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决策是一门科学,是现代领导科学。管理理论中把行动之前作出的决定称为决策。决策不是领导一瞬间的“拍板”,而是一连串的准备工作和计划执行工作,所以,各个领导层次和各方面管理工作都有一个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凡有过理工科教育背景的人都会对科学的精’确性、确定性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科学,尤如“自古华山一条道”在人类知识探索的崇山峻岭中引领我们通向真理的最高峰。但是,当《拟子摇车——激动人心的科学文化图书》将科学的正面、反面、侧面、外面、里面以及阳光面、阴暗面统统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实际的科学原本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下面我们不妨走马观花,从科学本身、科学应用、科学(家)形象三个方面来欣赏一下有别于传统科学世界的“十里不同天”吧。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科学院和社会科学院,都是科学院,胡适先生说过“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那就是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也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也是社会学知识分子的科学思想、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发达的公安科学学科体系与发达的公安高等教育是分不开的。加强公安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不仅是公安院校的事。当前在公安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必须开展公安经济大环境的研究 ,加强“道德治安”的研究 ,把“人民治安”提上战略研究的日程 ,加强公安客体、公安信息化、“世界公安”等方面的研究 ,把公安史建设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5.
屈婷婷 《求索》2013,(8):95-97
在工具主义科学价值观中有一种“宗教主义形态”,即为了证明宗教教义的真理性而把科学研究作为工具的价值观。虽然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在西方很长一段历史中.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在它的指引下。基督徒一科学家将宗教信仰看成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最大动力与精神寄托,激励着他们不懈地探索自然。基督徒们也在宗教活动中培养起了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做好了准备。在该价值观的引导下,科学在一定程度内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并逐步向一种社会建制迈进。但是.每当科学发现威胁到教义的真理性.即认识上帝的手段与证明上帝的目的发生矛盾时,人们在该价值观的影响下,往往会将宗教信仰放在首位.抛弃科学这个证明上帝的工具,对产生威胁的理论进行压制,即使是科学家本身也会如此。因此,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科学的影响是辨证的:一方面。它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会对科学发展造成阻滞。可见,对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的考察是审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6.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科学认识一方水土,因地制宜发展有潜力有市场的产业,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者楼模式”给我们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郑言 《同舟共进》2010,(3):20-21
预测应该是科学的,应符合科学的规范,有充分的科学论据,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否则,就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猜测、预估、评论、判断。如果因种种原冈,把随便的猜测都捧为“预测”,甚至是“准确的、科学的预测”,那就有夸饰、吹嘘之嫌;如果以此去评论他人,就有可能变成夸大和伪饰,甚至是庸俗的吹捧。  相似文献   

8.
马晓晖 《今日浙江》2010,(11):44-45
着力在加强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和科学方法推进上下功夫,重点梳理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化要求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武器。但科学是有两面性的,它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达摩克利斯的剑。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养的基准》是美国“2061计划”丛书之一 ,该书设计了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在科学素养方面应达到的基准 ,对我国的教育也有启示意义。下文为《科学素养的基准》中“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索”、“科学事业”三个章节的摘选。  相似文献   

11.
吕慧  肖祥 《学习与实践》2008,(9):106-109
能否从“是”中推出“应该”的休谟难题一直备受争议,从价值认识论的角度对其分析,将“是”和“应该”各自作“科学认识”和“价值认识”的二分,我们发现:从价值事实的“是”中,推不出科学规律的“应该”来,或从价值的“应该”中,推不出科学的“是”来。而科学发展观是价值需求与科学规律的统一。任何以价值需求凌驾于科学规律之上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在现实生活中极易造成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  相似文献   

12.
“民主、科学”与九三学社密切相关,是九三学社历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如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是爱国、民主、科学;《九三学社成立宣言》提出:“本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九三学社历届章程中始终强调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九三学社主办的刊物名为《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名为《为了民主与科学》,邓小平为之题写书名。  相似文献   

13.
《政协天地》2012,(5):1-1
实践证明,人民政协能否卓有成效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关键在是否有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推进,因此,切实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各级政协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顺利实现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出的“积极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工作部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程希 《八桂侨刊》2009,(3):23-26
本文根据“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系列研究报告的有关统计数据,概述了近年来中外国际科学合作中的“华侨华人现象”,着重说明了该现象在中美科学合作中的反映和作用,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是关于“做事”的教育,追求的是“真”;人文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追求的是“善”。职业教育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应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本文从分析职业教育的误区入手,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从实践上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吴江 《时事报告》2010,(11):30-32
推动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提出干部“有韧劲”、“有思路”、“有激情”、“有贡献”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对当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志德 《求索》2011,(11):111-112,16
自鲍姆嘉通以来,美学大师们一致认为,形象或形象性是审美的理论前提,科学理论是抽象的,不可形象化。现代逻辑实证主义者指认科学理论的传达物是非逻辑的,悬置了传达物对科学理论的审美作用,并割裂科学“发现的情景”与“辩护的情景”的内在关系,认为“发现的情景”中可能会存在审美因素,但“辩护的情境”中的审美因素同样无法划归逻辑标准。一个被遮蔽的事实是,科学理论不但可形象化,且必须借以传达物陈述,并能产生美感,两个“情景”由美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一 关于“提倡科学”和“破除迷信”的话题,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贯穿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全部历史过程之中。经过80多年的奋斗,中国人在“科学”方面,有了许多新的见识和建树,但“迷信”始终没有绝迹。现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知识经济已经初见端倪,信息化和现代传媒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内容,电子网络已经覆盖了广大社会和家庭。然而,在时代高度发展的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倡科学”和“破除迷信”,依然是中国社会在思想和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建议把会议主题“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中的“精神”二字去掉,“注”改为“融”字(“精神”一词让人担心要把我们的文化彻底改变,“注”有强制、单向的感觉,二者恐怕均不太符合当前科学普及的发展趋势),叫“将科学融入我们的文化”就显得不那么过于强势.  相似文献   

20.
钟晓宏 《前沿》2011,(15):49-53
关于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学界有诸多争论和分歧。其根本缘由在于未能厘清马克思和当代实证主义关于“实证科学”的理解和定位的差异性。在马克思这里,实证科学是建立在以批判思辨哲学为前提的实践基础上,以历史的感性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当代实证主义则仍然以抽象的思辨为基础,将“实证科学”定位为理论命题和经验事实的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关系确立过程。当代历史唯物主义深受实证主义将“科学”实证化的影响。甚至成为困扰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问题。文章指出必须扬弃当代科学实证化思潮造成的遮蔽,才能澄清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科学的本质。唯有如此,历史唯物主义才能真正科学地指导中国现实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