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德和精品律所联盟(ECLA)应中国法律服务行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而合,因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使命而合,因各地精品成员所不满足、不固守、求奋进的共同追求而合,因中国区域精品所赶超全国乃至全球最领先律所法律服务和律所管理水准的理想而合……"  相似文献   

2.
栾少湖 《中国律师》2014,(10):41-42
"中国律师·德和精品律所联盟律师事务所行政财务主任高峰论坛"首次将行政财务管理作为律师行业大型峰会主题,以期引起行业和媒体的充分关注。律所行政、人事和管理作为律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到行业监督指导以及关心爱护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马丽 《法人》2013,(4):52
联盟是个好东西,可是做不好很容易流于形式甚至分崩离析。眼见着多少律所联盟成立、兴盛又悄无声息,德和精品律所联盟能否打破这个怪圈2013年3月3日,黄浦江边,中国德和精品律所联盟(ECLA)完成了一次扩张。在对外正式宣布成立一周年之际,ECLA第三次合伙人代表会议暨新成员所签约加盟仪式在中国上海齐鲁万怡大酒店会议中心举行,通过这次会议,ECLA将成员所扩大至26家,分布在全国26个城市,覆盖中国22个省、直辖市,联盟成员律师  相似文献   

4.
马丽 《法人》2013,(5):56-57
评价一个联盟成功与否的标准是能否帮助其中个体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通常大部分联盟设立之初追求的合并不管是成立近十年的八方律师联盟,还是中外合璧的中世律所联盟,抑或是后起之秀德和精品律所联盟,他们无一例外地在联盟成立之初,都将合并作为终极目标,后来却发现,这个目标尽管现在看起来依然很美,但是道路过于艰难,甚至不  相似文献   

5.
正公司化律所与传统律所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公司化律所采取了一整套管理措施,改变了传统律所的粗犷管理模式,加强了对律所合伙人和律师的管理,使律所成为既有专业分工又能团队协作的整体,从而实现律所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一、管理模式不同传统律所在管理上比较松散,其模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律所主要由合伙人组成,没有提成律师。在这种模式下,合伙人各自带若干名律师或律师助理组成一个团队开展律师业务。对于这个团队的律师或律师助理的薪资主要由合伙人承担,故相关的聘任、薪资、  相似文献   

6.
赵晓鲁 《法人》2011,(3):56-57
在律师事务所的各项制度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是文化制度。多年来,我有一个体会,即律所文化是律所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灵魂,而规章制度是律所文化的规范化体现。要加强律师事务所规范化管理,一定要探讨规范化和律所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律师》2011,(11):62-62
10月17日,山东律师精神开题研讨会在青岛召开。近6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山东籍律师欢聚一堂,对山东省内律师及山东籍省外律师的山东律师精神进行归纳、提炼及开题研讨。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律师(德衡)联盟、山东人物网、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中国德和精品律所联盟协办。  相似文献   

8.
正"有没有一种律所管理体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基于管理与营销的专业化,基于律所信息化协同的提升,基于良好的运营管理体制,可以打破公司制与合伙制、提成制的界限。最近有三个互联网思维在过去近4年的时间里,我直接筹建、管理与运营一家拥有250名合伙人加提成律师的大型律所,因为这一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提成制模式下固有的模式弊病。筹划第二次开办律所时,我曾设想尝试用公司制的方式改造律所运营生态。虽然行业内对于什么是律所公司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律师》2013,(5):67
律所内刊是律师事务所自行设计、编印的刊物,兼具信息交流和文化展示的双重功能。近年来,实施律所品牌战略和律所文化建设的律师事务所无不把内刊作为展现律所文化品质和品牌形象宣传的重要手段。众多律师事务所的内部刊物(包括:律所介绍、资讯类、专业类、文化类、生活类等),设计精巧、内容精辟、装帧精美,博得了业内及客户的广泛好评,为展示律所的专业水准、提高律所的品牌价值,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强 《中国律师》2014,(5):51-52
正律师事务所民主管理对律所管理来说并不是新话题,但时至今日,这方面的相关理论、实践探讨很少。本文作者从自身的视角,结合多年管理律所的经验,探讨了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创民主管理对律所管理来说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从多个渠道查询发现对其理论、实践探讨的非常少,民主管理多见于企业管理的各种论述中。笔者通过本所实施民主管理的实践,对律所进行民主管理的认识和做法与大家进行探讨,以期对律所民主管理问题的发展有深入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华鹏 《中国律师》2014,(12):53-53
11月15日,由中国德和精品律所联盟、西南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承办的"2014中国成都金融法律高峰论坛"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四川省金融办主任王川红、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刘守民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主持。西南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高晋康教授,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副局长巩海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律师》2013,(6):54-54
中世律所联盟(SGLA)自2007年成立以来,目前已发展有15家成员所,覆盖了北京、成都、重庆、广州、杭州、济南、昆明、上海、深圳、天津、武汉、厦门和香港地区。2012年,为加强全国各成员所间律师业务交流,应各地成员所律师和客户的要求,中世律所联盟启动了"中世律所联盟全国巡回讲坛"系列活动,计划走进每家成员所,走遍每个成员所所在城市,以共同分享业务执业  相似文献   

