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支部生活》2009,(2):24-25
问:近期整改落实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哪些?答:根据中共上海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1月12日发布的《上海市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提示》,1月中下旬,主要完成三项工作。一是确定整改落实项目,制定并公布整改落实方案;二是明确需要集中解决的突出问题,落实责任主体、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间,并向群众公示;  相似文献   

2.
刘金生 《中国民政》2009,(10):38-39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我们民政工作的特点,如何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笔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湖南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的看,湖南省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构建和谐湖南、加快富民强省中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但是,体系建设在推进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而且应该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学军 《前沿》2006,(10):177-181
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照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所具备的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障碍,强调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加快社会救助立法,科学设定救助标准,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建立社会救助资源的配置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形成一体化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加强撤村建居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干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撤村建居,原有的57个行政村已有43个村完成了撤村建居,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做法和成效江干区撤村建居社区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我区 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北京市人民政 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京政 发[2005]8号),《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 办公室关于建立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 度的通知》(京救联办发[2005]1号)、《北京市 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制度有关问题的 通知》(京民救发[2005]164号)等相关文件精 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有钱没钱先救人",这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该法充分考虑了交 通事故受害者的医疗费问题,明确规定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法 律制度建设向人性化方向转化、发展的重大变化。然而,新法实施至今,"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 金"及其配套规章制度均未出台,因交通事故引发的受害者医疗费用问题也日益凸显,一系列的现实 问题呼唤着基金的尽快建立和运行。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张家港市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作为关系民生之困、民生之急的大事,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戴永福 《中国民政》2013,(12):41-41
一、怀化市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及现状 怀化市集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移民库区于一体,是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市辖13个县市区、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8.9%。近年来,怀化市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实现了农村特困家庭的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28.3%:农村医疗救助每年惠及30余万农村群众:临时救助制度2009年全面建制。二是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建立了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连续5年提高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完美收官,表明我国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进入相对贫困的阶段。这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在社会救助领域中,原先的物质型救助方式已不适用于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解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社会建设领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比其他地区来得更早,表现得更多更复杂。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结合特大型城市特点,适应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是一项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才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政策法规,制定规范.统一的《社会救助法》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社会救助工作健康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坚持公正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根本原则。当前,我国社会救助还存在不公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救助标准不公正,导致救助标准偏低和覆盖面窄;二是城市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之间存在不公正,影响了社会救助整体效能的提高;三是经费保障与责任分担机制不公正,导致了地区间社会救助水平的差异;四是社会救助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公正,导致社会救助管理效率偏低。如何实现公正社会救助是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民 《中国民政》2016,(5):50-52
正2月20~21日,以"共享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250多人出席会议。深化社会保障改革应充分体现共享发展理念与会者一致认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相似文献   

14.
柴一凡 《中国民政》2012,(12):45-46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之一,主要目标是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救灾、医疗、教育、住房、司法、就业、五保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性社会捐助为补充,部门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运转协调、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承担着维护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任务,构成了社会保险无法保障或保障后家庭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群体的一种"兜底"保障.本文以盐城市为例,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做些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丁志德 《人权》2012,(1):55-57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分配差距拉大,加速改善城乡困难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已成为各级政府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各地都在大力倡导和努力提升民生工作,众多城市规划了各种年度、届期等“民生工程”目标,但民生工作由于缺少硬性制度保障和科学管理方法,往往是一届领导“政绩工程”的短期行为,好事做过后成为“一阵风”,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济南市历城区则整合分散的救助资源,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完善了一套“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并进行现代化科学运作设计,用硬性制度向社会公开宣示政府职责,使弱势群体有了政府强力制度支撑,各类困难户救助保障随着地方财力增长,得到有序自然改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正 《党建研究》2011,(4):19-21
近几年,上海按照中央提出的积极探索现代大城市的社会管理模式,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结合特大型城市特点,把加强社会管理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探索现代大城市的社会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郭光辉 《中国人大》2009,(15):42-43
“剥离不属于居(村)委会的不合理工作”,“减少会议”,“简化考核评比”,“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在今年5月26日上海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上海市民政局在汇报全市居(村)委会“减负”工作推进情况时,列举了“减负”的一项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跃 《中国民政》2008,(9):41-42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社区。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建设一个管理民主、服务到位、和谐稳定的社区成为当务之急。现阶段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践行者是社区居委会,近期我们制作了二份调查问卷:《姜堰镇社区居委会工作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表1)、《姜堰镇社区居民服务需求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表2).对城区21个社区居委会及部分社区人群进行了调研,试图论证社会组织融入小区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下我们将从成因,体制、资金、人员四个方面阐述社区社会组织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以来,商都县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围绕解决困难群众的衣、食、住、行、医、教等基本生活问题,着力构建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而且为贫困地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摸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