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将其他培养管继续放入转鼓架培养。转速是每小时12转。 5.每天将管内血液倾出,换以组织培养液,然后检查红血球吸附反应。如系阴性,再放回转鼓架继续培养,随后每天检查,至少七天。 6.如发生红血球吸附反应,其形象和常规检验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一种和古典猪瘟病毒不同的一病毒所引起的和高度传染性的猪病。急性型的特征是发热出血性症候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达到100%。病猪不产生中和抗体,尚无有效的免疫接种方式。家猪因和病猪直接接触或受污染物或受感染的argasid扁虱所叮咬,而散布非洲猪瘟。 (一)易感动物 病毒可以存在于非洲的一种疣猪体内(一种野猪,脸部有肉疣),而它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和猪瘟不是同一种病,二者之间没有交互免疫力。非洲猪瘟最早发现于非洲(肯尼亚,1907)。1957年在比利牛斯半岛出现,连年在西班牙、葡萄牙发生,并涉及法国南部。1967年后连续发生于意大利。1971年发生于古巴,这是美洲国家第一次发生本病。鉴于非洲猪瘟有扩大传播的迹象,国际兽疫局及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于1961年在巴黎召开有关非洲猪瘟的紧急会议。古巴发生非洲猪瘟后,国际兽疫局负责人维托兹(R.Vittoz.)要求各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多年来有关猪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方法所取得的进展予以回顾。 (一)荧光抗体组织切片试验(FATST) 1963年Scair等首次用FATST诊断猪瘟取得了可喜结果。后来许多研究者对其可靠性作了证实。采取猪瘟早期病猪的扁桃体和淋巴结或晚期病猪的脾脏和肾脏等组织,作冰冻切片或组织印片,丙酮固定后用猪瘟荧光体染色检查,感染猪组织细胞呈现特异性的胞浆荧光。用这种方法对病猪的检出率为90%以上,实验感染猪瘟病毒(HCV)后2天,即可查到病毒荧光。其优点是准确、简便、快速,一般在2小时内即可得出结果。但有人报道,猪接种猪瘟弱毒活疫苗后短时间内,苗毒荧光干扰对野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是由ASF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以全身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对养猪业危害巨大,是各国严密防范的传染病,也是世界猪病研究的重点。1流行病学ASF...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概述了非洲猪瘟的病原学特性、流行病学以及诊断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各种病原学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等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预防控制非洲猪瘟方面,对上述检测技术和诊断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研究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GenBank中登录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p72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根据p72保守区序列设计合成了内(FIP,BIP)、外(F3,B3)2对引物,其中外引物扩增片段的大小为184bp。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非洲猪瘟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62℃保温60min即可完成,最低可检测到1×101 copies/μL的病毒DNA,与常规PCR方法相比灵敏度高100倍。对ASFV、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DNA同时检测,结果仅有ASFV出现条带,而其他均未出现目的条带。表明,建立的ASFV-LAMP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据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畜牧处情报,非洲猪瘟目前已传播于世界各地,因此,对这一疾病的严重性以及对世界养猪事业的危害性应予十分重视。并须密切注视疫情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严加防范。 非洲猪瘟从未在亚洲发生过。原发地是非洲,在当地的家猪和野猪中一直流行。六十年代(1957年)传播到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地,因采取严格控制措施,疫区没有扩大。未料于1978年5~6月在南美洲的巴西、多米尼加和欧洲的马耳他及意大利的撒丁岛相继暴发非洲猪瘟。这一事态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1986年3月30日,荷兰首次在南拜县海牙附近的福特梅尔地区的一个育肥猪场中发现有10头猪只死亡,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苍白、拉稀、步态僵硬、鼻出血、消化不良等症状,对死猪进行尸体削检发现呈典型的非洲猪瘟。第二天在距最初发病农场约500米的另一农场,突然发生3头母猪呈现严重的疾病,将患猪血清送中央兽医研究所检查,确诊为非洲猪瘟阳性。当即将该猪场6641头猪只(其中有196头是来自两个阳性猪场)全部扑杀。该病的发生是由于饲喂了未经煮沸的泔水和发病猪场兽医人员的来往而导致发生的。根据欧洲共同体的规定,兽医当局命令不准南拜县的生猪、反刍动物、单蹄兽动物以及家畜运输车辆随便移动,同时禁止该县的猪肉及其产品出口。在该缓冲地带内,2月14日~4月29日屠宰的猪及加工的肉品也不准出口。经过上述措施的处理,截止6月12日,疫区的范围已缩小到感染农场周围3公里,并对所有猪作血清学检查,结果全为阴性。此时,对该区以外猪只出口的限制则被取消,但对疫区内2月14日~6月4日屠宰的猪及加工肉品仍被限制,直到7月14日,兽医常设委员会在布鲁塞斯讨论决定,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所有限制才最后宣布一律取消。此次非洲猪瘟的爆发,给荷兰经济上造成的损失估计为几十亿盾。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灾难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我国必须上报的一类动物疫病。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以来,有关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特性、流行特点以及免疫应答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开展,但是我们对其仍然知之甚少。本文概括总结了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以期为非洲猪瘟病毒的后续研究和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猪传染病,早期检测诊断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非洲猪瘟的常用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病毒分离、基于核酸水平的方法(主要包括实时荧光PCR、多重PCR、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和数字PCR等)和基于蛋白水平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农业部梅岛动物病研究中心潘英章博士应我国农牧渔业部科技司的邀请,于1985年4月2日至5月2日在北京、西安等地作了有关非洲猪瘟的学术报告。潘从事非洲猪瘟的专题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发表了近百篇有关论文报告,既有丰富的实验室经验,又亲自参加在海地、巴西、南美、多米尼加等地扑灭非洲猪瘟的工作。这次来华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性、临床病理变化、防制措施和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仅将其流行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非洲猪瘟最早发生于非洲,1909年在肯尼亚首先发生。1985年底以前发生过非洲猪瘟的国家有:非洲的肯尼亚、津巴布韦、南非、纳米比亚(西南非洲)、马拉维、布隆迪、扎伊尔、刚果、塞内加尔、几内亚  相似文献   

13.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非洲猪瘟孙书华,孙淑芳,蒋正军,吴时友(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266032)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已危及到世界许多国家养猪业的发展。该病毒呈二十面体结...  相似文献   

14.
