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经济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趋势日趋明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正逐渐孕育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文化经济。     所谓文化经济就是以文化观念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为产业主体支柱的经济。文化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物质经济是指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它是人类社会在低级发展阶段的产物,其特点是:在生产上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主,以自然资源为原料,以具体的物质生活产品为产品终极对象,产业结构围绕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进行组织和布局;在消费上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为主要目标。文…  相似文献   

2.
杨金雪 《学理论》2008,(8):49-50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和丰富,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如何对待剩余产品就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消费文化是历史的、可变的,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会形成不同的消费文化形态,在于消费文化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及大众传媒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外部的文化因素由于其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社会资本是交易的基础;效用的来源可以是声望、尊严等非货币因素。中小企业要用好社会资本,信守合作中的传统美德;在商品与服务方面以特色和优越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体验,实现消费者效用和企业产品效用的最大化;综合运用社会文化、消费文化、产品文化,在他们与市场的互动中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以文化创新在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引领倡导健康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消费是人们使用文化产品及服务,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多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文化消费其具体特点各不批同,但作为文化消费,它们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社会现象相比,则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文化消费的直接目的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人们的生活消费可分为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两类。物质消费是人们使用物质产品满足物质需求的活动。精神文化需求是人们对社会关系,文化生活的渴求。文化消费的质量不仅反映了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且直接表征了人们的总体文明程度。物质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赵朝峰 《求知》2016,(4):57-59
正随着"互联网+"的大热,人们开始用新的视角去研究传统产业,去发现传统产业内涵中未被发现的"处女地"。经过近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文化产业从倡导到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战略性产业和引导性产业,中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消费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体验型产业,以文化资源开发为旅游吸引物的文化旅游更是凸显了体验经济的特色,消费者追求体验、追求刺激、追求精神的欢愉的消费特征更加明显。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  相似文献   

6.
张召  路日亮 《理论探索》2012,(3):101-103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消费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前,我国消费文化的发展现状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国内思潮与国外思潮的融合,使我国的消费文化呈现出传统消费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和适度消费文化并存的复杂局面。我国消费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款消费依然严重,炫耀性消费逐渐蔓延,畸形消费泛起等。加强新型消费文化建设,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消费文化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
张健 《求知》2013,(1):10-13
文化是社会的观念体系.在社会结构中居于上层建筑的顶层.本质上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系统化认知和体验。从逻辑上看,文化的发展,来源于一个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发展即是经济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引导、培育和建设,已形成门类齐全、文化消费群体众多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进入市场以后,确实对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例如:它有利于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生产更多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有利于加快改革文化市场管理方式,发挥文化资源的潜力,增强文化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改变计划经济模式,改变投资结构,以适应社会新需求;有利于发挥流通对艺术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作用,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苏颜丽  张莉 《行政论坛》2001,(2):52-52,54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们消费需求核心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设计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策略的内涵也发生了的变化,除了经济的简洁性、安全性等特征外,在现代产品设计领域主要体现为:①产品设计的艺术与美学特征;②产品设计的科技特征;③产品设计的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现代广告与青年消费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广告对于青年消费文化的影响已日趋显现。本文将从青年消费者的需求欲望、个性身份、流行时尚、舆论引导、群体压力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阐述广告在青年消费文化嬗变与变迁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慧芳 《学理论》2014,(23):69-70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质的蜕变,人们消费追求不仅仅局限在工业化时代的物质饱感,而倾向于追求新时代下的精神饱感。人们开始追求欲望的满足和角色转换的幸福感,企图通过旅游来完成自己"梦"的真实实现。洛阳文化厚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通过分析现今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总结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建设性设计迎合旅游者心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传统研究认为,人们消费只是为了表现一种预先确定的“我”是什么人的感觉。而本文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现代消费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成为一种“操纵符号的系统化行为”,从而对现代社会结构具有了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邹庆国 《学理论》2008,(4):54-56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仍有积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分割,绝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要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同时传统文也需要在时代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黎春娴 《理论导刊》2008,2(4):61-63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社会文化.消费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费文化的象征性越来越彰显的现代社会,建构和谐的消费文化是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既要剖析和借鉴传统消费文化,又要广泛吸纳世界各国先进的消费观念,做好消费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逐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反思郭灿鹏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是社会走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政治上的现代化则是社会现代化的制度保证,而文化上的现代化则是社会迈向现代与文明的精神力量。三者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同时...  相似文献   

16.
齐勇锋 《求知》2012,(1):17-18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民族振兴、文化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时代主题.给我国的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转换.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新的市场消费热点.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文化经济功能的扩张使民族文化复兴之路从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的范畴拓展到了经济层面.即文化产业领域。从而赋予文化建设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Kidult现象是当前流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之一,此现象可追溯到古代的"赤子"道德和情怀,它本身有久远的文化渊源和社会传承,并且在现代社会衍生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本文从现代媒体传播与大众消费文化背景、后现代文化影响以及文化分析中的功能主义、冲突论和文化生态学视角等方面对kidult现象进行了文化解读,阐述了现代kidult现象产生发展特征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前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之中。在转型社会,政治经济全方位进行改革,文化价值体系开始重构。为了适应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需求,我国政府已开始了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变。由于传统理念及制度的根深蒂固,作为行政管理的灵魂的现代行政文化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行政体制改革的障碍。因此,对当代中国行政文化进行理性分析,整合传统与现代的行政文化,通过行政文化的更新来推进中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甚至经济社会循序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消费社会、文化产业、文化商品都是资本发展的产物,它们遵循着同一个资本运营的逻辑,只不过在这个运营过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商品同时实现了经济资本以外的文化资本的增殖,并由此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文化的商品化,尤其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之下,尽管一部分不能完全市场化的公益和准公益文化仍然存在,并作为公共文化事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为社会提供着"文化产品";然而经营性的、生产"文化商品"的文化产业已成主流,无论是对于经济,还是对于社会,它的作用和影响力都大大超过了靠政府和国家引导的形式比较单一的公共文化事业。因此,可以说,在消费社会的生产实践中,"文化产品"已经基本转化成为了"文化商品",这同时吻合了市场经济的普及和深化过程;而文化商品化的实质便是:文化被纳入到资本增殖的轨道,成为资本实现自身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20.
杜敏 《求知》2013,(8):50-52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能力也日益强劲。文化消费已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手段。当前,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理性分析文化消费领域的不良现象,探讨如何利用生态文明理念引导文化消费,构建生态的消费观,培育健康的消费习惯,对于保持文化消费产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满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