚定信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就能走出困境。【脱贫故事】略显黝黑、棱角分明的面孔,让人一看到农东林,就觉得他是一个韧劲十足的汉子。事实确实如此。2009年,农东林夫妻俩还在广东打工,他父亲被查出肝脏血管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介绍】卢华,防城港市上思县在妙镇平良村青瑞屯村民,之前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种甘蔗,常常入不敷出,平时都是欠债度日。通过甘蔗规模种植脱贫,生活得到改善,对前景很有信心。【脱贫感言】一个人只要勤劳,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就像甘蔗一样,节节都是甜的。【脱贫故事】3月26日,防城港市上思县在妙镇平良村青瑞屯村民卢华和妻子蔡月秀到屋后的山坡去砍甘蔗,他要趁清明前天气好把甘蔗砍了。这些年,家里靠规模种植甘蔗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介绍】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桐村长洞屯村民刘强,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属于四级残疾。他要赡养92岁的老父亲,抚育两个不到13岁的学龄孩子,照顾患有精神残疾的妻子,以不利索的手脚为全家人遮风挡雨。脱贫前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仅622元,如今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脱贫感言】不仅仅要脱贫,扩大养殖后我相信一定能够富起来!  相似文献   

7.
正【人物介绍】廖现年,来宾市象州县马坪镇古路村委洞村人,一家五口人,田地少,收入低,一对子女还在上学,母亲长期患病,生活艰难;通过贷款种植草莓,2017年收入达6万多元,不仅顺利脱贫还成功当选古路村党总支副书记。【脱贫感言】希望大家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大家舍得做,肯付出,我们一定能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脱贫致富,生活越过越好!  相似文献   

8.
正【重要发现】始终坚持以新思想为引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始终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工作理念;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加强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人物介绍】莫小碑,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乡大田村村民,养殖竹狸富起来后,通过成立合作社,辐射带动800多户贫困户发展竹狸养殖,帮助他们顺利脱贫走上致富路。【脱贫感言】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只要大家相互帮扶,迎难而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脱贫故事】莫仔又要"搞事"了!4月3日,去湖南"溜达"了一圈的莫仔回到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乡大田村了,他此去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湖南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他饲养竹鼠已有10年了,如今想往这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介绍】苏万石,钦州市钦北区青塘镇那路村村民,中共党员。原是钦北区"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七口人,年迈的父母体弱多病,三个子女都在校读书。靠种植两亩水稻、养两头猪,农闲时外出打零工维持全家的生活,日子清苦。通过发展种养、酿酒等产业,家庭纯收入超过10万元,成功脱贫。【脱贫感言】好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更离不开个人的"折腾"和奋斗。  相似文献   

11.
正【人物介绍】张发有,男,42岁,贵港市平南县大鹏镇蒙都村都阆二屯人。父亲中风一直卧病不起,母亲年岁较高需要赡养,还有年幼的小孩需要抚养,各种医药费与日常开销让贫穷的家庭不堪重负。他勤劳、肯干,通过发展生猪养殖、酿酒等产业,增加家庭收入,达到"八有一超"目标,已于2016年12月脱贫摘帽。【脱贫感言】努力干活就有希望!有奔头!  相似文献   

12.
正【调研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了解扶贫脱贫战略思想在广西东兰的实践情况,总结东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探索与实践,2017年8月底,人民  相似文献   

13.
正【人物介绍】廖木森,梧州岑溪市安平镇中庆村三组村民,全家共有四口人,妻子因病无法干活,两个子女正在上小学,全家仅有他一个独臂劳动力。由于身体不便,又要照顾家人,不方便外出务工,2016年之前,廖木森靠务农和打零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全年收入仅有8000元左右。2016年,他通过发展养猪、养鸡等产业,家庭纯收入达到近3万元,成功脱贫。【脱贫感言】人生如棋我为卒,行动虽慢,却从不后退。只要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每个人都能拼出一份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标准号】DB11/554.8—2015【标准名称】公共生活取水定额第8部分:商场【标准性质】强制性【发布日期】2015—07—22【实施日期】2015—09—01【起草单位】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归口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相似文献   

15.
正【脱贫攻坚战】2015年12月3日,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广西"攻坚五年、圆梦小康"的冲锋号,动员全区上下全力以赴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我区贫困群众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自去年10月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就脱贫攻坚召开了4次全区性会议,狠抓"1+20"扶贫文件落实,精心实  相似文献   

16.
正【人物介绍】韦英和覃美竹,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乡永乐村学校屯一对残疾人夫妻。十几年来,夫妻俩身残志坚,不等不靠,矢志于生猪养殖业,克服身体的不便,熬过亏损负债的艰难,将养猪场规模发展壮大,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脱贫感言】尽我最大努力,把想做的事情(养猪)做好。也希望村里的人一起做(养猪),争取大家过得好一点。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提示: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始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全心全意抓民生保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工作,高度重视抓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断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现场】"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新春贺词时动情地讲道:‘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从总书记的话里透露出,现在中央对于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广西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就乡村振兴、开放合作、产业发展、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乡村振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对于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不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要创新地继承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与方法: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略【教学重难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自主探索式教学法。【教材分析】略【教学流程】教师导入:教师自我介绍并导出网友帖子(媒体展示)。这是一个网民在一个论坛上发表的感慨:我们剃着朋克头,穿着大跨裤,坐在肯德基,听着摇滚乐,等着好莱坞大片的开演;高兴起来在身上穿几个洞,戴上几个环,和朋友在酒吧里聊聊天,叼着万宝路,开一瓶XO,结账时潇洒地…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各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众多的民间艺术、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呈现着斑斓色彩。我们今年继续开设这一栏目,按【衣】、【食】、【住】、【行】、【礼】、【节】、【艺】、【器】等系列介绍给读者,同时也欢迎大家来稿,支持我们将这一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