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土地私有化之批判——兼论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小军 《河北法学》2007,25(1):90-94
土地是我国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市场的国家垄断,必然蚕食大批的土地,使广大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如何解决土地锐减和农民生存的矛盾,如何发挥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有人提出了土地私有化的观点.认为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的法律创新,是唯一符合现实需要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在逐步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因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固有观念以及现实的变化等。本文指出应通过扩大覆盖面、提高管理水平、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和规范管理、加强立法工作、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功能来应对这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鹏 《法制与社会》2011,(31):210-210
农村妇女的诸多土地权益经常受到侵害,主要是由于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比如在妇女身份问题上法律规定的缺失:法条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没有专门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因此,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进行专门规定,并赋予法院对村民委员会决议的司法审查权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问题十分严峻,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法律思维的角度,通过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工作体制与土地基本国情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农民工在城镇中工作、生活的待遇方面,而对他们原有的土地权益问题却很少注意。当城镇用工环境或国家相关政策发生变化时,农民工返乡现象增多,他们便会重新要求其土地权利(承包经营或居住),致使村内已有的人地关系产生了新的矛盾。为解决这类矛盾,在分析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可以从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权利并将其转化为财产权利、规范宅基地流转行为、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与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维护农民工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收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征收的概念、法定函义特征谈起,以土地征收应遵循的原则、报批程序及补偿问题为基础,简要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征收程序所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提出对其改革、完善的几点建议和见解,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征收的概念、法定函义特征谈起,以土地征收应遵循的原则、报批程序及补偿问题为基础,简要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征收程序所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提出对其改革、完善的几点建议和见解,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魏雅华 《检察风云》2012,(22):16-18
2012年中国经济减速,对启动内需的关注越发迫切。启动内需我们已经喊了多年,可内需就是启动不了。问题出在几十年来,我们始终绕着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走,我们的城乡差别不但没有缩小,还在继续扩大,土地问题不仅是农村问题,更是中国问题。土地活了,一切便都活了。解决农村的贫困,这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为背景,在土地法律体系基本理论和我国现行土地法律体系的基础上,特别从环境资源保护的角度对我国的土地体系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探究。且归纳总结了建立我国土地法律体系应当明确基本指导思想,并就完善这一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文峰 《中国律师》2010,(10):19-20
土地流转制度是指土地的所有、使用、经营、收益等权利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进行转让、租赁、互换或其他方式流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的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是土地流转交易中农民面临的根本法律风险,为更好的保障农民权益,应着力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本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的风险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路径。鼓励土地流转,连地成片是完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然而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进程中,承包地流转的法律问题众多,严重阻碍了土地规模经营良好效益作用的发挥。为有效实现土地规模适度经营,文章从土地流转规划和土地流转监管两方面入手探讨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并就如何建立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制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中村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呈现.加快城中村改造是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是集体土地权利制度创新与土地权利合理配置:即如何在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自愿转为市民的前提下,实现集体土地国有;在集体土地国有化前提下,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以土地发展权,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有效流转,并全面处理好小产权房问题.实现地方政府由“保障换土地”的旧思路向“赋权换土地”的新思路创新转化,最终建立政府、村集体及村民、外来人口乃至开发商多方城中村改造参与主体的土地权益均衡分享机制,促进土地权利公平、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城中村改造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制度的现状堪忧。本文试从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制度的概述、公共利益的定位及公共利益保障的困境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为思考如何对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进行保障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承载着生产要素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农村土地流转在某种程度上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实现城市化目标而打下基础.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土地流转违法现象时常发生,损害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事件也不绝于耳,因此出现农民因土地纠纷频繁上访的现象,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化解矛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保护几个问题的法学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问题既涉及到妇女权益的切实保障,也涉及“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从法 学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阐述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法律性质及其特点,着重探讨农村 妇女土地承包权从权利的取得、权利的分割、权利的继承到侵权救济等诸环节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及其解决措施,阐明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保护所具有的合法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为广大农村 妇女土地承包权的法律保护提供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反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土地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作出明确规定,并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宋才发 《河北法学》2011,29(4):38-44
闲置土地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立法缺失致使闲置土地处置陷入困境,必须科学认定和处置"协议地"闲置问题,妥善安排闲置土地复垦事宜。要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规定,处理土地"批而不用"的闲置问题,对长期闲置的土地必须收回土地使用权,建议立法设立闲置土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大多数其他财产的来源,谁控制了土地谁就控制了人类的未来"。可见土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基于此,各国都重视土地立法。我国应如何根据国情制定相关法律制度,是关系农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历史课题。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土地制度立法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关键在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是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农用土地利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经验和农村改革发展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符合“条件、自愿、规范、有序、依法”之客观要求.提出解决对策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完善思路,最关键是尽早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门法律.并建议制定《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