13.
陶光辉 《中国司法》2008,(12):69-72
律师事务所的党建工作,是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的崭新领域。正因为新,律师事务所的党建工作(以下简称律所党建工作)并没有可资借鉴的办法和可供参考的模式。但作为“新社会组织”之一,律所党建工作必然有其原则、制度、关系和价值这几个基本特征。对这几个特征进行归纳概括,即可总结出律所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通过去粗存细、去芜存精,即可构建出律所党建工作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38岁的蒋琪律师最近喜事不断:3月,由他发起并创立的中国德和精品律所联盟在中国成都正式成立,蒋琪担任首届主席;4月,荣获2009-2011年度北京市优秀律师荣誉称号;5月,北京德和衡(南京)、(邯郸)律师事务所相继开业。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勤奋而又进取的中国新生代中青年律师而言,成长的道路上从来不缺少成就和荣  相似文献   

15.
任强 《中国律师》2024,(1):52-54
<正>律所文化是律师执业过程中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逐步形成的与中国律师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制度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物质载体的总和,律所文化是律所发展的强大动力。各地(市)律协高度重视律所文化建设,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经调研发现,律所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物质文化形式不统一、制度文化设计不规范、精神文化建设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因此,加强律所文化建设研究,打造具有品牌价值的律所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邱兴亮 《中国律师》2014,(12):57-59
一、不闻不问或事必躬亲之坎——律所管理,合伙人不能置身度外,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力(一)合伙人对律所事务不能置身度外目前,不少律所一心扑在业务拓展上,业务重于泰山,而管理轻于鸿毛,除主事的合伙人外,其他合伙人对律所事务不闻不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笔者以为,鉴于律所的兴衰荣辱,与合伙人的经济利益、个人声誉息息相关,鉴于合伙人对律所的债务通常承担无限责任,身为合伙人,关注律所事务乃至参与律所管理,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7.
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有三大律家,但他们究为何人,文献不详。考诸史籍,参酌时论,可以认定,"律三家"指郭躬、陈宠、杜林及其各自所代表的律学流派,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促进了东汉律学的繁荣。日本和我国台湾学者的有关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律师》2007,(10):70-70
由全球十大律师事务所——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牵头,联合上海、广州等9家地区性国内顶尖律所、以“9+1”模式组成的中世律所联盟于2007年9月3日正式成立。据悉,该联盟为国内首家跨国律所联盟。业内人士评价:此举对推动中国法律服务业国际化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毋庸置疑,大型律所是一个城市法治进步的标志,带动了一个地区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小律所的贡献和发展空间。聚焦中小律所的发展和管理问题,我有三个方面的观点。首先,中小型律师事务所是律师行业的主力军。从人数上看,去年上海有1222家律师事务所,其中执业律师人数超过100名的大型律所仅有10家,占比不到1%。而与此相反的,执业律师在3人以下的小  相似文献   

20.
李亚轩 《中国律师》2013,(11):50-50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下为华商)成立于1993年。是深圳首批12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20年走过来,我们发现当年12家合伙律所中,只有二三家律所在规模及业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余的所,虽然律师们大多也赚了些钱,但总体上还是最初的基本格局,甚至有些律所在规模上还小于当年。大家在交流探讨后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律所发展的好坏与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