古巴从未发生过非洲猪瘟。1971年5月,哈瓦那省一个饲有一万多头猪的肥育猪场第一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继之传到另外三个猪场,至6月底,发病点达33个。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室诊断(包括血球吸附试验、免疫扩散反应试验、萤光抗体检查及动物交互免疫试验)肯定是非洲猪瘟。但病毒是如何侵入古巴的,尚未查清。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方法,本研究使用金纳米颗粒与传统PCR技术相结合,针对ASFV中P72保守序列,建立了一种新的ASFV的NanoPCR分子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关病毒,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瘟病毒(CSFV),NanoPCR分析均未发现交叉反应。与常规PCR相比,NanoPCR灵敏度更高,每个反应的检出限为2.86×10~3copies/μL,而常规PCR检出限为2.86×10~4copies/μL。用建立的方法对23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ASFV的阳性检出率为60.86%。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发的灵敏、特异性的NanoPCR方法可广泛应用于ASF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16.
古典猪瘟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快速诊断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本病往往是在应用ACB弱毒疫苗的农场爆发,但在发病初期注过疫苗的猪临床形态学症状是不明显的。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的临床症状才变得明显,通常要经过几周,有时达数月。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以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神经和呼吸机能紊乱为特征的症状,作为诊断依据是不充分的。必须立即采送病料进行实验室检验。 任何一种诊断方法的效果均取决于一系列的具体条件,特别需要考虑到病毒的特性,病毒致病的机理,采取病料的时间和受检病料的种类。猪瘟病毒具有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特点,其中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这就导致疫病沿着出现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性病程方向演变,相应地需要不断提高实验室诊断方法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一些地区在诊断防治猪病中所提出的“无名高热”、“干耳朵病”、“紫斑症”和“烂喉病”等,曾被认为是一种新病,或原因不明的疑难病。去冬今春以来,我们对叙永县及其邻近地区发生的这类疫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系统调查研究。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学检查、病理剖检、疗效验证以细菌学检验、动物接种、兔体交互免疫实验、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 PCR方法 ,从经临床和血清学初步诊断为猪瘟的病料中扩增了猪瘟病毒 (CSFV)的E2基因某一片段 ;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通过DNAsis软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确定了这一流行株 (IPI株 )在系统发生树中的位置。结果表明 ,从IPI株和石门株 (Shimen)中均扩增出 2 71bp目标片段 ,这一流行株与我国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流行的绝大多数CSFV毒株同属于基因 2群中的 2 .1基因亚群 ,与YN1、YN2、GX4、GZ1的关系较近 ,而与Shimen株、兔化弱毒株 (HCLV)等我国传统的标准毒株相距较远。这一结果为猪瘟的诊断和检疫提供了一种特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编码的5个解旋酶(D1133L、QP509L、Q706L、B962L和A859L)的结构和功能知之甚少,了解ASFV解旋酶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明确ASFV致病机制.本文通过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综述了ASFV解旋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从解旋酶的角度加深了对该病毒复制调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SFV)B646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nfo RPA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ASFV核酸LFD-RPA快速检测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A型塞内卡病毒(SVA)等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最低可以检测到1.57×10~2copies/μL重组质粒pUC-B646L;检测时间短,其中RPA扩增20 min,LFD检测10~20 min。应用该法及OIE推荐的荧光PCR法对24个模拟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一致。对50份已知的临床样品核酸进行检测,阳性符合率为73.3%。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FD-RPA快速检测方法操作简便,为ASFV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