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多年来没有认识清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的决定作用,甚至离开生产力,片面地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先进与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离开生产力抽象地看待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认识社会主义.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展,贫穷不是社会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践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是摆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的许多新观点、新结论,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重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本文是作者阐述这些新内容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践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是摆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的许多新观点、新结论,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重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本文是作者阐述这些新内容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4.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破除了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从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决定》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新成果。社会主义应当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应当由人民当家作主,应当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对于这样一些基本点,我们的认识从来是明确的(当然,也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那种认为我们过去搞的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应当承认,多年来,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完全清醒的。比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着自身内在的现实优越性。它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体现出对东方社会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在立足于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同时,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弊端的超越;在坚持世界文明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表现出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赵曜 《瞭望》1986,(10)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从不同侧面研究了社会主义特征,但是没有条件全面探讨。列宁说:“我们还不能阐述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将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的形式——这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从不同侧面研究了社会主义特征,但是没有条件全面探讨。列宁说:“我们还不能阐述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将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的形式——这些我们不知道,也不能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就具备了全面探讨社会主义特征的条件。我们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国际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飞跃。十二大报告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的特征概括为七条,即:消灭剥削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十二届三中全会的  相似文献   

8.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再认识过程,其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如下一些问题。关于过渡时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常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因此,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还是指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列宁对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作了完整准确的解释。他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陕情与国情的若干异同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陕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在经济实力、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布局、文化形态、区域发展等方面,都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折影。认真分析陕情,寻找出陕西与发达地区、宏观国情的异同点,对于制定正确的改革对策,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促进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往往把一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社会上有些人公开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鼓吹“全盘西化”,散布了许多中国必须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言论。一些青年学生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持怀疑态度。因此,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分析,澄清是非。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都是无庸置疑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社会理想,并由此逐步形成共同的道德标准。而这在资本主义社会却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不能消除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等形形色色的腐败社会现象。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容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过去在经济体制上存在一些弊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形成了若干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今天,我们要深刻认识改革的紧迫性,明确改革的性质、任务、方针、方法和步骤,坚信改革的光辉前途,必须“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对社会主义理解上形成的若干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我们过去所以对社会主义理解形成若干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大体上有三种原因: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全面,不正确。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证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1.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几年来,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也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最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决定,城市改革也要逐步全面地展开了。六年前,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曾经尖锐指出  相似文献   

14.
王晓青 《党政论坛》2001,(10):19-20
一、认识制度优劣的切入点 :公平与效率问题如 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涉及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究竟谁优谁劣。这里 ,笔者提供了一个认识的切入点 ,即用公平与效率来衡量。公平与效率首先是一个经济学范畴 ,主要用来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家曾为之下了一个两律悖反的结论 :公平与效率两者不可兼得 ,要么牺牲公平去追求效率 ;要么放弃效率去追求公平。这个偏执的结论当然是错误的。但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 ,事实上却都似乎印证了这个极端的结论。资本主…  相似文献   

15.
在前一个时间,在宣传生产力标准时,出现了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什么手段都可以拿出来,有人甚至把发展生产力单纯归结为产值,把产值又归结为讲钱,出现“一切向钱看”的偏向。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是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当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疑虑,或有些思想上不十分清楚的问题。本文就其中的一个认识问题谈谈看法。有人说,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台湾、南朝鲜,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都是英国或日本的殖民地,战后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而不论从经济发展水平或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看,他们都比中国大陆强。怎样从“四小龙”的事例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是一个动态系统.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之前,由于生产的规模狭小,社会分工简单,人们把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看作生产力的三大要素,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实际的.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出现后,生产力系统的内部要素和结构自然也越来越复杂了.我认为,现代生产力是由以下六大要素构成的.一、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能动的要素.它包括直接生产者、生产的管理者和为生产服务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他们既是劳动资料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又是劳动对象的改造者、开发者;既是直接的生产者,又是生产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管理者,是科学技术的发明、传播、应用者,因此,是生产力系统的核心,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索.  相似文献   

18.
十三大提出的生产身标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再认识的一个突破,它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石,具有深远的意义。生产力标准提出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根本原理。一部人类社会可以说就是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标准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根本问题,也是检验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根本问题.因此,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标准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生产力是社会制度变革与更替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它集中反映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十二个理论观点。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十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根本成就,是我们党和人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是我们党对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同时认真研究了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